《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家祥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1060912
  • 页数:48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观 1

第一节哲学与哲学观 1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二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 6

三哲学的社会功能 9

四哲学理论形态的更迭 1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2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实践基础 2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 2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轨迹 27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与特点 3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及其相关争论 3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对象 37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世界的方式 40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44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 47

一世纪之交的境遇 47

二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9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命运 53

四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态势 57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1

第五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61

二 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3

第一章实践基础上人、自然、社会的统一 68

第一节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68

一 实践概念的规定 68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70

三 实践的基本形式 72

四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74

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78

一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78

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86

三人与自然共同进化 90

第三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97

一 现实的人及其与社会的统一 97

二历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101

三环境创造人和人创造环境 106

第四节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和实践基础 111

一 人与自然关系社会性的基本含义和内容 111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社会性 112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社会性 114

第二章世界的存在方式 117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17

一 不同哲学派别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117

二世界的物质性在于其客观实在性 122

三科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125

四哲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 127

第二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28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29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133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136

一时间、空间概念及其特征 136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 137

三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40

四 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141

一规律的含义 145

第四节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145

二规律的特性 146

三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149

第五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50

一意识的起源 150

二意识的本质 157

三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 163

四意识论与人工智能 166

第三章世界的辩证图景 171

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 171

一联系的含义 171

二联系的特点 173

第二节世界的永恒发展 176

一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176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79

第三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80

一对立统一规律 181

二质量互变规律 189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95

第四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00

一现象和本质 200

二 内容和形式 203

三原因和结果 206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 209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 213

第五节面对质疑与争论 217

一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和矛盾观 217

二辩证法体系再探讨 226

三唯物辩证法与系统科学 230

第四章人对世界的认识 237

第一节认识的前提、基础和本质 237

一认识的前提 237

二认识的基础 243

三认识的本质 247

一认识主体 251

第二节认识的要素 251

二认识客体 254

三认识中介 257

第三节认识的具体机制 259

一认识的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 259

二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功能与作用 263

三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功能与作用 266

第四节认识的过程 269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69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74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不断发展 277

一对几种真理观的评论 279

第五节认识的真理性 279

二真理的客观性 284

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88

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91

第五章社会结构 297

第一节社会存在和社会的经济结构 297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97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 304

第二节国家政权和社会的政治结构 310

一 国家的起源 310

二国家的特征 311

三 国家的职能 313

四 国体和政体 314

第三节精神生产和社会的意识结构 316

一社会的精神生产 316

二社会的意识结构 327

三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建设 333

第四节人群共同体的历史形式 335

一 家庭 335

二氏族和部落 342

三 民族 345

第一节需要和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49

第六章社会运行机制 349

一需要与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因 350

二 需要与利益内容的丰富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351

三需要与利益的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趋势 353

第二节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55

一分工的本质和结构 356

二分工的起源和历史形态 359

三分工的社会作用 363

四分工发展的未来趋势 370

第三节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75

一交往概念的含义和界定 375

二交往形式和交往类型 377

三交往的社会作用 380

第四节社会的运筹性因素和自我调节功能 381

一社会的运筹性因素 381

二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 382

第七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385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85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8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92

第二节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97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397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00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401

第三节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02

一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02

二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07

第四节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411

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411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414

三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417

四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19

第五节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21

一科学的本质 421

二科学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科学的社会功能 423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24

第六节各种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428

一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关系 429

二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推动社会 432

发展作用的一致性 432

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特殊性 433

第八章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进步 436

第一节社会形态的划分 436

一经济社会形态 436

二技术社会形态 440

第二节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444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445

二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448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 453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457

五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62

第三节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68

一社会进步的内涵和根据 468

二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471

三社会进步的代价 474

四共产主义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479

参考文献 482

后记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