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物理化学的起源M.B.罗萦诺索夫 1
§2.物理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4
§3.物理化学的对象及其意义 10
§4.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13
第一章 原子结构 17
§5.原子-分子学说 17
§6.放射现象 19
§7.带核原子模型 21
§8.氢原子 22
§9.电磁振荡的一般光谱 24
§10.辐射的量子理论。绝对黑体的光谱 27
§11.氢原子的量子理论 28
§12.在原子中电子的结合能。电子层 31
§13.原子的量子理论 36
§14.原子结构和Д.И.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系 39
§15.质点与波 47
§16.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 50
§17.原子核的成和它们的生成能 51
§18.绪论 56
第二章 分子结构及化学键的本性 56
§19.原子对电子的亲力 58
§20.元素的电负性 59
§21.化学键的形成 62
§22.离子键 63
§23.共价键 67
§24.极性键 72
§25.原子的相互影响 73
§26.价键的方向性 78
§27.分子的内旋转 83
§28.分子内原子间的距离 84
§29.极化和折射 85
§30.偶极矩和分子的极性结构 90
§31.氢离子和氢键 94
§32.络合物 96
§33.分子光谱 97
§34.分子的原子生成能和键能 102
§35.等张比容 107
§36.分子的相互吸引 108
§37.绪论。物质的聚集状态 112
第三章 气体 112
§38.气态的本性。理想气体和真实气体 113
§39.理想气体的基本定律 114
§40.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7
§41.通用气体常数 118
§42.理想气体性质的计算 120
§43.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压力 121
§44.气体分子运动学说 123
§45.气体分子运动学说的推论 126
§46.气体分子运动的速度 127
§47.分子的碰撞数和自由路程的长度 131
§48.气体的热容 133
§49.真实气体 138
§50.气体的液化 141
§51.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式 144
§52.对比状态方程式和对比状态 148
§53.直线直径规则和临界现象 149
§54.压缩系数 150
§55.气体的扩散 150
§56.气体的粘度 154
§57.气体在极低压力下的性质 156
§58.气体在高压下的性质 157
第四章 晶体和无定形固体 158
§59.绪论 158
§60.有关物质晶体状态的基本知识 159
§61.晶体的偷琴射线分析 160
§62.晶体的内部结构 163
§63.晶体内质点间键的类型 164
§64.几何结晶学的要素 167
§65.最紧密非列原理 169
§66.离子晶体。品格能 170
§67.离子晶体的结构和离子半径 173
§68.盐类的晶体水合物 179
§69.共价键的晶体 180
§70.硅酸盐 182
§71.金属 185
§72.合金 187
§73.分子晶体 188
§74.冰 189
§75.有机物晶体 190
§76.晶态的一般特性 190
§77.真实晶体 191
§78.晶体的熔化温度和熔化热 193
§79.晶体的热容 195
§80.玻璃体状态 198
§81.高分子化合物。塑料 201
第五章 液体 204
§82.液态 204
§83.内压 208
§84.液体的密度和克分子容积 208
§85.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211
§86.液体的蒸发热 215
§87.液体的粘度 217
第六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
§88.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221
§89.基本概念和基本量 223
§90.理想气体的膨胀功 229
§91.热力学第一定律 231
§92.盖斯定律 236
§93.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239
§94.温度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关系 246
§95.内能和热函 253
第七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256
§9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56
§97.关于过程自动进行的可能性和方向 257
§98.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性 262
§99.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形式 264
§100.热力学的基本循环(卡诺循环) 265
§101.循环的最大有效工作系数 269
§102.熵 272
§103.不可逆过程 274
§104.普遍关系式 275
§105.系统的熵和热力学几率 277
§106.特性函数和热力学位 280
