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伤残评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新才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1425937
  • 页数:6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法医学伤残评定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阐述,从“生物-社会-心理”这一医学模式,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阐述了伤残形成的原因、机制、发生规律及损伤的病理。全书共32章,不少章节是过去法医学著作所未涉及的,如伤残的流行病学、步态分析、儿童的伤残评定、体形测量、伤残用具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法医学伤残评定的任务和研究范围 1

二、法医学伤残评定的研究对象 2

三、法医学伤残评定在医学、法医学、赔偿医学中的作用 2

第二节 伤残与伤残标准 3

一、健康和伤残的概念 3

二、伤残标准 5

三、伤残等级分类 11

第三节 法医学伤残评定的基本问题 15

一、伤残评定原则 15

二、伤残评定时机 16

三、受害者年龄、性别、职业与评定 16

四、多处伤残的处置 17

第四节 法医学伤残评定的发展和趋势 17

一、法医学伤残评定的萌芽与形成 17

二、法医学伤残评定的现状和趋势 20

第五节 法医学伤残评定书 21

第二章 伤残的流行病学 24

第一节 伤残的分类 24

第二节 伤残的发生与危害 24

第三节 伤残的分布特征 25

一、地区特征 25

二、人群特征 25

三、伤残程度特征 26

四、人体伤残部位特征 26

第四节 伤残的预防 27

第三章 伤残的病理 29

第一节 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29

一、擦伤 29

二、挫伤 30

三、创 31

四、骨与关节损伤 32

五、内部器官损伤 32

一、汽车驾驶员损伤的特点 33

六、肢体断离 33

第二节 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基本形态 33

二、汽车上乘员损伤的特点 35

三、行人损伤的特点 36

第三节 损伤后机体的防御反应 39

一、表面屏障系统 39

二、血管屏障系统 40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 41

四、免疫与炎症反应 42

五、抗氧自由基 43

第四节 损伤后机体的局部反应 43

一、出血 43

二、充血 44

三、凝血 44

四、炎症 44

五、坏死 45

一、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控制 46

第五节 创伤应激反应 46

二、应激反应与高代谢状态 49

三、创伤应激反应的时相变化 49

四、应激反应征象 50

第六节 组织修复与创伤愈合 52

一、组织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 52

二、皮肤损伤修复愈合类型 55

三、常见组织的修复 56

四、组织修复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 64

五、影响组织修复的因素 72

第七节 创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74

一、机体体液平衡 74

二、创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临床情况 75

三、创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类型 77

第八节 损伤并发症 80

一、体克 80

二、应激性溃疡 81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1

四、栓塞 82

五、急性肾衰竭 85

六、挤压综合征 87

七、创伤后心功能障碍 88

八、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90

第四章 案情及病史采集 92

第一节 案情采集 92

一、道路交通事故 92

一、主诉 93

二、现病史 93

第二节 病史采集 93

二、工伤事故 93

三、既往病史 94

四、社会生活史 95

五、职业史 96

第五章 体形测量 97

第一节 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 97

一、上肢长度和周径的测量 97

二、下肢长度和周径的测量 99

第二节 躯干的测量 101

一、胸围的测量 101

二、腹围的测量 101

三、臀围的测量 102

第三节 肢体残端长度和周径的测量 102

一、残端长度的测量 102

二、残端周径的测量 103

一、肌力的分级 105

第一节 肌力的临床检查 105

第六章 肌力测定 105

二、肌力的检查 106

第二节 肌电图 110

一、肌电图的原理 110

二、肌电图的影响因素 110

三、肌电图的测定 111

四、正常肌电图 112

五、异常肌电图 113

一、神经传导速度 115

第三节 电生理诊断 115

二、M 波 116

三、F 波 116

四、H 反射 117

第七章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一、几个基本概念 118

二、关节功能位及中立位 119

第二节 各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 119

一、肩关节 119

二、肘关节 120

三、手关节 120

四、髋关节 120

五、膝关节 120

六、足关节 120

一、肩关节 121

第三节 上肢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21

八、腰椎 121

七、颈椎 121

二、肘关节 123

三、前臂桡尺关节 124

四、手关节 125

第四节 下肢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30

一、髋关节 130

三、足关节 132

二、膝关节 132

第五节 脊柱和颞下颌关节的测量 136

一、颈椎 136

二、胸、腰椎 137

三、颞下颌关节 137

第八章 感觉障碍的评定 139

第一节 感觉产生的解剖基础 139

一、感觉的分类 139

二、感觉的传导途径 139

三、节段性感觉支配 141

一、感觉障碍的表现 143

第二节 常见的感觉障碍 143

二、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 144

第三节 感觉障碍的伤残等级比较 146

一、国外有关伤残标准的规定 146

二、道路交通事故伤残标准有关感觉障碍的规定 146

三、国内其他标准的相关内容 147

