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西文化冲突与中国的启蒙运动 1
1新文化运动:历史的呼唤 2
2中学与西学:传统与革新 8
二、五四精神与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 15
1文体的解放 17
2理性的感悟 24
3个性的张扬 28
4真实的追求 33
三、开拓期的中国现代美学 39
1审美的自觉性 40
2美育的启蒙性 46
3观念的新颖性 49
四、文学研究会与为人生的艺术 56
1艺术为人生 57
2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 62
3译介被损害民族的文学 66
4平民文学·民众文学·无产文学 70
五、创造社与表现自我的艺术 75
1无目的的目的论 76
2表现派的艺术论 79
3浪漫主义的艺术情调 85
4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 89
六、现代主义的踪迹 94
1偏师借重现代派 95
2从异域文苑移植奇葩 109
七、国粹派与文学上的复古主义 126
1保存国粹与民族革命 128
2恢复古义,标举立诚 133
3承先启后,相反相成 137
八、鸳鸯蝴蝶派与消闲文艺 141
1一场新旧文艺的斗争 141
2消闲的艺术观 146
3畸形社会的畸形文艺 152
九、语丝派与抗争文学 156
1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 158
2语丝文体与中国现代杂文的发展 163
十、1928:“革命文学”论争 169
1意识性与审美性 171
2现实性与超越性 176
3阶级分析与宗派主义 181
十一、“左联”与左翼文艺运动 187
1译几部唯物史观的书 187
2文艺的阶级性和普罗大众文艺 193
3政治家?艺术家? 200
十二、新月派与沙龙艺术 208
1艺术沙龙中的绅士淑女 209
2文学的纪律与纪律的文学 215
十三、论语派与性灵文学 222
1投入其中与超然物外 223
2大风浪中的小摆设 226
3一团矛盾 230
十四、延安文艺讲话与解放区文艺趋向 235
1反映论的文艺观 236
2工农兵文艺方向 242
3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 246
十五、个性主义的盛衰 252
1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 253
2独立意识和从属观念 257
3人本·人道·人性 262
十六、现实主义的歧义 266
1主观精神与政治倾向 267
2艺术从何处出发? 273
3民族形式与五四传统 277
十七、战国策派与文学上的权力意志论 283
1历史的虚构与现实的谬误 284
2权力意志论及其在文学上的表现 289
十八、沦陷区中的市民文学 295
1理想主义的失落 297
2市民心态的写照 301
十九、京派、海派与文学上的中间路线 307
1商品经济与海派文学 308
2京派作家的艺术追求 314
3走不通的中间路线 318
二十、文艺上的怪圈 324
1思想改造与政策观念 325
2真实性·教育性·理想性 332
3艺术特征与形象思维 339
后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