§107.关于平衡 286
§108.新的概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290
§109.循环过程法 293
§110.化学过程 294
§111.第二定律对于研究气体的应用 297
§112.热力学温标 303
§113.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304
§114.在多相系统中平衡的一般条件 308
第八章 相平衡 308
§115.化学位 309
§116.相律 311
§117.单元系统 315
§118.相变时的平衡关系 320
§119.饱和蒸气压的比较计算法 325
§120.压力对熔点和晶型变化温度的关系 329
第九章 溶液 331
§121.绪论。溶液组成的表示法 331
§122.气体混合物 335
§123.液态溶液 339
§124.稀溶液。溶媒饱和蒸气压的下降 341
§125.稀溶液的结晶温度 343
§126.稀溶液的沸点 347
§127.稀溶液的渗透压力 348
§128.渗透压力的热力学 350
§129.溶质分子量的测定 351
§130.浓溶液 352
§131.最简单系统的饱和蒸气压 354
§132.各种系统的饱和蒸气压 357
§133.活度和活度系数 361
§135.溶液蒸气的组成 364
§134.溶液的蒸发热 364
§136.溶液的沸点 367
§137.二元系统的分馏 368
§138.恒沸溶液 371
§139.杠杆规则 373
§140.精馏 375
§141.各组分间彼此部分溶解的系统的和蒸气压 377
§142.互不相溶的液体系统的饱和蒸气压。蒸气蒸馏 379
§143.气体溶于液体中的溶液 380
§144.绪论 384
第十章 凝聚系统内的相平衡 384
§145.液体的相互溶解度 385
§146.在两层液态系统中的第三种组分。分配定律 389
§147.三元系统组成的图解概念 390
§148.三元液相系统中的等温平衡 392
§149.从溶液中的提取 394
§150.固态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396
§151.从溶液中结晶。含有简单低熔混合物的系统的状态图 399
§152.各组分间生成化合物的系统 404
§154.各组分在液态时具有有限溶解度的系统 409
§155.各组分发生晶型变化的系统 410
§156.复杂系统。CaO—SiO2系统 411
§157.三元系统 414
§158.复杂三元系统。CaO—Al2O3—SiO2系统 416
§159.热分析 417
第十一章 化学平衡 421
§160.绪论 421
§161.质量作用定律。平衡常数 422
§162.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428
§163.化学亲力 431
§164.化学反应的等压和等容方程式 434
§165.多?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437
§166.热定理 442
§167.绝对熵 444
§168.熵值的几种规律 448
§169.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位 451
§170.绪论 453
§171.标准条件下等温位的变化 453
第十二章 化学平衡的计算 453
§172.化合物的生成?压位 454
§173.等压位变化和平衡常数的间接计算 456
§174.等压位变化的实验测定法 457
§175.用反应的热效应和熵来计算平衡 459
§176.同类型反应 459
§177.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关系 463
§178.用标准熵和反应组分的生成热来计算化学平衡 465
§179.同类型反应的平衡的计算 468
第十三章 表面现象 473
§180.绪论 473
§181.表面张力 474
§182.表面张力和温度的关系 476
§183.单元系统内表面现象的热力学 477
§184.表面大小的变化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479
§185.极微小液滴上的饱和蒸气压 481
§186.微小晶体的熔点 483
§187.分散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483
§188.介安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484
§189.溶液的表面性质 486
§190.分子在表面上的定向排列 488
§191.两液体间的界面的性质 489
§192.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489
§193.吸附等温线 491
§194.毛细管凝结现象 491
§195.吸附等温式 492
§196.从溶液中吸附 493
§197.吸附作用与温度和气体种类的关系 494
§198.吸附现象的本性 495
§153.各组分间生成混晶(固态溶液)的系统 496
§199.色层吸附作用 497
§200.吸附作用的实际应用 498
§201.固体的表面膜 499
第十四章 电解质溶液 502
§202.绪论 502
§203.电离假说 503
§204.溶解时电解质的离解。电离的原因 504
§205.溶液中离子的水合作用和溶媒化作用 507
§20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509
§207.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 514