第四节 感觉障碍的检查方法 147

一、检查目的 147

二、检查设备 148

三、检查方法 148

四、检查注意事项 149

五、影响检查的因素 150

第五节 感觉障碍的伤残评定 150

第九章 步态分析 152

第一节 正常步态 152

一、步行周期 152

三、步行时重心移动 153

二、双支撑相 153

四、步行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154

五、步行时下肢关节角度的变化 156

六、步行时的肌活动 156

第二节 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 157

一、异常步态的原因 157

二、常见的异常步态 157

第三节 步态分析 160

一、目测分析法 160

二、定量分析法 162

第十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65

第一节 日常生活活动评定内容 165

一、移动活动 165

二、交流活动 166

三、进食活动 166

四、整容活动 166

五、穿衣活动 166

一、修订的 Barthel 指数分级法 167

第二节 常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定方法 167

七、入厕活动 167

六、入浴活动 167

二、Katz 指数分级法 169

三、Kenny 自我料理指数 170

四、PULSES 评定 171

五、功能独立性评定 172

第三节 日常生活活动的评定方式 175

一、评定步骤 175

二、注意事项 175

第四节 社会功能活动调查 175

第十一章 颅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177

第一节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 177

一、头皮 177

二、颅骨 178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 181

四、脑、脊髓及周围神经 182

第二节 致伤机制 188

一、颅脑损伤机制 188

五、脑室及脑脊液循环 188

二、脊髓损伤机制 193

三、周围神经损伤机制 193

第三节 颅脑损伤分类 194

一、头皮损伤 194

二、颅骨损伤 195

三、脑损伤 195

一、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197

第四节 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 197

二、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200

第五节 临床检查 200

一、案情及病史采集 200

二、一般检查 201

三、神经系统检查 201

四、辅助检查 209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217

六、言语功能评定 218

一、伤残评定标准比较 219

七、心理测验 219

第六节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伤残评定 219

二、头皮损伤的伤残评定 221

三、颅骨损伤的伤残评定 222

四、脑损伤的伤残评定 223

五、脊髓损伤的伤残评定 225

六、周围神经损伤的伤残评定 227

第一节 概述 230

一、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基础 230

第十二章 精神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230

二、精神损伤的常见临床表现 233

第二节 精神损伤的分类 237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 237

二、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238

第三节 精神损伤的检查 239

一、基本检查 239

二、辅助检查 240

三、心理测验 241

一、外伤性智力障碍的伤残评定 245

第四节 精神损伤的伤残评定 245

二、癫痫的伤残评定 247

三、颅脑损伤后功能性精神障碍样表现的伤残评定 251

第五节 儿童的颅脑外伤 258

第十三章 头面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260

第一节 头面部的解剖生理 260

一、眼的解剖生理 260

二、耳的解剖生理 263

三、鼻的解剖生理 266

四、口腔颌面的解剖生理 268

第二节 头面部器官损伤 275

一、眼损伤 275

二、耳损伤 290

三、鼻损伤 293

四、口腔颌面部损伤 296

第三节 头面部损伤后的功能障碍 305

一、眼损伤后的功能障碍 305

二、耳损伤后的功能障碍 314

三、鼻损伤后的功能障碍 320

四、口腔颌面部损伤后的功能障碍 322

第四节 头面部伤残的法医学评定 328

一、眼伤残的法医学评定 328

二、耳伤残的法医学评定 340

三、鼻伤残的法医学评定 354

四、口腔颌面部伤残的法医学评定 356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生理 363

第十四章 脊柱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363

第二节 脊柱损伤概述 364

一、脊柱损伤的生物力学 364

二、脊柱损伤的临床类型 369

第三节 颈椎损伤 371

一、寰椎和枢椎损伤 372

二、中下位颈椎损伤 374

第四节 胸、腰椎损伤 378

一、压缩性骨折 379

二、撕脱性骨折 380

第五节 椎间盘突出 381

三、旋转性骨折 381

第六节 骶尾椎损伤 382

第七节 脊柱损伤的伤残评定 383

一、案情和病史采集 383

二、检查方法 383

三、伤残评定 384

二、颈部的界线和重要标志 387

一、颈部闭合性损伤 387

第二节 颈部损伤类型及部位 387

第一节 颈部的解剖生理 387

一、颈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387

第十五章 颈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387

二、颈部开放性损伤 388

第三节 颈部损伤的伤残评定 390

一、皮肤损伤的伤残评定 390

三、喉和颈段气管损伤的伤残评定 391

二、颈部活动度评定 391

四、咽和颈段食管损伤 393

第十六章 胸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395

第一节 胸部的解剖结构与力学性能 395

一、胸廓 395

二、心脏 396

三、大血管的力学性能 397

四、肺及肺实质的应力分析 397

第二节 胸部损伤机制 398

一、肋骨骨折 399

二、胸骨骨折 400

三、肩胛骨骨折 400

四、肺损伤机制 401

五、气管、支气管损伤机制 401

