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电话电路设计方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编;石景魁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5045·总3231有5470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电话网基本计划 1

1.1电路网计划 1

1.1.1 长途区域制 1

目录 1

1.1.2 电路网构成 4

1.1.3 电路的种类与代号 6

1.1.4 电路设置方法 8

1.2交换网计划 10

1.2.1 局级与交换性能 10

1.2.2信号方式 11

1.3.2 计费方式 13

1.4电话技术标准 13

1.3长途计费制度 13

1.3.1 区域计费制 13

1.5编号计划 14

1.5.1 封闭编号方式及开放编号方式 14

1.5.2 日本的编号计划 14

第2章接续标准概要 15

2.1接续标准的目的 15

2.2接续质量 15

2.3接续标准的规格 16

3.2传输标准的沿革 19

第3章传输标准概要 19

3.1传输标准的构成 19

3.3传输质量的规定 22

3.3.1 通话质量与传输质量 22

3.3.2 关于决定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的规定 22

3.3.3标准通话系统 23

第4章稳定标准的概要 24

4.1稳定标准的目的 24

4.2稳定质量 24

4.3稳定标准的规格 25

5.1.2作为设计对象的电路 28

5.1.3公众长途电话电路的组成 28

5.1公众长途电话电路 28

5.1.1 公众长途电话电路的定义 28

第5章电路设计概况 28

5.2公众长途电话电路的拟定 29

5.2.1 设备计划与实施计划 29

5.2.2计划部门的工作 30

5.2.3施设部门的工作 34

5.2.4其它部门的工作 37

5.3电路设计概要 38

5.3.1 电路设计的内容 38

5.3.2传输线路收容设计 40

5.3.3工程预定进度表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41

第6章传输损耗设计 42

6.1传输损耗设计的目的 42

6.2设计方针 42

6.3传输损耗标准值 43

6.3.1 区域外通话系统自动接续电路 43

6.3.2 区域内通话系统自动接续电路 48

6.3.3人工接续电路 51

6.3.4长途出中继线,特种业务电路,长途插入线 54

6.4.1 局内损耗的定义 56

6.4局内损耗 56

6.4.2局内损耗处理上的注意事项 59

6.4.3局内损耗的规定 59

6.5传输损耗设计的基本内容 62

6.5.1 传输损耗设计的范围 62

6.5.2 线路传输损耗的计算方法 63

6.5.3最小传输损耗 74

6.5.4振鸣点的合成 76

6.5.5 最小传输损耗设计中应计算在内的变动因素 88

6.5.6 关于振鸣,准振鸣,回声条件在计算时用的终端条件 89

6.5.7计算最小传输损耗的基本公式 90

6.6.1 传输损耗设计的一般事项 93

6.6传输损耗设计的步骤 93

6.6.2不包含有源部分的电路(音频电缆电路) 95

6.6.3包含有源部分的电路 96

6.7参考 107

6.7.1 反射与相互作用 107

6.7.2 电流和与功率和 114

6.7.3短区间效应 118

6.7.4二/四线电路 119

6.7.5根据回声条件的最小传输损耗计算方法 125

7.1杂音设计的目的 128

7.2杂音的种类 128

第7章杂音设计 128

7.3设计方针 129

7.4杂音标准值 132

7.4.1 ?干电路 132

7.4.2直达(中继)电路 132

7.4.3直达(直通)电路 136

7.4.4 区域内通话系统电路 137

7.5电路杂音计算方法 139

7.5.1 FDM电路杂音设计方法 139

7.5.2 PCM电路杂音设计方法 145

7.6参考 146

7.6.1 确定杂音标准值的根据 146

7.6.2 直达电路的杂音计算方法 150

7.6.3 等效清晰度杂音 153

7.6.4标准模拟电路 154

第8章衰减失真设计 156

8.1衰减失真设计的目的 156

8.1.1衰减失真的定义 156

8.1.2设计目的及作业流程 156

8.2设计方针 157

8.3衰减失真规格值 157

8.4适用方式与电路构成 159

9.3转电线圈(REPCOIL) 160

9.3.2种类 160

9.3.1 使用目的 160

9.1音频局内设备设计 160

9.2作为对象的音频局内设备及其应用分类 160

第9章音频局内设备设计 160

9.3.3使用方针 161

9.4阻抗补偿器(CN) 162

9.4.1 使用目的 162

9.4.2种类与构成 163

9.4.3使用方针 163

9.4.4 CN的调整方法及使用方法 165

9.5.1 使用目的与方针 167

国.5平衡网络(BNW)和终端器(HYB) 167

9.5.2种类与构成 168

9.6音频终端增音机(END)及V—1型HYB终端器(V—1HYB) 170

9.6.1 使用目的 170

9.6.2 种类与应用分类 170

9.6.3使用方针 174

9.7音频双向增音机(NIC) 174

9.7.1使用目的 174

9.7.2种类与性能 174

9.7.3使用方针 180

9.7.4使用音频双向增音机的注意事项 180

9.8.1 使用目的 183

9.8音频增音机(V—2AMP) 183

9.8.2种类与构成 184

9.8.3使用方法 184

9.9电平调整器(AV) 185

9.9.1 使用目的 185

9.9.2种类 185

9.9.3使用方法 185

9.10低通滤波器(V—1LPF) 186

9.10.1 使用目的 186

9.10.2种类与特性 187

9.10.3使用方法 187

10.2.2设计方针 188

10.2.1 电平调整设计用语的定义 188

第10章电平调整设计 188

10.1 目的 188

10.2基本内容 188

10.2.3 电平调整时必需的诸量 189

10.3电平调整设计 192

10.3.1载波.PCM电路 192

10.3.2音频电路 200

10.3.3 音频接续时的电平图 203

11.1设计目的 205

11.2信号的构成 205

第11章信号方式接续设计 205

11.3监视信号,选择信号 206

11.3.1监视信号 206

11.3.2选择信号 210

11.3.3信号方式的分类 210

11.4信号方式的确定 212

11.4.1信号方式接续设计的步骤 212

11.4.2选择信号和监视信号的确定 212

11.5局内信号设备 214

11.5.1设计方针 214

11.5.2传输局内用信号器 214

11.6.1 OM方式 219

11.6参考(各种信号方式) 219

11.6.2 OD方式 220

11.6.3 CX(或DX)方式 222

11.6.4 LD方式 225

11.6.5 LM方式 225

11.6.6非标准方式 226

11.6.7公共信道信号方式 226

12.2用语的定义 227

12.2.1 电路束的称呼 227

12.1传输线路收容设计(狭义)的目的 227

第12章传输线路收容设计 227

12.2.2 电路集束 228

12.3收容设计的条件 228

12.4考虑电路设计(狭义)之后的收容设计 229

12.5与专用电路共同收容 230

12.6为确保可靠性采用的分散与集束 230

12.6.1分散的基本内容 231

12.6.2集束的基本内容 232

12.7基于经济性、合理性要求的电路集束 232

12.7.1概述 232

12.7.2 电路束(通道)的确定 234

12.7.3两地间集束标准单位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