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吴熊和) 1
绪论 1
上编 9
第一章 东南文士集团参政与永贞革新主体论 9
第一节 永贞革新的历史背景 9
第二节 永贞革新的党派分野 19
第三节 陆质新学: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的理论基础 72
第四节 永贞革新的过程和八司马的结局 80
第五节 永贞内禅与顺宗之死的隐秘 90
第六节 结论和推论 101
第二章 从永贞革新到甘露之变 111
第一节 永贞革新:中唐前后期文学的分界线 111
第二节 牛李党争:政治旋涡中的文人命运 123
第三节 元和削藩:中兴希望给文人的鼓舞 136
第四节 甘露之变:中晚唐政治与文学的交会点 141
第五节 结论和推论 154
第三章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 168
第一节 文学史“三元”现象的考察 168
第二节 元和之风尚怪 180
第三节 论元和体 188
第四节 永贞革新与南方文学的发展:以刘禹锡、柳宗元为例 201
第五节 刘禹锡《阿娇怨》诗旁证 218
第六节 结论 234
第四章 从《永贞行》到《柳子厚墓志铭》 238
第一节 《永贞行》及其相关问题 239
第二节 《顺宗实录》的偏颇及引起的聚讼 247
第三节 《柳子厚墓志铭》探微 253
第四节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学术论争 265
第五节 结论 276
下编 279
第五章 永贞革新主要人物考 279
第一节 陆质考 279
第二节 韦执谊考 288
第三节 陈谏考 296
第四节 韩泰考 301
第五节 李景俭考 308
第六节 韩晔考 315
第七节 凌准考 317
第八节 程异考 322
第六章 永贞革新诗文编年 330
第一节 顺宗时期 330
第二节 宪宗时期 339
第三节 穆宗时期 372
第四节 敬宗时期 377
第五节 文宗时期 379
第七章 永贞革新史事丛考 388
第一节 刘、柳初贬之居地 388
第二节 吕温与窦群 390
第三节 柳宗元与吴武陵 395
第四节 李谅与牛僧孺 399
第五节 韩愈与宦官矛盾的一条材料 404
第六节 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405
第七节 元稹与永贞革新 407
第八节 三学士 412
第九节 韦筹博士 416
引用书目 417
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