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写在前面 1
第一单元 1
文选: 1
左传 1
子鱼论战 1
南冠楚囚 4
祁奚荐贤 6
以不贪为宝 8
子产不毁乡校 9
战国策 11
画蛇添足 11
狐假虎威 12
触龙说赵太后 13
鹬蚌相争 19
基础知识: 20
工具书的使用 20
一、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种类 20
二、怎样使用工具书 22
三、几本常用的工具书简介 27
(一)字典、辞典 27
(二)类书、书目、索引 41
学习提示 45
习题一 45
论语 47
文选: 47
第二单元 4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8
颜渊季路侍 48
子之武城 49
子路从而后 50
孟子 52
拔苗助长 53
学齐语 53
攘鸡 54
妄求富贵 55
奕秋 57
战于郎 59
礼记 59
苛政猛于虎 61
教学相长 62
基础知识: 63
文字 63
一、六书 64
二、字形和字义的联系 67
(一)耳部 68
(二)欠部 68
(三)又部,攴(攵)部 68
(四)止部,辵(辶)部,彳部 69
(五)贝部 70
(六)示部 71
三、古今字 71
四、繁简字 75
五、假借字 79
六、异体字及其他 83
学习提示 85
习题二 86
第三单元 87
文选: 87
荀子 87
劝学(节选) 87
天论(节选) 95
韩非子 103
卞和献宝 104
买椟还珠 105
郑人买履 106
画犬马最难 106
嗜鱼不受鱼 107
守株待兔 108
基础知识: 109
词汇 109
(一)词汇的发展 109
(二)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110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20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127
学习提示 132
习题三 133
文选: 135
庄子 135
第四单元 135
庖丁解牛 136
埳井之蛙 139
运斤成风 141
涸辙之鲋 142
列子 143
小儿辩日 144
薛谭学讴 144
吕氏春秋 145
察今(节选) 146
察传 149
基础知识: 153
代词 153
(一)代词的性质 156
(二)代词的作用 157
(三)人称代词 157
甲、类别 157
乙、礼貌词语 164
丙、人称代词单复数表示法 168
(四)指示代词 169
(五)疑问代词 173
学习提示 175
习题四 176
第五单元 177
文选: 177
史记 177
滑稽列传 178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90
基础知识: 196
数量词 196
(一)数词 196
(二)量词 203
(三)数词表示物量和动量的方法 206
学习提示 208
习题五 208
第六单元 210
文选: 210
新序、说苑 210
楚共王遗言 211
海大鱼 213
瓜园之争 214
欲学不畏年暮 216
欹器 217
汉书 218
苏武传(节选) 220
基础知识: 231
虚词(上) 231
(一)介词 231
甲、古代汉语一些常用的介词 232
乙、“于”、“乎”、“以”的用法(附录“诸”) 232
丙、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240
(二)连词 241
甲、表示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242
乙、连词“而”、“以”、“则”的用法 250
丙、连词和介词的区别 256
学习提示 257
习题六 258
第七单元 260
文选: 260
世说新语 260
荀巨伯 260
管宁割席 261
的卢马 262
焚车 263
殷仲堪 263
新亭对泣 264
咏雪 265
陶公性检厉 266
郑玄 266
何骠骑 267
谢太傅泛海 268
张翰思乡 269
除三害 270
陵云台 271
传神写照 272
断肠 273
基础知识: 273
虚词(下) 273
(三)助词 273
甲、结构助词“所”、“者”、“是”、“之”、“其” 274
乙、语气助词“夫”、“盖”、“者”、“也”、“矣”、“焉”“耳”、“乎”、“哉”、“邪(耶)”、“与(欤)”、“兮”、“来” 286
丙、足音助词“之”、“而”、“于”、“与”、“抑”、“云” 301
学习提示 304
习题七 305
第八单元 306
文选: 306
唐宋八家文 306
韩愈:杂说四 306
柳宗元:永某氏之鼠 308
欧阳修:卖油翁 309
王安石:伤仲永 310
苏轼:黠鼠赋 313
苏轼:日喻 316
词类的活用 318
基础知识: 318
(一)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的动词 319
(1)名词用作动词 319
(2)代词用作动词 322
(3)形容词用作动词 322
(4)数词用作动词 322
(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23
(1)名词的意动用法 323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24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324
(1)名词的使动用法 325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26
A、内动词的使动用法 326
B、外动词的使动用法 327
(3)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329
学习提示 331
习题八 331
第九单元 333
文选: 333
梦溪笔谈 333
王文正太尉 333
范文正荒政 335
合龙门 337
曹南院智取敌军 340
雄州北城 342
活板 343
雕刻精绝 346
辍耕录 346
还金绝交 347
黄道婆 348
基础知识: 350
句子 350
(一)句子的种类 351
(二)句子的普通成分和特殊成分 354
(三)词语充当句子普通成分的功能 356
甲、动词在叙述句中作被动的谓语表示法 356
乙、名词、代词作谓语 359
丙、副词作谓语 360
丁、名词、代词作状语 361
(1)名词作状语 361
(2)代词作状语 363
戊、名词、代词作补语 364
(1)名词作补语 365
(2)代词作补语 367
(四)句子成分的位置 371
甲、谓语前置 371
乙、定语后置 371
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 372
