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30110501
  • 页数:7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为高校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法学等专业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中国税收基础理论、中国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三大部分。本书密切联系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体制的特色,以解决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努力澄清有关税收的模糊认识,提供正确的分析研究税收问题的思想方法,所引用的法律文件截止2002年9月底。.本书还可作为纳税人的纳税指南和财政、税务、海关、审计、司法等系统干部和企业人员的业务手册。...

第一章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4

第一节 国家、财政和税收的起源 4

一、国家的形成和财政的产生 5

二、税收的产生 6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7

一、我国税收的起源 7

二、我国封建社会的税收 8

三、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税收 9

四、我国社会主义税收 10

第三节 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12

一、西方税收的起源 12

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税收 13

三、资本主义时期西方税收的发展 14

第二章 税收本质 18

第一节 税收与国家 18

一、国家层次上两种权力和两种职能 19

二、国家政治权力、社会管理职能的物质利益获取方式——税收 20

第二节 税收与社会物质财富的所有者或占有者 22

一、税收的交纳主体 22

二、税收征收主体和交纳主体的关系 23

第三节 税收与剩余产品价值 24

一、税收不能课及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必要产品价值 25

二、税收是国家政治权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 26

第四节 税收的基本特征 28

一、强制性 28

二、无偿性 29

四、公平性 30

三、确定性或固定性 30

第三章 税收原则 33

第一节 效率原则 33

一、我国古代税收效率思想 34

二、西方税收效率思想的发展 35

三、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 37

第二节 公平原则 41

一、我国古代税收公平思想 42

二、西方税收公平思想 43

三、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 45

第三节 财政原则 48

三、税收财政原则的内涵 49

二、西方学者的聚财思想 49

第四章 税制结构和税制改革 55

第一节 税制结构类型 56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 56

二、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59

三、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61

四、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63

五、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65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比较 67

一、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的总体格局 67

二、发达国家实行以个人所得税(含社会保险说)为主体税制结构的原因分析 70

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税制结构的原因分析 71

一、西方税制模式及其有效运行的文化基础 73

第三节 中西文化差异与税制改革 73

二、西方模式税制与中国特有文化的不相容性 78

三、符合国情的中国式税收制度设计 83

第五章 税收负担与转嫁 93

第一节 宏观税收负担数量界限的测定方法 94

一、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状况的指标 94

二、一般社会公共需要必要量和税收征收的最高可能限量 98

第二节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差异的原因分析 101

一、微观税负水平的衡量 101

二、宏现税负和微观税负差异的一般原因 103

第三节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106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 106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08

三、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09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具体税种的税负转嫁与归宿情况 111

第六章 国际税收 119

第一节 税收管辖权及其运用实施规则 120

一、税收管辖权和国际税收协定 120

二、居民身份确定规则 125

三、非居民各项所得的征税权分配规则 132

第二节 避免双重征税的办法和外国税收抵免制度 146

一、双重征税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146

二、国际重复征税的避免办法及其比较 148

三、国际重叠征税的避免办法——间接抵免的计算方法 151

四、抵免限额 157

五、税收饶让 159

一、偷漏税和避税的定义 161

第三节 国际偷漏税和避税的防止措施 161

二、国际逃税和避税的主要途径 165

三、避税港及其离岸经济活动 168

四、防止逃避税收管辖权和滥用国际税收协定的措施 174

五、调整转让定价 179

六、防止资本弱化措施 180

第七章 增值税 189

第一节 增值税的产生及特点 189

一、增值税的产生 189

二、增值税的性质、类型及经济影响 190

三、我国现行增值税的特点 194

第二节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范围及纳税人 195

一、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195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96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199

