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编 佛教史 9
第一章 印度佛教的兴起和发展 11
第一节 列国时期的印度和佛教的兴起 11
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11
吠陀与奥义书 13
沙门思潮与释迦牟尼的创教 16
原始佛教的四谛与八正道 20
十二因缘与三法印 23
原始佛教的社会意义 27
第二节 佛教的分派 29
僧伽的形成及经典的结集 29
部派佛教的产生 32
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歧 36
第三节 大乘时期的印度佛教 40
大乘佛教兴起时的印度社会 40
小乘与大乘 42
龙树、提婆与中观学派(空宗) 45
无著、世亲与瑜伽行派(有宗) 47
第一节 佛教在印度本土的衰落 51
印度教的复兴 51
第二章 印度佛教的衰落与外传 51
密教的流行 54
佛教的衰落与伊斯兰教势力的侵入 56
第二节 佛教的外传与复兴 58
佛教的南传 58
佛教的北传 60
佛教在近代印度的复兴 62
第三章 汉传佛教的形成 65
第一节 佛教初传中国 65
佛教入华与早期僧人的活动 65
道安与慧远建立中国化佛教的努力 69
从般若学到涅槃学的发展 73
第二节 儒、释、道关系及其发展 77
汉代佛教与儒、道的关系 77
佛教般若学与魏晋玄学的交融 82
儒、释、道之争及其融会 84
第三节 六朝佛教的发展 88
帝王对佛教的崇信与控制 88
六朝译经与南北朝佛教各家师说 90
六朝反佛思潮 92
民间信仰的兴盛和佛教疑伪经的涌现 94
第一节 隋唐佛教的鼎盛 97
从三教论争到三教合流 97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繁盛和衰微 97
佛典翻译与整理的成就及其影响 100
天台宗与性具学说 103
玄奘与唯识宗 106
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论 109
慧能与禅宗 112
净土宗的流行与传播 115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的衰微和复兴 117
衰微中延续的宋、元、明、清佛教 117
近现代中国佛教及佛教研究 120
第二编 基督教史 125
第一章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官方化 127
第一节 基督教的产生 127
以色列人和犹太教的兴起 127
犹太教的分裂与东西方文化融合 132
基督教的产生及新约 134
第二节 基督教的官方化 139
从迫害到承认 139
主教与教皇的出现 142
早期神学与教会生活中的异教影响 145
修道院的兴起与早期基督教异端 147
6至7世纪间教会与蛮族政权的结盟 151
第一节 基督教的封建化 151
第二章 中世纪的基督教 151
教会的封建化与查理曼的宗教政策 154
教会势力的扩展 156
第二节 封建教会的鼎盛 160
东西方教会大分裂与封建教阶制度 160
修道院改革与政教斗争的开始 163
英诺森三世时期教权的鼎盛 167
教会法与教会对于教育的垄断 169
经院哲学与托马斯主义 172
普通人的宗教生活与迷信 176
第三节 十字军与异端运动 176
十字军东侵 178
异端运动的兴起与异端裁判所 182
第四节 中世纪教权的衰落 185
“阿维农的囚虏”与西欧教会大分裂 185
反教会的斗争和农民起义 188
人文主义影响下的罗马教廷和教会 192
第三章 近代的基督教 195
第一节 16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 195
罗马教廷和教会日趋腐败 195
宗教改革前夕的德国 197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99
运动的发展和分化 201
路德教的确立 202
第二节 宗教改革的扩展 204
瑞士的宗教改革 204
法国和尼德兰的宗教改革及其发展 205
英格兰的宗教改革及其发展 209
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212
第三节 近代基督教的变异与传播 215
近代科学的兴起对教会的冲击 215
基督教在非洲和美洲 218
基督教在中国 222
近代欧美基督教的变异 226
第三编 道教史 231
第一章 道教的形成和发展 233
第一节 道教的渊源和早期道教 234
汉以前的崇拜、信仰与哲学 234
汉代的经济、政治及社会风尚 238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240
《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及《老子想尔注》 243
第二节 道教的初步传播与发展 246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传播和演变 246
葛洪与《抱朴子》 251
寇谦之与北天师道 253
陆修静与南朝道教 254
陶弘景与茅山宗 256
第二章 道教的隆盛与衰微 260
第一节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道教思想与科仪 260
隋唐至宋元时期道教的大发展 260
隋唐道教“重玄学” 266
唐宋道教的“外丹学”与“内丹学” 268
唐宋道教斋醮科仪 272
第二节 隋唐至宋元的道教教派与明清道教的衰微 273
茅山宗、太一教及大道教 273
全真道、净明道及金丹派南宗 275
明代道教的衰落 278
清代道教的式微 280
近代道教的复兴 281
第四编 伊斯兰教史 283
第一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 285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斯林的义务 285
7世纪初的阿拉伯社会 285
穆罕默德及其创教活动 288
穆斯林公社 290
《古兰经》及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293
穆斯林的宗教义务和宗教节日 298
伊斯兰教旗帜下的早期军事征服 303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教派的产生 303
伊斯兰教的进一步传播 306
政治斗争与教派的形成 309
哈瓦利吉派 310
什叶派 312
逊尼派 314
苏非派 317
第三节 中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320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影响 320
翻译运动 322
宗教学和哲学 324
自然科学 327
文学、历史学与地理学 330
第二章 近现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 333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改革 333
来自西方的挑战 333
改革思潮的发端 335
瓦哈比派的兴起 336
赛努西运动 339
苏丹的马赫迪运动 340
伊朗的巴布运动 341
伊斯兰现代主义 343
第二节 伊斯兰现代主义与复兴运动 343
泛伊斯兰主义 347
伊斯兰社会的民族主义 350
伊斯兰社会主义 354
第三节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357
穆斯林兄弟会与伊斯兰极端主义 357
伊朗伊斯兰革命 362
阿富汗的伊斯兰圣战运动 365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演变 369
伊斯兰教的传入与中国回族的形成 369
第三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 369
经堂教育与汉文译著 375
中国穆斯林的新文化运动 379
第二节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 380
中国的苏非派 380
格底目 383
伊赫瓦尼 384
赛莱菲耶 385
西道堂 385
新疆的什叶派 386
主要参考文献 388
宗教史大事年表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