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王勃诗歌风格论 37
一 王勃诗风能否用“绮丽”来概括 37
二 壮而不虚 刚而能润 雕而不碎 按而弥坚 41
三 王勃大脑的信息储存 45
第二章 骆宾王诗歌风格论 47
一 文辞雄放 滔滔混混 47
二 气势雄伟 襟怀旷达 48
三 壮志凌云 气贯长虹 50
四 投笔从戎 为国捐躯 51
五 悲愤填膺 幽忧满怀 53
六 骆宾王与陈子昂、王勃诗风的比较 59
第三章 陈子昂诗歌风格论 61
一 悲风为我起 激烈伤雄才 61
二 陈子昂与曹操、阮籍、张九龄等人悲慨诗风的比较 67
三 悲慨与雄浑、豪放、沉郁的比较 69
第四章 高适、岑参诗歌风格论 72
一 盛唐一味秀丽雄浑 72
二 高适之浑雄 75
三 岑参之雄壮 79
四 高悲壮而厚 岑奇逸而峭 81
五 雄浑的崇高美 83
第五章 王维、孟浩然诗歌风格论 86
一 冲淡论 86
二 王维的冲淡有无人间烟火味 89
三 冲淡的特点及其成因 92
四 冲淡与空灵 101
五 冲淡与纤秾 103
六 冲淡与拥抱自然 106
七 冲淡与参禅 110
八 王维与孟浩然冲淡诗风的比较 113
第六章 李白诗歌风格论 119
一 豪迈奔放 吞吐大荒 119
二 情感激荡 格调昂扬 124
三 想像奇特 夸张出格 126
四 胸怀祖国 心雄万夫 128
五 气吞宇宙 力拔山河 130
六 傲骨嶙峋 倜傥不羁 132
七 气势峥嵘 场面壮阔 134
八 境界缥缈 极目无垠 135
九 飘洒闲适 清新俊逸 136
十 豪放的传统精神 140
第七章 杜甫诗歌风格论 141
一 豪放与沉郁的比较——李如星悬日揭 照耀太虚 杜若地负海涵 包罗万汇 141
二 杜诗沉郁风格的特征 143
三 杜诗沉郁风格的发展过程——酝酿期,成熟期,鼎盛期,持续期 147
四 沉郁与顿挫 163
五 沉郁与沉着 166
一 险怪论——精诚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 168
第八章 韩愈诗歌风格论 168
二 狰狞美 170
三 拗中取奇 出奇制胜 172
四 硬语盘空 化丑为美 172
五 韩愈与孟郊、卢仝、马异、刘叉、李贺险怪诗风的比较 176
第九章 李贺诗歌风格论 183
一 冷艳凝香 奇诡瑰丽 183
二 异想天开 光怪陆离 185
三 凄厉孤愤 神出鬼没 187
第十章 孟郊、贾岛诗歌风格论 191
一 郊寒岛瘦论 191
二 寒瘦优劣辨 198
三 寒瘦与苦吟 200
第十一章 白居易、元稹诗歌风格论 205
一 通俗论 205
二 轻艳论 212
三 杜牧缘何否定元、白诗风 214
四 元、白诗风与新乐府运动及白居易对元、白诗风的批评 216
第十二章 刘禹锡诗歌风格论 218
一 清峻论 218
二 豪峻的生成与“永贞革新”运动 221
三 豪峻的特色 230
四 清新的特色 232
五 刘禹锡与阮籍清峻诗风的比较 234
六 清新与俊逸、飘逸、婉约、豪放 235
一 清峭论 237
第十三章 柳宗元诗歌风格论 237
二 孤寂冷峭 淡泊凄清 238
三 雄深雅健 精工镌刻 245
四 柳宗元与陶渊明、韦应物澄澹诗风的比较 249
第十四章 杜牧诗歌风格论 254
一 英俊豪纵 254
二 飒爽流利 264
三 轻倩秀艳 267
四 柔中寓刚 270
五 俊爽的生成 273
一 含隐蓄秀 奥僻幽邃 280
第十五章 李商隐诗歌风格论 280
二 委曲朦胧 深情绵邈 288
三 沉郁顿挫 典丽精工 297
第十六章 温庭筠诗歌风格论 305
一 温飞卿之绮靡 305
二 清丽芊眠 306
三 柔婉华艳 309
四 细密纤秾 311
五 稠叠繁缛 315
六 温氏绮靡诗风的形成 320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