第三节 增值税的税率 201

一、增值税税率的特点 201

二、增值税税率的设置原则 201

三、增值税税率的适用范围 202

第四节 增值税的应纳税额计算 203

一、销售额的确定 203

二、销项税额 207

三、进项税额 207

第五节 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211

一、减免税政策 211

二、各类先征后返政策 213

三、部分特殊部门的税收优惠政策 215

四、起征点政策 216

第六节 增值税的纳税时间及地点 216

一、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16

二、增值税纳税期限 217

三、增值税纳税地点 217

第七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制度 218

一、专用发票的主要内容和联次 219

二、专用发票的使用与保管 219

三、销货退回或销售折让情况下专用发票处理规则 222

四、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 222

第八节 电力产品征收增值税的特殊规定 223

一、消费税的概念 227

第一节 消费税概述 227

第八章 消费税 227

二、我国消费税的特点 228

第二节 消费税征税对象范围、税率及纳税人 229

一、消费税征税对象范围 229

二、消费税税率 239

三、消费税纳税人 243

第三节 消费税的减税免税 244

第四节 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 245

一、从价定率计征方法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 245

二、从量计征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 251

三、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52

一、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255

二、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255

第五节 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255

三、纳税地点 256

四、税款的报缴方法 257

五、纳税期限 257

第六节 消费税改革 258

一、扩大征税范围 258

二、适当调整部分税目税率 258

三、实行价外征收 258

第九章 营业税 261

第一节 营业税概述 261

一、营业税的由来 261

二、营业税的特点 261

一、营业税征税对象范围 262

第二节 营业税的征税对象范围、纳税人及税率 262

二、营业税的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 272

三、营业税的税率 275

第三节 营业税的减税免税规定 276

一、营业税的起征点 276

二、营业税的减税免税规定 277

第四节 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81

一、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281

二、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95

第五节 营业税的征收管理 297

一、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297

二、营业税纳税期限 298

三、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298

一、调整征税范围 300

第六节 营业税改革 300

二、进一步明确营业税的征免界限 301

三、增设“其他经营行为”税目 301

四、改进部分征税项目的计税论据 301

五、适当调整税率 301

第十章 资源税 304

第一节 资源税的征税对象范围、纳税人及税率 304

一、资源税的征税对象范围 304

二、资源税的纳税人 305

三、资源税的税率 306

第二节 资源税的应纳税额计算及纳税时间、地点 307

一、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07

三、资源税的纳税时间、地点 309

二、资源税的减免税 309

第三节 资源税改革 311

一、资源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二、资源税的改革思路 312

第十一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 315

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规定 315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315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316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税规定 316

第二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 317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现存问题 317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的具体内容 318

一、出口退(免)税的税种范围 320

第一节 出口退(免)税范围及退(免)税额计算 320

第十二章 出口退(免)税制度 320

二、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321

三、出口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323

四、出口退(免)税的计算方法及适用退(免)税率 323

第二节 纳税人办理出口退(免)税的程序规范 328

一、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办法 328

二、特定出口退税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办法 332

三、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出口计划内卷烟、出口委托加工产品、委托代理出口情况下办理退(免)税办法 333

第三节 税务机关管理出口退(免)税办法 337

一、审核和检查 337

二、违章处理 338

一、关税的概念 341

二、关税的基本分类 341

第一节 关税的意义与基本要素 341

第十三章 关税与船舶吨税 341

三、我国关税制度的基本要素 344

第二节 关税税则与进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347

一、关税税则 347

二、商品分类目录 347

三、税则归类规则 348

四、进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352

第三节 海关估价制度 353

一、价格准则 353

二、进口货物完税价格审核 356

三、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确定 357

一、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的征税对象范围、税率和纳税人 361

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审核确定 361

第四节 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征收制度 361

二、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的完税价格审定及纳税规则 362

第五节 关税的减税免税规定 363

一、法定减免 363

二、特定减免 364

三、临时减免 367

第六节 船舶吨税 368

一、船舶吨税的征税对象范围 368

二、船舶吨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368

三、纳税期限及税款征收方法 369

第十四章 个人所得税制度 373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 373

一、居民纳税人 374

二、非居民纳税人 375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率 377

一、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范围 377

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380

三、个人所得税的减税免税规定 386

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389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外国税收抵免 391

一、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391

二、境外所得已纳个人所得税的抵免 398

第十五章 企业所得税制度 403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 404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404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范围 405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407

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一般规则 408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408

二、内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特殊规则 427

三、外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一般规则 433

四、外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特别规定 444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资产处理 446

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的资产处理 447

二、外资企业所得税的资产处理 450

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54

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54

二、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优惠政策 460

三、外资企业的再投资退税 468

一、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缴纳 470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抵免 470

二、境外所得已纳外国所得税的抵免 472

三、国产设备投资的税收抵免 474

第六节 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税务管理 476

一、关联企业交易的认定 477

二、对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调查审计 478

三、对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税收调整 481

第七节 企业所得税改革 484

一、纳税人范围 484

二、计税基础确定 484

三、税率制度设计 485

四、税收优惠政策的选择 485

第一节 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制度 489

第十六章 财产及行为税制度(上) 489

一、纳税人 490

二、计税方法 491

三、减免税 493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494

五、进一步的改革方向 495

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制度 495

一、纳税人 496

二、税额标准 496

三、计税方法 497

四、减免税 498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499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制度 500