§208.强电解质 515
§209.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517
§210.电解质溶液的化学性质 522
§211.溶度积 522
§212.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缓冲溶液 525
§213.盐的水解 529
§214.离子运动的速度。迁移数 532
§215.溶液的电导。比电导 535
§216.当量电导 536
§217.强电解质的电导 540
§218.弱电解质的电导 543
§219.电导测定的应用 544
§220.非水溶液 546
§221.广义酸硷理论 548
第十五章 电极反应和电动势 551
§222.绪论 551
§223.电动势 552
§224.可逆电池和不可逆电池 559
§225.电板势和原电池的电动势 563
§226.氢电极 569
§231.氧化-还原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池 570
§227.甘汞电极 572
§228.电动势的测定。标准电池 573
§229.浓差电池 575
§230.扩散电势 577
§232.原电池的电动势和温度的关系 581
§233.电位法的应用。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变数的测定 583
§234.溶度积的电位测定法 585
§285.pH值的电位测定法和电位滴定 587
§236.非水溶液 589
§237.电解时的化学反应 592
§238.电解的定量定律 593
§239.电解的实际应用 596
§240.金属的电极结晶 597
§241.极化 597
§242.分解电势和超电压 600
§243.蓄电池 605
§244.金属的电化腐蚀 607
§245.金属腐蚀的防止法 611
第十六章 单相反应的动力学。光化反应 615
§246.绪论 615
§247.反应物的浓度与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 618
§248.化学反应在动力学上的分类 620
§249.反应级数 622
§250.一级反应 623
§251.二级反应 625
§252.复杂反应 628
§253.可逆反应 633
§254.反应级数的测定 635
§255.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活化能 636
§256.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的计算 644
§257.有效碰撞理论 648
§258.过渡状态(活化复体)法 649
§259.连锁反应 650
§260.溶液中反应的动力学 656
§261.催化作用。基本概念 658
§262.单相催化作用 660
§263.光化反应 662
§264.偷琴射线和放射性辐射的化学作用 666
§265.超声波的化学作用 669
第十七章 多相反应的动力学 670
§266.绪论 670
§267.新相的生成 671
§268.新相生成过程的动力学 673
§269.单元系统中的多相反应 676
§270.二元或多元系统中的多相反应 677
§271.在不与周围介质发生物质变换的系统中进行的过程 679
§272.物质不断进入一相而在该相内流动的过程 682
§273.物质逆向进入二相,且二相作逆向流动的过程(对流法) 685
§274.多相催化作用 687
§275.催化剂的中毒和衰化 691
§276.多相催化作用的学说 692
§277.多相催化作用在工业中的应用 698
第十八章 (补充材料) 各种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能力 701
§278.绪论 701
§279.双原子分子的离解 703
§280.多原子分子的离解和分解 706
§281.异构化 709
§282.烃类的热分解 716
§283.合成和加成 723
第十九章 (补充材料)原子核和核反应 728
§284.放射现象 728
§285.同位素现象 733
§286.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 733
§287.氢的同位素 737
§288.稳定同位素的分离 739
§289.分离同位素的物理方法 741
§290.同位素的交换反应 742
§291.分离同位素的化学方法 745
§292.示踪原子法 747
§293.原子核的人工分裂 751
§294.人工放射性 762
§295.原子核的状态和它们的蜕变方式 765
§296.物质对子辐射的吸收作用 774
§297.原子核的剖裂 779
§298.铀剖裂的连锁反应 783
§299.超铀元素 786
§300.热核反应 789
§301.结论 794
Ⅰ.某些量的数值(基本常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796
附录 796
Ⅱ.各种能量单位间的关系 799
Ⅲ.轻元素的原子内各种电子的结合能(电子伏特) 800
Ⅳ.轻元素原子内电子轨道的半径(A) 801
Ⅴ.某些无机化合物在标准条件下的基本热力学性质 802
Ⅵ.某些有机化合物在标准条件下的基本热力学性质 804
Ⅶ.某些物质的等压热容和温度的关系 805
Ⅷ.在不同温度下,方程式(XII.13a)中的M0、M1、M2和M-2诸参变数的值 807
Ⅸ.某些金属的原子半径r(A)和电子逸出功E(电子伏特) 808
主要文献 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