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走向非构思写作的研究、教学与训练 1
第一节 写作是怎么回事:在场论写作学批判 1
一、 写作行为难在何处? 1
二、 在场论的现代主义写作学无法提示写作能力生成的内在机制 2
三、 从在场性研究走向不在场性研究:当代写作学的写作原理观 3
第二节 写作主体性和写作思维模型建构——写作能力生成的奥秘 5
第三节 写作过程:从构思写作到非构思写作 7
第四节 怎样进入非构思写作的美妙境界 11
上编 写作操作动力/写作思维模型建构 17
第一章 渲染成文 错综成采——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训练 17
第一节 写作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 18
一、 什么是“赋形思维” 18
二、 写作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 18
三、 “重复”与“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技术的分析 21
第二节 作为赋形思维最优模型的“起、承、转、合” 23
一、 对“起、承、转、合”章法理论的重新解读 23
二、 “起、承、转、合”章法结构思维模型的终结 27
三、 赋形思维操作模型的分析训练 28
第三节 赋形思维的文体特征 29
一、 赋形思维操作中主题内涵的文体意识 29
二、 赋形思维操作中材料范围的文体意识和思维方法的特征 30
三、 分析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 33
第四节 写作赋形思维的综合训练 33
一、 赋形思维操作分析:演示、模仿、实践 33
二、 赋形思维操作运用:演示、模仿、实践 33
三、 写作实践尝试 34
四、 从修改中学习写作 34
五、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34
第二章 分合自如 思如泉涌——逻辑性写作路径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 36
第一节 因果思维的分析与综合 37
一、 什么是“因果分析”与“因果综合” 37
二、 因果分析与因果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与运用 37
三、 因果分析的基本操作模型 38
四、 因果分析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 40
第二节 构成思维的分析与综合 40
一、 什么是“构成分析”和“构成综合” 40
二、 构成分析与构成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用途 40
三、 构成分析与构成综合的基本操作模型 41
四、 构成分析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 44
第三节 过程思维的分析与综合 44
一、 什么是“过程分析”与“过程综合” 44
二、 过程分析与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用途 45
三、 过程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 45
四、 分析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 46
第四节 程度思维的分析与综合 46
一、 什么是“程度分析”与“程序综合” 46
二、 程度分析和程度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用途 46
三、 程度分析的思维操作模型 47
四、 程度分析和程度综合的思维模型建构训练 47
第五节 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建构的综合训练 47
一、 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分析:演示、模仿与实践 47
二、 路径思维操作运用:演示与模仿 48
三、 路径思维写作实践尝试 48
四、 从修改中学习写作 48
五、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48
第三章 见微知著 浮想联想——形象性写作路径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 51
第一节 相似关系的分析与综合 52
一、 什么是相似分析与综合 52
二、 相似分析与相似综合在写作中的功能与用途 52
三、 相似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 53
四、 分析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 55
第二节 相似操作模型建构的综合训练 55
