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害管理人员考试指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本《PPM》杂志编辑部编;蔡贻谟译
  • 出 版 社: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5175·656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序篇 1

公害管理人员国家考试指南 3

1. 公害管理人员 3

2. 公害管理人员的资格和种类 3

3. 公害管理人员分类和考试对象 4

4. 考试科目和范围 6

4.1 大气 7

4.2 水质 9

4.3 噪声 9

4.4 振动 10

5. 1977、1978年度公害管理者考试 11

5.1 1978年度考试结果概要 11

5.2 报考人数 11

5.3 合格人数和合格率 11

5.4 报考者和合格者的动向 11

大气篇 21

公害概论 23

1. 大气污染现状 23

1.1 大气污染物质 23

1.2 大气污染的基本观点 24

1.3 控制大气污染物质 25

1.4 大气污染状况 26

2. 大气污染的发生机理 37

3. 大气污染的影响 38

3.1 对人体的影响 38

3.2 对植物的影响 40

4. 国家和地方政府防止大气污染的对策 44

4.1 公害防止计划 44

4.2 加强控制措施 45

4.3 配备监视体系 45

4.4 推行低硫化对策 45

5. 防止大气污染术语 46

4.6 其它(环境评价) 46

4.5 选址适当 46

关于大气污染的法令 47

1. 公害对策基本法 47

1.1 公害对策基本法的特征 47

1.2 公害的定义 47

1.3 环境标准 48

1.4 公害防止计划 50

1.5 企事业单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51

1.6 与基本法有关的其它法律 52

1.7 其它 52

2. 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法 52

2.1 对象工厂 53

2.2 防止公害的组织 53

2.3 防止公害负责人 53

2.4 防止公害管理者 53

2.5 防止公害主任管理者 54

2.6 可否兼职 55

2.7 其它 56

3. 大气污染防止法 57

3.1 控制对象物质和控制方法 57

3.2 烟气(用排放标准控制) 57

3.3 粉尘(用设施构造、管理标准进行控制) 69

3.4 特定物质(用事故时采取的措施进行控制) 69

3.5 燃料使用规定 69

3.6 紧急措施 70

3.7 烟气量等的测定 71

3.8 申报手续 72

3.9 罚则 72

3.10 无过失损害赔偿责任 73

3.11 其它 73

燃烧、烟气防治技术 74

1. 燃料 74

2. 重油 77

3. 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79

4. 燃烧室的热负荷 82

5.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 83

6. 燃烧计算 84

6.1 燃烧所需空气量(固体、液体燃料) 84

6.2 燃烧烟气量 85

6.3 燃烧烟气分析值 85

6.4 空气比 85

7. 液体燃料的燃烧 86

7.1 蒸发式燃烧器 86

7.2 油压式燃烧器 86

7.3 旋转式燃烧器 86

7.4 高压空气(蒸气)式燃烧器 86

7.5 低压空气式燃烧器 87

8. 火焰的种类 87

9. 燃烧重油的注意事项 87

11. 燃料、燃烧方法和降低NOx 88

11.1 控制NOx的燃烧方法 88

10. 低氧燃烧 88

11.2 改变燃料控制NOx 89

12. 排烟脱硫技术 89

12.1 湿法 89

12.2 干式吸收法 89

12.3 吸附法(活性炭法) 90

12.4 接触氧化法 90

1.1 颗粒大小 91

1. 除尘、收尘方法 91

除尘、收尘技术 91

1.2 收尘装置的种类 93

1.3 收尘装置的原理、性能 94

1.4 收尘装置的收尘率或通过率 112

2. 烟气的发生源及其特性 113

2.1 锅炉 113

2.2 炼钢铁 116

2.3 化铁炉 120

2.4 炼有色金属 121

2.5 垃圾焚烧炉 127

2.6 制造水泥 128

2.7 骨料干燥炉(干燥炉) 129

2.8 黑液回收锅炉 129