六、进一步的改革方向 500

一、纳税人 501

二、税额标准 501

三、计税方法 502

四、减免税 502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504

六、进一步的改革方向 504

第四节 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制度 505

一、纳税人 505

二、税额标准 506

三、计税方法 508

四、减免税 509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510

第五节 车辆购置税制度 511

六、进一步的改革方向 511

一、纳税人 512

二、计税方法 512

三、减免税 514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514

第十七章 财产及行为税制度(下) 517

第一节 土地增值税制度 517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517

二、计税方法 518

三、减免税 521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521

二、税率 524

一、纳税人 524

三、计税方法 525

四、减免税 526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526

第三节 印花税制度 527

一、纳税人 527

二、税目和税率 528

三、计税方法 529

四、免税 530

五、纳税方式 531

第四节 屠宰税与筵席税制度 531

一、屠宰税制度 532

二、筵席税制度 533

第五节 我国遗产税制度构想 534

一、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 535

二、开征遗产税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535

三、我国遗产税制的模式选择 537

第六节 我国燃油税改革构想 541

一、开征燃油税存在的瓶颈 541

二、汽车使用环节和公路税费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542

第十八章 农业税类 546

第一节 农业税 546

一、农业税概述 546

二、农业税的纳税人 549

三、农业税的征税对象、征税对象范围和计算标准 550

四、农业税的税率 551

五、农业税的减免税规定 552

六、农业税税额的计算和征收管理 554

七、农业税地方附加 555

第二节 牧业税 555

一、牧业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计税依据 556

二、牧业税的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556

三、牧业税的减免规定 557

四、牧业税征收管理 557

五、牧业税地方附加 557

第三节 农业特产税 557

一、农业特产税的征税对象范围和纳税人 558

二、农业特产税的税率 559

三、农业特产税的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559

四、农业特产税的减免税 560

六、农业特产税地方附加 561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 561

五、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管理 561

一、我国农业税费现存问题分析 562

二、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565

三、农业税费改革的思路 566

四、农业税费改革的主要配套措施 569

第十九章 税收立法和税收管理体制 572

第一节 税收立法 572

一、税收立法的原则 572

二、税收法律体系 574

三、税收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 577

第二节 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579

四、税收立法的程序 579

一、税务征管机构的设置 580

二、税收行政权限的划分 582

三、税收收入的划分和分配 585

第三节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 587

一、现行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587

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589

三、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设想 590

第二十章 税收征管制度 594

第一节 税收征管制度的主要内容 594

一、税务登记制度 594

二、账簿、凭证管理制度 597

三、纳税申报制度 599

四、税款征收制度 600

五、税务检查制度 611

六、违章处理制度 613

第二节 税收征管模式改革 618

一、税收征管模式的演变 618

二、当前税收征管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620

三、选择税收征管模式的原则 624

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需要着力处理的几个主要关系 625

五、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可供选择的几种思路 629

第二十一章 税务行政法制与税务司法 635

第一节 税务行政处罚 636

一、税务行政处罚的概念 636

二、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 637

三、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形式 639

四、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 641

五、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 644

第二节 税务行政复议 645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与税务行政诉讼的关系 645

二、税务行政复议范围和复议管辖 648

三、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650

四、税务行政复议的决定 652

第三节 税务司法 654

一、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655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程序 656

三、涉税刑事诉讼和涉税犯罪 659

第一节 税收计划 665

第二十二章 税收计划、税收会计、税收统计 665

一、税收计划的编制 666

二、税收计划的检查分析 670

三、经济税源调查 671

第二节 税收会计 673

一、税收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673

二、税收会计核算方法 674

第三节 税收统计 698

一、税收统计的概念和内容 698

二、税收统计指标体系与口径 698

附录 最优税收理论概述 703

第一节 最优税收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704

一、最优的含义及标准 704

二、社会福利和社会福利函数 706

三、帕累托效率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708

第二节 最优商品税理论 709

一、拉姆塞规则 710

二、科利特-黑格法则:对闲暇的间接征税 712

三、多人经济中的最优商品税 713

四、统一税率的最优条件 715

第三节 最优所得税理论 717

一、埃奇沃斯模型 717

二、最优线性所得税 719

三、最优非线性所得税 721

第四节 直接税和间接税的配合 723

第五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724

主要参考文献 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