六、胸内大血管损伤机制 402

七、心脏损伤机制 403

第三节 胸部损伤的发生分布 405

一、车祸胸伤的发生分布 405

八、膈肌破裂机制 405

二、人群分布 406

三、脏器分布 406

第四节 胸部损伤的伤残评定 407

一、胸部损伤的伤残评定标准 407

二、胸部损伤的伤残等级评定 407

第十七章 腹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413

第一节 腹部的解剖与生理 413

一、胃的解剖与生理 415

二、小肠的解剖与生理 418

三、结肠的解剖生理 421

四、肝的解剖生理 423

五、胆管系统的解剖生理 426

六、胰腺的解剖生理 427

七、脾脏的解剖生理 428

八、肾脏的解剖生理 430

第二节 腹部组织器官损伤机制 431

一、腹部力学特点和腹部损伤特点 432

二、引起腹部损伤的物理因素 433

三、主要器官撞击伤发生机制 434

第三节 腹部损伤伤残等级的区分与比较 436

一、腹部损伤伤残等级的比较 436

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腹部损伤伤残等级的区分 436

第四节 相关检查方法 439

一、胃运动功能检查方法 439

二、肠功能检查 440

三、肝功能检查 441

四、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 442

五、肾功能检查 443

六、营养状况的评价 445

第十八章 盆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447

第一节 盆部的解剖生理 447

一、骨盆的构成 447

二、骨盆的分界 448

三、盆部的器官 448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 449

第二节 骨盆骨折 449

二、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451

第三节 盆部损伤的伤残评定 452

一、骨盆骨折的伤残评定 452

二、输尿管损伤的伤残评定 453

三、膀胱损伤的伤残评定 454

四、尿道损伤的伤残评定 456

五、卵巢损伤的伤残评定 457

七、子宫损伤的伤残评定 458

六、输卵管损伤的伤残评定 458

八、直肠及肛门损伤的伤残评定 459

第十九章 会阴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461

第一节 会阴部的解剖生理 461

一、阴囊的解剖结构 461

二、睾丸的解剖结构 462

三、阴茎的解剖结构 463

四、尿道的解剖结构 464

二、睾丸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465

第二节 会阴部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465

一、阴囊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465

三、阴茎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466

四、尿道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468

五、女性尿道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469

第三节 会阴部损伤的伤残评定 470

一、睾丸损伤的伤残评定 470

二、勃起功能障碍的评定 471

三、尿道狭窄的评定 473

四、尿失禁的评定 475

五、肾功能损害的评定 476

第二十章 外阴和阴道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478

第一节 外阴和阴道的解剖结构 478

一、女性外生殖器 478

二、阴道 479

第二节 外阴和阴道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479

第三节 外阴和阴道损伤的伤残评定 480

一、上肢的解剖生理 482

第一节 肢体的解剖生理 482

第二十一章 肢体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482

二、下肢的解剖生理 484

第二节 肢体损伤 485

一、肢体软组织损伤 485

二、上肢损伤 486

三、下肢损伤 489

第三节 肢体损伤的检查 492

一、肢体损伤的临床检查 492

二、肢体损伤的 X 线检查 493

第四节 肢体损伤的伤残评定 494

一、肢体损伤伤残评定的依据 494

二、肢体损伤的伤残评定 494

第二十二章 皮肤损伤及其伤残评定 498

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 498

一、皮肤的组织结构 498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499

一、瘢痕的概念与分类 500

第二节 皮肤瘢痕 500

二、皮肤瘢痕面积的计算 501

第三节 皮肤损伤的伤残评定 504

第二十三章 儿童的伤残评定 506

第一节 儿童的解剖生理特征 506

一、儿童各个时期的解剖生理特征 506

二、儿童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507

三、儿童的损伤特点 511

第二节 儿童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511

一、交通事故伤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的构成比 511

二、儿童交通事故伤的年龄分布 512

三、儿童交通事故伤的脏器分布 512

四、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角色 512

五、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性别比 512

第三节 儿童的伤残评定 512

一、病史及受伤史的采集 513

二、体格检查 513

三、辅助检查 515

第一节 损伤、疾病与伤害后果的关系 519

一、损伤与伤害后果的关系 519

二、损伤、自然疾病与伤害后果的关系 519

第二十四章 损伤、疾病与伤残评定 519

第二节 损伤、疾病与伤害后果的关系的评定原则、方法和标准 520

一、评定原则 520

二、评定方法 521

三、评定标准 521

二、医疗纠纷构成的条件 526

三、医患双方的主体及行为准则 526

第二十五章 医疗事故的伤残评定 526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 526

第一节 医疗纠纷的概念 526

第二节 医疗事故 528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及必备要件 528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 530