3. 收尘装置的选择和维修管理 130

3.1 集烟的方法 130

3.2 收尘装置的选择 136

3.3 维修、管理 139

1.1 考试科目的范围 145

1.2 考试出题的倾向 145

1. 大气污染有害物质处理技术的考试 145

大气污染有害物质处理技术 145

2. 有害物质的产生过程 147

2.1 有害物质的定义 147

2.2 有害物质产生的过程 148

2.3 有害物质的性质 153

2.4 浓度与标准浓度的关系 157

3.1 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158

3. 有害物质的处理技术 158

3.2 微粒状有害物质的处理 159

3.3 气体物质的处理 159

3.4 氯、氯化氢的净化方法 171

3.5 氟、氟化氢、氟化硅的净化方法 172

3.6 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 174

4. 处理装置的维护管理 176

5. 烟气处理设备的状况 177

6. 在特定物质发生事故时的处理措施 178

6.1 事故时的紧急联络 178

6.2 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178

6.3 特定物质的化学反应例题 179

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 183

1. 烟气的扩散现象 183

1.1 烟流的类型 183

1.2 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及喷出速度 184

2.1 大气的稳定度 186

2. 烟气的扩散与气象 186

2.2 逆温层 188

2.3 混合层高度 189

2.4 风速与污染浓度 189

2.5 风的垂直结构 190

2.6 局地风 191

2.7 大气紊流与风的变化 192

3. 大气扩散模式 192

3.1 鲁卡斯公式 193

3.2 正态扩散模式 194

3.3 烟流的喷烟团模式 196

4. 扩散参数 197

4.1 烟囱有效高度 197

4.2 扩散参数 199

4.3 时间稀释系数 202

4.4 长期平均浓度的确定 203

5. 结束语 204

1.2 石油产品中硫分的测定方法 205

1.1 煤中硫分的测定方法 205

测定技术 205

1. 燃料试验方法 205

1.3 固体燃料灰分的测定方法 206

1.4 液体燃料灰分的测定方法 206

1.5 热值测定方法 206

2. 燃烧管理用计测仪表 206

2.1 气体分析仪 206

2.2 温度计 209

2.3 压力计 210

2.4 流量计 210

3. 粉尘浓度的测定 212

3.1 粉尘浓度测定概述 213

3.2 测定位置与测定孔 213

3.3 含湿量的测定 215

3.4 烟气流速的测定 216

3.5 粉尘试样的采集 217

3.6 烟气的抽吸 218

3.7 采样管 219

3.8 粉尘捕集装置 219

3.9 用集尘管测定烟尘的方法 221

3.10 用滤纸测定粉尘的方法 223

3.11 含硫酸粉尘捕集器的干燥 225

3.12 粉尘浓度的计算 226

3.13 粉尘流量的计算 226

3.14 粉尘浓度经常波动情况下的测定 226

4. 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227

4.1 烟气中氟化物的分析方法 227

4.2 烟气中氯的分析方法 229

4.3 烟气中氯化氢的分析方法 231

4.4 烟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232

4.5 镉和铅的测定 238

5.1 气体试样的采集方法 240

5. 烟气中总硫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的分析方法 240

5.2 总硫氧化物的分析方法 241

5.3 SO2的分析方法 244

水质篇 249

公害概论 251

1. 水质污染概况 251

1.1 水质污染公害历史 251

1.2 水质污染的概况 253

2.1 人类生活产生的污染 254

2. 水质污染源 254

2.2 工厂排水和其他污染 255

3. 水域的分类和污染方式 256

3.1 各水域共同的环境标准 256

3.2 河流 257

3.3 湖泊 257

3.4 海域 258

3.5 污染物质的生物浓缩 259

