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考试管理的内涵与范畴 2
一、考试管理的内涵 2
二、考试管理的范畴 7
第二节 考试管理与社会及人的关系 10
一、考试管理与社会的关系 10
二、考试管理与人 17
第三节 考试管理与考试的生命力 27
一、社会需求:考试活动不绝于世的社会原因 27
二、满足社会需求:考试生命力之所在 28
三、考试管理与考试生命力的关系 30
一、考试管理的研究对象 37
第四节 考试管理研究与考试科学 37
二、考试管理的研究内容 39
三、考试管理的研究方法 44
四、考试管理与考试科学 47
第二章 考试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演变 51
第一节 考试管理的产生 51
一、考试管理产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52
二、考试管理的产生 53
第二节 农业社会的考试管理 55
一、农业社会的特点 55
二、农业社会考试管理的演变 58
三、农业社会考试管理的特点 61
第三节 工业社会的考试管理 62
一、工业社会的特点 63
二、工业社会考试管理的演变 66
三、工业社会考试管理的特点 75
第四节 信息社会的考试管理 76
一、信息社会的特点 76
二、信息社会考试管理可能出现的演变及其特点 82
第三章 考试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特性 85
第一节 考试管理的实体结构 85
一、实体结构中的主体系统 86
二、实体结构中的客体系统 90
三、实体结构中的管理组织系统 93
第二节 考试管理的信息结构 96
一、考试管理信息的内涵与特征 96
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结构要素 98
第三节 考试管理的特性 101
一、结构性 101
二、有序性 103
三、社会性 104
四、循环性 105
第四章 考试管理的过程与机制 107
第一节 考试管理过程的构成要素 107
一、计划管理 108
二、实施管理 110
三、检查监督 113
四、总结评估 114
第二节 考试管理过程各要素的联系 116
一、组织、指挥:计划与实施之间的桥梁 116
二、控制、协调:实施与检查监督之间的纽带 120
三、反馈: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中介 123
第三节 考试管理过程各要素的互动机制 126
一、组织:使考试管理过程各要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26
二、控制:保证考试管理过程各要素按预定轨迹运行 129
第五章 考试管理原理、原则与方法 133
第一节 考试管理的一般原理 133
一、考试管理的系统原理 134
二、考试管理的人本原理 138
三、考试管理的动态原理 142
四、考试管理的效益原理 145
第二节 考试管理的基本原则 148
一、方向性原则 148
二、民主性原则 149
三、科学性原则 151
四、责任制原则 153
五、效益原则 155
六、公正原则 156
第三节 考试管理的方法 157
一、考试管理方法的分类 157
二、考试管理的法律方法 158
三、考试管理的行政方法 161
四、考试管理的经济方法 164
五、考试管理的宣传教育方法 166
第六章 考试质量管理 169
第一节 考试规范化管理 170
一、制定考试法规,依法进行管理 170
二、健全考试组织机构 173
三、加强考试管理监督机制建设 174
第二节 考试科学化管理 178
一、考试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78
二、考试实施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188
三、考试质量的科学分析与信息反馈 192
第三节 考试现代化管理 195
一、考试及其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195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现代化 197
三、考试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98
第四节 标准化考试是实现考试质量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199
一、标准化考试的内涵 199
二、标准化考试的特征 202
三、标准化考试的条件 203
第七章 考试设计管理 205
第一节 考试计划管理 205
一、考试计划的内涵 206
二、制定考试计划必须注意科学性 206
三、制定考试计划的步骤 207
四、考试计划的管理 209
第二节 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管理 210
一、考试内容的确定 210
二、考试标准的制定 212
第三节 命题管理 215
一、命题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216
二、命题管理的原则 217
三、命题管理的职能 220
第一节 制定考试实施计划 236
第八章 考试实施原理(一) 236
一、制定考务管理规章制度 237
二、制定和发布考试实施方案 237
第二节 组织考试报名 239
一、报名准备工作 240
二、组织报名 241
三、报名信息处理 242
第三节 考场设置管理 242
一、考场分级设置 242
二、考点设置的基本要求 244
三、考场编排 246
一、试卷印制 247
第四节 试卷管理 247
二、试卷接收与运送 249
三、试卷存放、保管 250
第五节 施测过程管理 251
一、施测的组织 251
二、施测的步骤及要求 252
三、施测后的任务与要求 260
第九章 考试实施管理(二) 261
第一节 机器阅卷的技术规程 261
一、机器评阅试卷的优点 261
二、信息卡技术要求 262
三、机器阅卷的设备保障 264
四、阅卷的组织管理 266
一、人工阅卷误差产生的原因 268
第二节 人工阅卷误差控制 268
二、人工阅卷误差的控制 269
第三节 考试成绩处理规程 276
一、考试成绩的汇总与存储 276
二、考试成绩的评价分析 276
第四节 考籍的信息化管理技术 278
一、考籍和考籍管理 279
二、考籍管理的特点和功用 280
三、考籍的信息化管理 281
第五节 考试防伪技术 284
一、全信息座位单和全信息准考证 284
二、利用IC卡代替准考证防止替考 285
四、生物统计入口控制技术 286
三、利用防伪贴膜技术制作准考证 286
第十章 考试信息管理 288
第一节 考试信息的功用 288
一、信息的含义 288
二、信息及信息的功用 289
三、考试信息的功用 289
第二节 考试信息的开发 290
一、考试信息采集的原则 291
二、考试信息的处理 292
三、考试信息的存储与检索 293
四、考试信息分析 296
第三节 考试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300
一、考试信息系统的建立 300
二、考试信息系统的管理 305
第一节 考试行政管理的体制 317
第十一章 考试行政管理 317
一、考试行政管理体制分类 319
二、考试行政管理机构 321
第二节 考试行政管理的职能 328
一、考试行政管理职能的内涵 329
二、考试行政管理职能 329
三、考试行政管理职能的实现手段 332
第三节 考试行政管理的特点 334
一、相对独立性 334
二、目标性 335
三、循环性 335
四、整体性 336
第四节 考试行政管理的原则 337
六、适应性 337
五、服务性 337
一、精简、效能原则 338
二、完整统一原则 339
三、依法管理原则 340
四、职责权利相对应原则 341
五、执行和监督分设原则 342
六、稳定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342
第十二章 考试科研管理 344
第一节 考试科研规划与计划的编制 345
一、编制科研规划的一般原则 345
二、编制科研规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48
三、科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49
四、年度科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51
一、选题(立项)的意义 352
第二节 科研项目立项的原则与程序 352
二、选题(立项)的基本原则 353
三、科研项目立项的程序 356
第三节 考试科研的过程管理 357
一、科研项目的管理 358
二、科研队伍和科研机构管理 360
三、科研经费与科研条件管理 362
四、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366
第四节 考试科研成果的应用及管理 367
一、考试科研成果的认定 368
二、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369
三、科研成果登记与奖励 370
第一节 考试行政队伍的管理 373
第十三章 考试队伍管理 373
一、考试行政队伍建设的意义 374
二、考试行政队伍的选拔和任务 375
三、考试行政队伍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 378
第二节 考试业务队伍的管理 379
一、考试业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380
二、考试业务队伍的素质要求 381
三、考试业务队伍的管理特色 382
第三节 考试科研队伍的管理 384
一、考试科研队伍管理的必要性 384
二、考试科研队伍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386
三、考试科研队伍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388
参考文献 390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