一、 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分析:演示、模仿与实践 55
二、 路径思维操作运用:演示与模仿 56
三、 路径思维写作实践尝试 56
四、 从修改中学习写作 56
五、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57
第四章 深刻灵活 敏捷独创——写作思维优秀品质与写作思维操作模型 58
第一节 写作思维品质与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训练 59
一、 充分性思维操作模型:多维分析与多维综合 60
二、 深刻性思维操作模型:剥笋式分析与综合 60
三、 灵活性思维操作模型(1):角度分析与角度综合 61
四、 灵活性思维操作模型(2):时机分析与时机综合 61
第二节 联想与想像的思维操作技术模型训练 62
一、 什么是“联想”与“想像” 62
二、 联想与想像的思维操作模型 63
三、 联想和想像的关系 66
四、 联想与想像与写作中的功能 67
第三节 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建构的综合训练 67
一、 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分析:演示、模仿与实践 67
二、 路径思维操作运用:演示与模仿 67
三、 路径思维写作实践尝试 67
四、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67
第五章 明察禁忌 消解阻碍——“协调”与“对抗”的写作策略思维模型的建构训练 69
第一节 写作策略思维操作模型 69
一、 什么是策略思维 69
二、 写作策略生成的内在机制 70
三、 写作策略的范畴 71
四、 写作策略或策略性思维的功能 72
第二节 策略思维操作模型建构的训练 72
一、 写作思维中的写作策略分析:演示、模仿与实践 72
二、 写作路径思维操作运用:演示与模仿 73
三、 写作策略思维写作实践尝试 73
四、 从修改中学习写作 73
五、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73
第六章 线性整归 文清气爽——“渐进”与“平列”文本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 75
第一节 文体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 75
一、 文本思维的概念 76
二、 文本思维的功能 76
三、 文本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 76
四、 文本思维的本质:渐进思维 76
五、 渐进与平列的几种形态 77
六、 路径思维:将赋形思维转化为文本思维的中介 78
第二节 文本思维操作模型建构综合训练 79
一、 写作思维中的文本思维分析:演示、模仿与实践 79
二、 文章文本思维操作运用:演示与模仿 79
三、 文章文本思维写作实践尝试 79
四、 从修改中学习写作 79
五、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80
中编 写作思维动力/写作主体性建构 85
第七章 人格恢恢 文格恢恢——写作人格动力和心灵空间培养与训练 85
第一节 写作主体人格的构成 85
一、 写作表达的人格化 85
二、 写作主体性 86
三、 写作人格 88
第二节 写作主体人格心灵背景的结构 91
一、 求真——理性智慧心理结构的构建 91
二、 向善——道德心理结构的建构 96
三、 创美——审判心理结构的建构 102
第三节 写作主体人格心灵背景的建构 106
一、 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浸润思想 106
二、 在鉴赏中纯化心灵,升华人格 108
三、 丰富的经历与阅历塑造辉煌的写作人生 109
第四节 写作人格心灵背景控制与建构训练 110
一、 写作人格心灵背景分析:演示、模仿与实践 110
二、 写作人格心灵背景控制:演示与模仿 110
三、 写作策略思维写作实践尝试 110
四、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110
第八章 其心切切 其文煌煌——写作主体心理动力的培养与训练 112
第一节 写作兴趣的激发 113
一、 兴趣是一切事业成功的胎胚 113
二、 写作兴趣产生的来源 115
三、 写作兴趣:生成写作主体精神、智慧的胎胚 117
四、 写作兴趣与写作行为 118
五、 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升腾 119
第二节 写作意志力的培养 122
一、 写作意志力与事业成就 122
二、 写作意志力的构成 123
三、 写作意志力的自我培养 125
第三节 写作动力(兴趣与意志)的激发训练 128
一、 通过出题艺术激发写作兴趣的训练:演示、模仿与实践 128
二、 写作事业心、意志力的激发训练 129
三、 写作实践尝试 129
四、 写作动力课后培养 129
第九章 天人之际 仰观俯察——写作观察/写作信息动力的激发与培养(上) 131
第一节 为写作而观察 132