三、医疗事故的处置 530

四、医疗事故的鉴定 534

一、伤残的概念 535

二、伤残评定 535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法医学伤残评定 535

第二十六章 诈病、造作病与伤残评定 537

第一节 诈病 537

一、诈病的概念 537

二、诈病的常见表现及特点 538

三、诈病的鉴定 539

第二节 造作病 542

一、造作病的概念 542

二、造作病的表现及特点 542

三、造作病的鉴定 543

第三节 诈病、造作病与伤残评定 544

一、定型化和标准化 545

二、伤害赔偿项目 545

第一节 人身伤害赔偿计算的基本问题 545

第二十七章 伤残评定与人身伤害赔偿计算 545

三、责任系数 546

四、伤残赔偿的计算 546

五、伤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548

六、伤害赔偿总额的计算 549

第二节 人身伤害赔偿项目的计算 549

一、医疗费 549

二、误工费 552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555

四、护理费 555

五、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556

六、残疾用具费 556

八、交通费 557

九、住宿费 557

第二十八章 伤残用具评定 561

第一节 伤残用具的种类 561

二、假肢的功能 562

一、假肢的种类 562

第二节 假肢的种类与功能 562

第三节 矫形器 564

一、矫形器的概念与命名 564

二、矫形器的作用 565

三、矫形器的种类与功能 565

第四节 轮椅 565

七、被扶养人生活费 566

第五节 伤残用具的评定 566

一、概念 567

二、脑诱发电位的基本特征 567

第二十九章 脑诱发电位 567

第一节 脑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567

三、脑诱发电位的一般分类原则 568

四、脑诱发电位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568

五、脑诱发电位检测技术的基本方法 569

六、脑诱发电位的分析与诊断 571

七、影响脑诱发电位的生理因素 572

第二节 听觉诱发电位 573

一、各种听觉诱发电位的特点 574

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基本实验方法 575

三、听觉诱发电位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577

第三节 视觉诱发电位 579

一、各种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 579

二、视觉诱发电位的基本实验方法 580

三、视觉诱发电位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583

一、脑电地形图的含义 585

二、脑电地形图的分类 585

第一节 概述 585

第三十章 脑电地形图 585

第二节 脑电地形图的基本原理及处理过程 586

第三节 脑电地形图的基本检查方法 586

一、准备 587

二、电极的放置 587

三、描记导联方式 587

六、脑电地形图的采样分析 588

第四节 脑电地形图结果的分析及诊断 588

五、采集脑波信号的基本要求 588

四、检查仪器的条件及记录参数 588

第五节 影响脑电地形图的几种因素 589

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589

二、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589

三、外界刺激和精神活动所致的变化 589

四、身体内环境的改变 589

一、脑电地形图在脑外伤中的应用 591

第六节 脑电地形图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591

二、脑外伤的脑电地形图特点 592

三、脑电地形图在创伤性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592

四、脑电地形图在创伤性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 593

第三十一章 超声诊断 595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 595

一、超声波的定义 595

二、声波的常用物理参数 596

三、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597

一、医学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601

第二节 医学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超声诊断仪的基本构成 601

二、超声诊断仪的基本构成 602

三、超声波的产生与接收 602

第三节 常用超声诊断法 605

一、A 型诊断法 605

二、B 型诊断法 606

三、M 型诊断法 606

四、D 型诊断法 608

第四节 超声检查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609

一、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609

二、受检者的准备 609

三、常见损伤及相关疾病的超声表现 609

第三十二章 临床检验及正常值 620

第一节 常规血液学检验 620

一、血红蛋白测定 620

二、红细胞计数 620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 620

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621

四、网织红细胞计数 621

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测定 622

七、白细胞计数 622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 622

九、常用血液细胞自动分析指标 623

十、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624

十一、血小板计数 624

十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624

十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624

第二节 尿液检验 625

一、尿液一般性状 625

十四、血小板黏附试验 625

十五、血小板凝集试验 625

二、尿沉渣检查 626

三、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626

四、本-周蛋白尿检验 626

五、尿血红蛋白检验 626

十、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性检测 627

九、尿胆原定性试验 627

七、尿酮体检验 627

八、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627

六、尿糖定性试验 627

第三节 粪便检验 628

一、粪色及性状检验 628

二、显微镜检查 628

三、粪便隐血检验 629

第四节 脑脊液与精液检验 629

一、脑脊液检查 629

二、精液检查 630

第五节 临床生化检验 631

一、蛋白质测定 631

二、糖类测定 634

三、血脂测定 635

四、无机离子测定 638

五、血清酶类测定 641

六、肾功能测定 645

七、肝功能测定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