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专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靳英辉,王宏波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051507X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

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1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 1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 3

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6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8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11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11

2.毛泽东、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15

3.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17

(四)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21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 21

2.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是当代世界的总格局 24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7

二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前景 31

(一)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 31

1.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31

2.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35

3.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长期曲折的过程 39

(二)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 44

1.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 44

2.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46

3.正确认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48

(三)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挫折 50

1.社会主义前所未有的大挫折 50

2.导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受挫的因素 52

3.苏联东欧剧变的深刻教训 56

1.两大历史难题和一大突破 61

(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 61

2.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优势 63

3.社会主义前途一片光明 66

三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70

(一)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合理性 70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 71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 71

2.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 72

3.垄断时期,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 73

4.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 73

(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74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 74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76

3.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78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80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 87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87

2.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原因 90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92

(五)当代资本主义的过渡性 94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94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96

四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评述 99

(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二)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8

1.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108

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及特征 111

(三)社会民主党的“第三条道路” 116

1.“第三条道路”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117

2.“第三条道路”的主要理论及实践 119

五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27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27

(二)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135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39

1.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0

2.毛泽东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灵魂 144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与具体模式的关系 149

(五)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153

六 社会主义本质论 157

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人性论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理性”预设 158

(一)在批判资本主义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的预言性认识 158

2.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科学预言 160

3.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特征的预言性认识以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否定为特征 163

(二)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社会主义的建构性认识 167

1.邓小平对建国30年的经验教训的反思,明确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 168

2.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基本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反思,逐步明确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170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175

1.邓小平论断的第一个特点,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引入生产力范畴 175

2.邓小平论断的第二个特点,突出了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方面的根本性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179

3.邓小平论断的第三个特点,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相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蕴含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制度目标之中 182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185

1.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85

2.关于“共同富裕” 186

3.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87

(一)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特点 190

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190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200

(四)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204

八 社会主义改革论 212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 212

(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和模式选择 215

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 215

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模式选择 220

(三)研究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意义 234

九 “三个代表”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 237

(一)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 237

(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特殊性 240

1.执政党建设的历史主题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 241

2.只有拒腐防变,才能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 244

3.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密切相联,并经受其严峻考验 247

4.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52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据 254

1.“三个代表”思想是社会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科学揭示 255

2.“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258

3.“三个代表”思想是对苏联东欧剧变历史教训的科学总结 261

(四)“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框架 263

1.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 263

2.“三个代表”要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 264

3.“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 266

4.在党的建设中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269

(五)正确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意义 273

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273

2.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伟大意义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