一、 写作观察的概念 132
二、 观察主体的形成与成熟:写作观察品格训练 133
三、 观察渗透理论:观察目的训练 138
四、 写作的深度观察方法 143
第二节 写作观察能力的建构训练 146
一、 写作信息动力背景培养训练 146
二、 写作思维中写作信息的控制性动力问题的演示 146
三、 写作实践尝试 146
四、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147
第十章 源头活水 得意忘言——写作阅读/写作信息动力的激发与培养(下) 148
第一节 阅读的策略:阅读为了写作,写作创新阅读 148
一、 阅读的策略即是选择的策略 148
二、 为写作而阅读即是为问题而阅读 150
三、 培养和拓展“问题兴趣”即是强化阅读的动力 151
四、 阅读的起点:根底之学与入门之书 152
五、 “约”与“博”:阅读中的互补策略 153
六、 从“执言无意”向“得意忘言” 154
第二节 阅读的方法:类型、目的及其训练 155
一、 陶冶性阅读训练 155
二、 积淀性阅读训练 156
三、 理解性阅读训练 157
四、 模仿性阅读训练 158
五、 读书方法训练 160
第三节 思维之场:写作阅历的培养 162
一、“阅历”为何 162
二、“阅历”的内涵构成及其形成特征 163
三、阅历的功能:写作人生的思维磁场 167
四、阅历的训练 168
第四节 写作信息动力背景的建构训练 169
一、 写作信息动力背景培养训练 169
二、 写作思维中写作信息的控制性动力性问题的演示 169
三、 写作实践尝试 169
四、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169
第十一章 时空体验 自由之证——写作思维审美动力的培养与建构 171
第一节 写作美学的形态与理想 171
一、 作为写作审美本体的时空 171
二、 写作的时间之美——节奏美 173
三、 写作的空间之美——境界美 174
四、 写作审美理想 175
第二节 作为控制机制的写作美学 175
一、 写作行为中产生空间之美的方法 175
二、 写作行为过程中产生时间之美的方法 180
三、 写作行为中时空之美的转换与融合 185
第三节 写作者主体写作审美意识与思维训练 187
一、 文章写作美学分析:演示与模仿 187
二、 写作审美意识的控制:演示与模仿 187
三、 写作实践尝试 187
四、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187
第十二章 感悟趋势 领引新声——写作主体文化精神的培养与训练 189
第一节 写作文化的概念 190
一、“写作文化”问题的提出 190
二、 什么是“写作文化” 190
三、 “写作文化”的结构 191
四、 写作文化:主体的、主体的和文体的 191
五、 写作文化的体现 191
六、 写作文化在人类写作活动中的功能 192
第二节 写作文化精神的感悟与掌握 194
一、 感受特定时代社会的时空情绪 194
二、 其他文化形式中感悟、理解时代写作文化精神 195
第三节 写作行为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196
一、 立意的写作文化(应该/不应该) 196
二、 写作作文的写作文化(应该/不应该) 197
三、 文体的创生演变 200
第四节 写作文化意识与思维的培养训练 201
一、 文章写作文化意识与思维分析:演示、模仿与实践 201
二、 写作思维中写作文化控制:演示和模仿 202
三、 写作实践尝试 202
四、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202
第十三章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数字化时代写作主体的处境与对策 204
第一节 数字化时代一般文章的电脑写作 205
第二节 数字化时代的英特网络 208
第三节 数字化背景下的网络写作 210
第四节 数字化背景下写作的文化观 216
第五节 数字化时代的写作思维素质训练 219
一、 班级“大专辩论会” 219
二、 谈谈怎样在数字化写作时代加强写作主体的人文精神和思维素质、写作思维 219
三、 写作实践尝试 219
四、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219
下编 写作思维过程能力训练行为动力/写作过程能力建构 223
第十四章 瞬间洞察 全息贯通——写作感思/立意思维操作技术训练(上) 223
第一节 写作感思概述 223
一、 写作感思的概念 223
二、 写作感思的功能 225
三、 写作感思的思维环节 227
第二节 信息刺激:文章形态的胚胎性生成 228
一、 文章胚胎的生成途径 228
二、 胚胎生成中的写作文化意识训练 231
第三节 价值评估:立意思维的胚胎 234
一、 真的价值评估 234
二、 善的价值评估 235
三、 美的价值评估 236
四、 利的价值评估 237
第四节 文体酌定:形式审美规范与写作胚胎同步 239
一、 据文章胚胎的特征来酌定 239
二、 根据作者的才情禀赋来酌定 240
三、 根据读者的需要来酌定 241
第五节 写作感思操作训练设计 242
一、 写作感思演示与模仿实践 242
二、 写作感思操作技术:演示与模仿实践 244
三、 评改检测 247
