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杜仲育种的特点 2
(一)基因资源丰富 2
(二)育种周期长 3
(三)可供研究利用的周期长 3
(四)异株授粉,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 4
(五)优良性状便于保存和利用 4
二、杜仲育种的目标 4
(一)丰产性 5
(二)优质性 5
(三)抗逆性 6
三、杜仲良种选育的进展与意义 7
(一)杜仲良种选育的进展 7
(二)杜仲良种选育的意义 8
(一)优良种源区选择方法 9
一、优树选择的方法 9
第一章 调查研究方法 9
(二)优良类型选择方法 10
(三)优树选择方法 10
二、主要性状调查测定方法 11
(一)生物学性状调查方法 12
(二)优良无性系叶片主要有效成分测定方法 14
(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17
(四)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18
三、无性系的评判方法 23
(一)无性系的Fuzzy一级综合评判 23
(二)无性系的Fuzzy二级综合评判 24
四、区域栽培试验 24
(一)区试栽培试验区的确定 24
(二)区域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25
(一)杜仲中心产区 26
第二章 优良种源区与类型选择 26
一、优良种源区选择 26
(二)道地性杜仲产地 27
(三)杜仲优良种源区 28
二、优良类型选择 32
(一)杜仲类型 33
(二)优良类型 34
第三章 优树选择与繁殖 38
一、优树选择 38
(一)优树标准 38
(二)初繁材料 39
二、植物生理极性不显现象 39
(一)植物生理极性现象 39
(二)植物生理极性不显现象 41
(四)植物生理极性不显现象的探讨 42
(三)植物生理极性不显现象的应用 42
三、杜仲优树繁殖方法 43
(一)根萌苗诱导、嫩枝扦插方法 43
(二)“留根露头”繁殖方法 47
(三)插根露头繁殖方法 48
(四)嫩枝扦插繁殖方法 50
(五)杜仲纵劈繁殖方法 50
(六)嫁接繁殖方法 51
(七)杜仲优树的组培繁殖技术 52
第四章 优树根萌苗返幼特性 57
一、根萌苗生理生化特性 58
(一)根萌苗嫩枝插穗的水分状况 58
(二)根萌苗嫩枝插穗的呼吸强度 58
(三)根萌苗嫩枝插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60
二、根萌苗营养物质含量的特性 60
(一)根萌苗嫩枝插穗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60
(二)根萌苗嫩枝插穗的氮化物含量及C/N 61
三、根萌苗扦插生根特性 62
(一)不同年龄插穗的生根力比较 62
(二)插穗生理及营养状态与其生根的相关性 63
(三)杜仲根萌苗扦插生根的进程及其代谢平衡特点 65
四、根萌苗茎横切面结构特性 70
五、光质对根萌苗形成的效应 71
(一)不同光质对根萌苗形成物候期的影响 72
(二)不同光质对根萌能力和萌苗生长的影响 73
(三)光质强度与根萌苗生长发育的关系 74
第五章 无性系生长发育特性 76
一、无性系测定林的建立 76
二、物候期观察 77
三、无性系的生长量 78
四、无性系的表型特征 80
五、酯酶同工酶地理递变及生长预测 82
六、硝酸还原酶的活力与速生性 85
第六章 无性系有效成分 89
一、主要有效成分含量 89
二、有效成分含量Fuzzy综合评判 91
三、有效成分合成积累 92
四、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 94
(一)杜仲无性系叶片PAL的活性 94
(二)杜仲无性系不同时期叶片PAL活性 96
(三)无性系叶片PAL活性与叶片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的关系 97
(四)杜仲叶总黄酮、绿原酸含量与PAL活性的回归分析 98
第七章 无性系的抗逆性 99
一、植物的抗逆性 99
二、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学机理 104
(一)渗透调节被认为是胁迫保护反应中最重要的生理机能 104
(二)脯氨酸在植物抗环境胁迫中有独特作用 106
(三)ABA(脱落酸)是胁迫反应信使和气孔调节的重要物质 107
三、杜仲无性系的抗逆性 108
(一)抗旱性 108
(二)抗寒性 109
(三)SOD酶活性 111
第八章 优良品种选育的指标体系 113
一、首选指标 113
二、指标体系 114
三、综合评判 115
(一)有效成分含量的Fuzzy综合评判(一级评判) 115
(二)生长指标的Fuzzy综合评判(一级评判) 116
(三)有效成分含量结合生长指标的Fuzzy综合评判(二级评判) 118
(四)抗性指标综合分析 121
第九章 性状稳定性与遗传增益 123
一、稳定性的概念及意义 123
二、有效成分的地区差异性与稳定性 124
三、杜仲优良无性系性状稳定性 126
(一)不同地区有效成分分析 127
(二)杜仲优良无性系性状稳定性分析 133
四、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增益 133
第十章 杜仲优良品种 136
一、优良品种简介 136
(一)科大1号 136
(二)科大2号 136
(三)科大3号 137
(四)科大4号 137
(五)白杨杜仲 138
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39
(一)良种壮苗培育 139
(二)造林地选择 139
(三)栽培技术 140
参考文献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