4. 水质污染的影响 260

5. 国家和地方政府防止水质污染的对策 261

关于水质污染的法令 263

1. 防止水质污染行政管理的历史 263

2. 公害对策基本法 264

2.1 本法的目的 265

2.2 公害的定义 265

2.3 企事业单位的职责 265

2.4 环境标准 265

2.5 防止公害的措施 269

2.6 公害防止计划 269

2.7 公害纠纷的处理 271

2.8 防止公害事业的费用负担 271

2.9 公害对策会议和中央公害对策审议会 271

2.10 其它 271

3. 水质污染防止法 272

3.1 本法的目的 272

3.3 排放标准 273

3.2 本法的控制对象 273

3.4 强制遵守排放标准 275

3.5 总量控制 278

3.6 经常监测和紧急措施 281

3.7 无过失损害赔偿责任 282

3.8 各种细则 283

4. 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法 284

4.1 本法的目的及控制对象 284

4.4 防止公害主任管理者 285

4.5 可否兼职 285

4.2 防止公害负责人 285

4.3 防止公害管理者 285

4.6 其他 286

5. 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 286

5.1 本法的目的 286

5.2 濑户内海环境保护计划 286

5.3 设置和变更特定设施的许可制度 286

5.5 保护自然海滨 288

5.6 有关填埋的特别考虑 288

5.7 其他 289

污水处理一般技术 290

1. 排水处理的方法和装置的分类 290

2.1 粗大固形物的去除--筛网、沉砂池 292

2.2 沉降分离和沉降分离装置 292

2. 固液分离 292

2.3 浮上分离与浮上分离装置 293

2.4 凝聚与凝聚沉淀装置 295

2.5 斜板分离 297

2.6 澄清过滤与澄清过滤装置 298

5.4 防止发生富营养化的危害 298

3. 物理化学处理 301

3.1 中和以及pH值调节 301

3.2 氧化和还原 302

3.3 化学沉淀 305

3.4 吸附 305

3.5 离子交换 308

3.6 反渗透 308

3.7 电渗析 309

4. 生物化学处理 309

4.1 好氧性处理的性能 310

4.2 活性污泥法 311

4.3 散水滤床法 314

4.4 厌气性处理 315

4.5 污泥停留池 316

5. 污泥处理 316

5.1 污泥浓缩 316

5.2 污泥脱水 317

5.3 污泥的干燥、热处理、焚烧 318

6. 排水处理装置的管理 319

6.1 预处理装置 319

6.2 预处理后的各种处理装置 319

7.1 水的合理使用与循环使用 320

7. 水的合理使用,再使用,三级处理 320

7.2 三级处理(高度处理) 321

水质污染的有害物质处理技术 322

1. 有害物质处理的基本原则 322

1.1 有害物质的控制标准 322

1.2 处理的基本原则 322

2. 处理技术 323

2.1 含重金属(镉、铅、铬、砷、汞) 323

废水 323

2.2 含氰废水 333

2.3 有机磷废水 337

2.4 PCB废水 339

2.1 试样 341

2.2 采样 341

2.3 工厂排水的采集 341

1. 考试范围 341

测定技术 341

2. 水样的收集 341

2.4 试样容器 343

2.5 采集方法和采样器 343

2.6 采集试样时的记录事项 344

2.7 试样的保存 344

2.8 可溶性成分 344

3. 流量的测定 344

4.1 重金属定量分析的预处理 345

4. 通则 345

4.2 分光光度法 347

4.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47

4.4 气相色谱法 349

4.5 薄层色层法 350

4.6 离子电极法 350

5. 检测方法各论 350

5.1 氢离子浓度(pH) 350

5.2 生物需氧量(BOD) 350

5.3 化学需氧量(COD) 352

5.4 悬浮物质(SS) 353

5.5 正己烷萃取物 353

5.6 酚类 354

5.7 铜 354

5.8 锌 355

5.9 可溶性铁 355

5.10 可溶性锰 355

5.11 总铬 356

5.12 氟 356

5.13 大肠菌群数 356

6. 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各论 357