四、 写作感思素质课后培养 247
第十五章 立意之本 攀越极限——写作炼意/立意思维操作技术训练(下) 248
第一节 立意思维操作的基本原理 248
一、 立意的概念、理想与本质 248
二、 写作立意思维操作技术 250
第二节 立意思维中的写作智慧 255
一、 立意思维中的写作智慧:写作文化意识 256
二、 立意中的写作智慧:写作禁忌(障碍)意识 256
三、 立意表现中的应对智慧:写作策略意识 257
第三节 作为过程和系统的立意 257
一、 立意是一个思想的网络、系统 258
二、 立意中一个文章内容展开的过程 259
三、 立意是写作生长中的一个尺度 261
第四节 立意与标题 262
一、 标题的概念和功能 262
二、 标题和立意的关系 264
三、 标题思维的写作文化控制 265
第五节 立意思维操作训练设计 267
一、 立意思维分析:演示与模仿实践 267
二、 立意思维操作技术:演示与模仿实践 271
三、 改中学写 273
四、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273
第十六章 文调和鸣 开笔传神——写作试思/行文思维操作技术训练(上) 275
第一节 文章基调的确立 276
一、 文章基调的概念 276
二、 文章基调的性质 277
三、 文章基调与写作试思 278
四、 文章基调的形成 280
第二节 文章开笔的生成 283
一、 文章开笔的概念 283
二、 文章开笔的特征 284
三、 文章开笔:文章基调的语词化 287
第三节 写作试思中的写作智慧 289
一、 开笔——定调思维中的写作文化意识 289
二、 开笔——定调中的写作禁忌意识与写作策略意识 291
第四节 文章开笔的生成基础 292
一、 渐进的层次 292
二、 平列的层次 295
第五节 定调思维操作训练设计 296
一、 定调思维分析:演示与模仿实践 296
二、 定调思维操作分析:演示与模仿实践 303
三、 写作实践尝试 305
四、 改中学写 305
五、 写作习惯与素质课后培养 306
第十七章 以一分万 枝繁叶茂——写作章法/行文思维操作技术训练(中) 307
第一节 行文的概念、理想与基本原理 307
一、 行文的概念 307
二、 行文的理想 308
三、 行文的本质 309
四、 行文的基本原理 309
第二节 行文展开的思维操作技术 310
一、 赋形意识与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 310
二、 路径意识与路径思维:分析与综合 315
三、 文本意识与文本思维:渐进与平列 320
四、 文本贯通思维:过渡与照应 321
第三节 行文思维中的写作文化控制 326
一、 写作文化对行文思维的影响 326
第四节 行文思维中的行文策略 329
一、策略意识与思维操作:协调与对抗 329
二、节奏意识与节奏思维:语调与变化 332
三、修辞意识与修辞思维:具体与生动 333
第五节 行文思维操作技术的训练 335
一、写作行文思维操作:演示与模仿 335
二、在互评自改中学习训练行文思维 349
三、写作习惯与素质培养 349
第十八章 遗字砌句 文气郁郁——写作措词/行文思维操作技术训练(下) 351
第一节 行文思维:从措词生句出发 351
一、生句行文:造句中功能性语义的生成 352
二、生段行文:阶段性行文功能性语义的完成 356
三、生章行文:写作行文中的文章段落结构的生成操作 359
四、 生篇作文:写作行文中篇章结构的生成原理 361
第二节 行文中的文体思维特征的控制 364
一、 记叙文行文思维展开的特征控制 364
二、 抒情文行文中思维展开的特征控制 365
三、 议论文行文中思维展开的特征控制 366
四、 说明文行文中思维展开的特征控制 366
第三节 行文思维操作技术的训练 367
一、 行文思维分析实践 367
二、 在互评自改中学习训练行文思维 373
三、 写作习惯与素质培养 374
第十九章 字斟句酌 尽善尽美——写作修订/文章完善化思维操作能力训练(上) 376
第一节 修改思维习惯和养成 377
一、 修改的意义 377
二、 修改的智慧 377
第二节 修改的原则和步骤 382
一、 修改的思维知识 382
二、 修改的思维特征 383
第三节 不同文体修改举例 384
一、 文章修改的方法 384
二、 不同文体修改例说 386
三、 自学小结 389
第二十章 赏心悦目 先声夺人——写作清誉、编辑/文章完善化思维操作训练(下) 391
第一节 文章清誊、编辑的审判理想与思维操作 391
一、 清誊的概念 391
二、 清誊的功能 392
三、 清誊(编辑)中的文面布白美的思维操作 393
第二节 清誊(编辑)书法美的理想和实践 396
一、 书写的美感:空间美与时间美 396
二、 字体的选择:字体情调与文章内容和读者对象的和谐 397
三、 字号的选择:文章主要信息的突出和主次秩序的和谐 401
第三节 文章清誊、编辑意识与思维训练 401
一、 文章文面(版式)的美学分析:演示、模仿与实践 401
二、 文面审美化清誊与排版操作:演示与模仿 401
三、 写作实践尝试 402
四、 在修改中学习清誊 402
五、 写作素质课后培养 402
主要参考文献 404
附 重塑中国写作学的当代形象 马正平 408
后记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