丁、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 373
戊、用结构助词“是”“之”把宾语前置 375
(五)句子成分的省略 375
甲、主语的省略 375
乙、谓语的省略 376
丙、代词“之”的省略 377
学习提示 378
丁、代词“其”的省略 378
习题九 379
第十单元 382
文选: 382
中山狼传 383
基础知识: 398
修辞 398
(一)比喻 399
(1)明喻 399
(2)隐喻 400
(3)借喻 401
(二)借代 401
(1)以全体代部分 401
(4)以原料代成品 402
(2)以部分代全体 402
(3)以事物的特征代物或人 402
(5)以具体代抽象 403
(6)以地代人 403
(7)以官代人 403
(8)以专名代通名 404
(9)割裂式的借代 404
(三)参互 405
(四)委婉 407
(五)双关 409
(六)合叙 410
(七)连及 411
(八)省称 412
(3)字的省称 413
(1)复姓的省称 413
(2)名的省称 413
学习提示 415
习题十 415
第十一单元 417
文选: 417
聊斋志异 418
画皮 418
大鼠 427
狼 428
螳螂捕蛇 429
农人 430
(一)历法 432
基础知识: 432
古代文化常识(上) 432
甲、三正 433
乙、闰月 434
丙、四时 435
丁、干支 436
(二)度量衡 439
(三)姓名 449
甲、姓氏 449
乙、名字 450
丙、别号 451
丁、谥号 452
戊、避讳 453
学习提示 455
习题十一 456
第十二单元 457
文选: 457
诗经 457
北门 458
采葛 459
葭蒹 460
伐木 461
楚辞 464
山鬼 464
国殇 467
汉乐府民歌 469
战城南 470
妇病行 471
孤儿行 473
十五从军征 476
基础知识: 477
古代文化常识(下) 477
(四)行政区域和职官 477
甲、行政区域和地方官 477
乙、中央官制 482
(五)学校和选举 487
甲、殷周奴隶制上升时期的大学、小学 487
乙、春秋、战国以至汉初的“私学” 488
丙、汉文帝以后的太学、国子监和郡国之学 489
丁、汉代以后的察举 492
戊、隋唐以后的科举 494
学习提示 497
习题十二 497
第十三单元 499
文选: 499
魏晋诗 499
曹操:观沧海 499
曹操:龟虽寿 500
曹操:苦寒行 501
王粲:七哀诗 503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504
左思:郁郁涧底松 506
陶潜:结庐在人境 507
陶潜:咏荆轲 508
基础知识: 510
古书的译注 510
(一)关于阅读古注的一些常识 510
甲、注音 512
乙、释义 513
丙、释事 516
丁、评论 517
(二)怎样注释和翻译 517
甲、认真的校勘 518
乙、科学的注释 521
(1)从语言到思想 521
(2)从现象到本质 522
(3)贯彻社会性原则 523
(4)贯彻历史性原则 524
(5)词语和章句相结合 524
(6)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525
丙、准确的翻译 526
(1)翻译和注释的区别 526
(2)直译和意译 526
(3)信、雅、达 526
(4)几个难题 528
学习提示 529
习题十三 530
第十四单元 531
文选: 531
唐宋诗 531
杜甫:赠卫八处士 532
白居易:琵琶行 533
王维:观猎 539
杜甫:登高 541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42
许浑:咸阳城东楼 543
李商隐:马嵬 544
李白:望庐山瀑布 546
杜牧:泊秦淮 547
王之涣:登鹳雀楼 547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548
陆游:游山西村 549
王安石:泊船瓜洲 550
朱熹:观书有感 551
苏轼:题西林壁 551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52
基础知识: 553
古书中的读音 553
(一)上古的声母和韵部 554
甲、上古声母分类及常用字归类表 554
乙、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 558
(二)读破 565
(1)名词或量词用作动词,往往改读去声 566
(2)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能改读去声 566
(3)动词用作名词或量词,往往改读去声 566
(4)内动词用作外动词,可能改读去声 567
(5)外动词用作使动词,可能改读去声 567
(三)特殊的读音 568
学习提示 572
习题十四 573
第十五单元 574
文选: 574
宋词 574
范仲淹:渔家傲 575
晏殊:浣溪沙 576
柳永:望海潮 577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79
苏轼:水调歌头 58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82
张孝祥:六州歌头 584
辛弃疾:永遇乐 586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89
基础知识: 590
诗词格律 590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590
甲、节奏 590
乙、四声平仄 592
丙、押韵 593
(1)诗韵表 594
(2)词韵表 595
丁、对仗 597
(7)借对 598
(6)宽对 598
(5)工对 598
(4)反对 598
(3)正对 598
(2)事对 598
(1)言对 598
(8)流水对 599
(9)跷脚对 599
(二)诗律 599
甲、古体诗和近体诗 599
(1)古体诗的形式特点 600
(2)近体诗的形式特点 600
乙、近体诗的平仄 601
黏对 605
孤平、三平调 606
坳救 607
(三)词律 609
甲、词的类别 609
乙、词牌 610
丙、词谱 611
丁、词的平仄和句式句法 619
(四)诗词的语法 622
(1)虚词尽量少用 622
(2)尽量多用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 622
(3)副词+名词 622
(4)倒装 622
学习提示 625
习题十五 626
〔附录〕习题答案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