6.1 镉 357

6.2 氰化物 357

6.3 有机磷化合物 358

6.4 铅 358

6.7 总汞 359

6.6 砷 359

6.5 铬(六价) 359

6.8 烷基汞化合物 360

6.9 聚氯联苯(PCB) 360

7. 计测仪器 361

噪声篇 363

公害概论 365

1. 噪声的定义与噪声公害的特征 365

2. 噪声的一般情况 366

2.1 飞机噪声 366

2.2 陆上交通工具 367

2.3 工厂、工作场所的噪声 368

2.4 建筑噪声 368

3. 听觉器官和可听声 369

3.1 听觉器官 369

3.2 听觉曲线 370

3.3 声级 371

4.1 造成噪声性听力衰减原因的噪声 372

4. 噪声的影响 372

4.2 妨碍收听声音的噪声 374

4.3 妨碍一般生活的噪声 375

5.3 及早地积极地采取措施 377

6. 噪声对策的施行方法 377

6.1 耳朵判断 377

5.2 只有预防才是最佳对策 377

5.1 基本原则 377

5. 噪声对策的原则 377

6.2 仪器测定 378

6.3 规定对策目标 378

6.4 防止技术的选择 378

关于噪声的法令 381

1. 公害对策基本法 382

1.1 基本法的目的 382

1.2 公害的定义 382

1.6 公害防止计划 383

1.5 防止公害的措施 383

1.3 基本法与公害有关的各种法令 383

1.4 企事业单位的职责 383

1.7 公害纠纷的处理 385

1.8 公害受害的救济 386

1.9 防止公害事业的费用负担 386

1.10 公害对策会议和中央公害对策审议会等 386

2. 噪声的环境标准 386

2.1 标准值 387

2.2 测定方法 388

2.3 测定地点 388

2.4 测定时间 388

2.5 达到环境标准的期限 389

2.6 达到环境标准的措施 389

2.7 修订环境标准 389

2.8 例外情况 389

3. 噪声控制法 390

3.1 指定地点 391

3.3 控制标准 393

3.2 特定设施 393

3.4 申报 394

3.5 劝告和命令 394

3.6 报告和检查 397

3.7 与条例的关系 397

4. 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法 397

4.1 特定工厂 398

4.2 防止公害负责人的选任 398

4.3 防止公害管理者的选任 398

4.4 防止公害管理者的资格 399

4.5 防止公害负责人的义务等 399

4.6 防止公害负责人等的解除职务命令 399

4.7 其他 399

1.1 声波 402

1.3 声强 402

1.2 声压 402

1. 声波的基本参量 402

声的性质 402

1.4 声压级 404

1.5 噪声级 404

2. 声源的功率级 405

2.1 功率级 405

2.2 声压级与功率级 405

3.1 dB之和的简单算法 406

3. 分贝的计算 406

3.2 dB值的平均(功率平均) 408

4.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408

4.1 声音的产生 408

4.2 距离衰减 410

4.3 吸声衰减 411

4.4 声波的反射 412

4.5 声波的折射 412

4.6 声波的衍射 412

1.1 声源对策 416

噪声控制技术 416

1. 噪声控制技术 416

1.2 防止噪声的传播 422

1.3 工厂建筑物控制噪声 428

测定技术 447

1. 测定仪器 447

1.1 声级计 447

1.2 频谱分析仪 450

1.3 电平记录仪 452

1.4 磁带录音机 452

2. 噪声级的测定方法 453

2.1 关于测定条件的注意事项 453

2.2 背景噪声的影响 454

2.3 反射声的影响 454

2.4 频率修正回路的选择 454

2.6 读数的整理及表示方法 455

2.5 仪器动特性的应用 455

2.7 噪声控制法规定的确定噪声大小方法 456

3. 频谱分析 458

3.1 分析方法 458

3.2 分析结果的表示 460

2.4 人体的生理反应 460

3.3 由倍频程频带级求噪声级的方法 461

4. 测定计划 463

4.1 概述 463

4.2 噪声源的测定 463

4.3 功率级的测定 464

4.4 车间内外噪声的测定 464

振动篇 467

2.5 人体的物理反应 469

2.3 振动的感受 469

2.1 振动向人体的传递 469

2.2 振动传递方向 469

