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既是“喉舌” 又是“耳目” 1
第一节 用事实说话 2
第二节 不仅仅是“喉舌” 6
第三节 守望 整合 教育 13
内容篇 19
第二章 综论 用事实说话 以内容取胜 19
第一节 恪守“事话实说”的传播准则 20
第二节 决胜“内容为王”的传媒时代 26
第三节 提升电视评论的收视价值 33
第三章 《法制卷》解读:以案说法 促进法治 41
第一节 记录法制建设的长足进步 42
第二节 从个案到“类案” 45
第三节 促进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 49
第四章 《行政卷》解读:倡导依法行政 服务长治久安 55
第一节 传播依法行政的基本根据 55
第二节 曝光有法不依的反面典型 58
第三节 揭露执法不公的首要根源 68
第四节 介绍治理整顿的先进经验 70
第五节 服务长治久安的社会大局 73
第五章 《经济卷》解读:呼唤市场法则推动“两个转变” 75
第一节 呼唤市场经济规律,凸现市场机制作用 76
第二节 呼唤市场经济法规,夯实法制经济根基 82
第三节 呼唤市场经济榜样,营造道德经济氛围 87
第六章 《文化卷》解读:传播先进文化 向导前进方向 93
第一节 反映多样化现实,鼓励进步性选择 94
第二节 传播思想道德规范,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99
第三节 关注各级各类教育,提升民族文化素质 103
第七章 《百姓卷》解读:树立平民意识 评说大众话题 116
第一节 紧贴日常生活 117
第二节 关注人生大事 123
第三节 维护公民权益 126
第四节 推进社会保障 130
第五节 评述城市话题 133
第八章 《农村卷》解读:关注农业 造福农民 136
第一节 “三农”之首话农业 138
第二节 纲举目张抓好农村工作 146
第三节 凭借舆论力量造福亿万农民 152
第九章 《改革卷》解读:讴歌成就 洞察问题 159
第一节 聚焦经济体制的改革大潮,评述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 160
第二节 访谈配套改革的初始成果,瞭望世纪之交的发展前景 171
第十章 《焦点的回声》解读:注重后续报道 透视社会热点 180
第一节 严格依法办事 184
第二节 关注反腐倡廉 185
第三节 维护农民权益 188
第四节 强化市场管理 190
第五节 深化企业改革 193
第六节 重视劳动纠纷 194
第七节 搞好环境保护 195
形式篇 201
第十一章 综论:凸现纪实风格 拓展深度报道 201
第一节 以纪实风格重构生活真实图景 202
第二节 以深度报道强化新闻评论力度 211
第三节 电视新闻评论的声画关系及其运用 218
第十二章 图像解读:营造视觉冲击力 打赢眼球争夺战 226
第一节 形声合一:充分发挥图像优势 228
第二节 纪实拍摄:着力营造现场氛围 232
第三节 暗访利弊:娴熟操练双刃魔剑 238
第四节 访谈比例:适度把握声音运用 243
第五节 精心制作:倾情建构可视画面 247
第十三章 语言解读:做大视听感受域 做强述评思辨力 251
第一节 现场报道:记者出镜“旁白” 253
第二节 配音解说:编辑“画外有音” 256
第三节 叠加字幕:制作补充说明 261
第四节 标题夺目:全片出彩有望 266
第五节 语病简析:力求文从字顺 274
第十四章 主持解读:提升评论公信度 树立传播权威性 277
第一节 电视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评论主持人 278
第二节 电视新闻评论主持的公信度与权威性 282
第三节 《焦点访谈》主持的嬗变与特点 291
第四节 《焦点访谈》总主持人剪影 299
第十五章 依托理论创新 把握舆论导向 309
理念篇 309
第一节 新闻场理论的主要概念 310
第二节 新闻场理论的基本框架 316
第三节 新闻场理论的具体运用 327
第十六章 坚持受众主体 构筑价值体系 339
第一节 人文关怀 340
第二节 社会责任 346
第三节 用事实说话 352
第四节 更快的节奏 356
第五节 更大的信息量 361
第六节 更加电视化 367
第七节 关注制度建设 374
运作篇 383
第十七章 传播意见信息 实施舆论监督 383
第一节 从无机到有机:舆论整合 384
第二节 从狭义到广义:舆论监督 387
第三节 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批评报道 390
第四节 批评报道的运作技巧:选择艺术 396
第五节 舆论监督的建设立场:导向意识 402
第十八章 完善质量管理 创新名牌栏目 407
第一节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 408
第二节 持续创新品牌栏目 421
后记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