1.2 有关指挥振动公害的情况 469

1.1 振动公害的定义和特征 469

1. 振动公害的现状 469

公害概论 469

2. 振动的感受与人体的反应 469

3.2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470

3.3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470

3.1 对振动的感觉 470

3. 振动的影响 470

3.4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471

3.5 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471

3.6 关于振动影响的因素 471

3.7 地震烈度 471

4. 振动的评价 472

4.1 对人体影响的评价 472

4.2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评价法 472

5.4 公路交通振动 475

5.3 建筑施工振动 475

5.5 新铁路干线振动 475

5.1 振动公害的实际情况 475

5.2 工厂振动 475

5. 主要振动源 475

关于振动的法令 477

1. 前言 477

2. 公害对策基本法 477

2.1 公害对策基本法的目的 478

2.2 公害的定义 478

2.3 企事业单位的职责 478

2.4 环境标准 478

2.5 公害防止计划 479

2.6 公害纠纷的处理 479

2.7 防止公害事业费用的负担 480

2.8 公害对策会议和中央公害对策审议会 480

2.9 其他 480

3.3 地区的指定 482

3.2 法的目的 482

3.1 法的体系 482

3. 振动控制法 482

3.4 特定设施 483

3.5 控制标准和遵守义务 483

3.6 申报 484

3.7 劝告和命令 485

3.8 报告和检查 486

3.9 事务权限的委托 486

4. 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法 486

4.3 防止公害负责人的选任和职责 487

4.4 防止公害管理者的选任和职责 487

4.1 对象工厂(特定工厂) 487

4.2 组织体系 487

4.5 防止公害管理者的资格 488

4.6 防止公害负责人等的义务和解任命令 488

4.7 其他 488

1.3 波形与频率成分 495

1.2 复合波的波形 495

1. 振动与波动 495

1.1 正弦波 495

振动的性质 495

1.4 冲击波及其频谱 496

2. 简单的振动系 496

2.1 单振动 496

2.2 衰减振动 497

2.3 强制振动与力的传递 498

2.4 等效电路 499

2.5 多自由度振动系 500

3. 振动级的表示 500

3.1 变位、速度、加速度 500

4.3 剪切波、(横波) 501

3.2 振动加速度级 502

3.3 振动级的计算 502

4.2 压缩波、(纵波) 503

4.1 波动的种类及其产生 503

4. 波动及其传递 503

3.5 振动级 503

3.4 振动感觉特性 503

4.4 表面波、雷利波 505

4.5 沿地面传播的波 505

4.6 空间分布 505

4.7 总的距离衰减 505

振动控制技术 507

1. 振动控制计划 507

2. 一般振动控制法 507

3. 减轻振动源激振力的方法 509

4. 地基引起的机器振动放大的探讨 511

5. 利用弹性支撑的防振对策 512

5.1 弹性支撑的原理 512

5.2 振动的合成 516

6. 防振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518

5.4 减轻冲击的弹性支撑 518

5.3 弹性支撑设计要点 518

7. 小结 521

测定技术 522

1. 测定振动公害的目的和方法 522

2. 测定振动的仪器 522

2.1 振级计 522

2.2 频率分析仪 524

2.3 振动的录音、能级记录、处理装置等 526

2.4 振动传感器 526

3. 测定振动的方法 529

3.1 测定方法概论 529

3.2 测定值的读取和整理 531

3.3 与振动控制法有关的振动级测定 533

3.4 dB的计算与振动级的计算例题 535

附录 539

作者介绍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