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身立世、治国安邦之理——“经” 1
2、追根溯源谈“经”的定名 1
3、岁月更迭,经书衍变 2
4、“十三经”与“十一经” 2
5、经体万象,后世学术渊源 3
6、精思博洽,历代百家宗师 3
7、经书哺育了散文大家 4
8、《四书》与《五经》 4
9、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6
10、儒家的开山鼻祖——孔丘 8
11、孔子哲学的核心——天命观 10
12、敬鬼神而远之 11
13、人分四等,择善而从 12
14、以礼区别华、夷,以名匡正王、侯 14
15、举贤任能,广施德政 15
16、笃行中庸,首肯狂狷 16
17、学无常师,整理典籍 17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9
19、逻辑辩证之先河 21
20、有教无类,温故知新 21
21、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2
22、文行忠信,孔子的主要教学内容 23
23、知之为知,不耻下问 24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
25、天地不言,四时运行,百物萌发 26
2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
27、恢复周制,知其不可为而为 28
28、孔子的思想,教诲当时,垂留后世 28
29、附录《论语》: 30
30、序《诗》《书》,达仲尼之义的亚圣孟轲 47
31、民贵君轻,广施仁政,树桑养殖而民安 47
32、以仁义规范天下,以礼智稳定社会 49
33、穷通祸福,赖由天定——孟子的天命观 51
34、良知与良能,孟子的人性论 52
35、《孟子》七篇,贯穿天人合一与性善的伦理观 53
36、人异于禽兽,在于仁义礼智四端 53
37、孟子性善养心,功于寡欲 54
39、反躬自省,诚实无欺为人生乐趣 55
38、推崇“王道”,贬抑“霸道” 55
40、擒纵善辩,气势磅礴,精巧取喻 56
41、附录《孟子》: 59
42、修、齐、治、平,《大学》诲教的观点 89
43、附录《大学》:格物致知 90
44、儒家、理家的思想纲领《中庸》 97
45、附录《中庸》: 98
46、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上游——《诗经》 110
47、《诗经》的分类和编订 112
48、《诗经》的采集过程 113
49、现实主义文学闪光的开端——国风 114
50、《雅》《颂》概述 116
51、“六义”与“四诗” 117
52、陈事直言之“赋” 118
53、喻声、方貌、拟心、譬事之“比” 118
54、言它物而及情之“兴” 119
55、反盘剥压迫的《伐檀》和《硕鼠》 120
56、深刻动人的抒情诗《东山》 121
57、熔铸强烈感情的怨诗《氓》 123
58、记述惨淡经营周原的《生民》、《绵》 127
59、周民族军事与建设的记录《皇矣》 128
60、周王朝开国历史的记录《大明》 128
61、《诗经》的纯朴自然之风 128
62、《诗经》的四大艺术特色 130
63、《诗经》影响前人还将垂范千秋 131
64、附录《诗经》: 133
65、古奥难解的《尚书》 152
66、《尚书》发端散文,《洪范》为重要一篇 153
67、《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155
68、附录《尚书》: 156
69、《易经》概述 167
70、举天地万物之象,喻人事道德之义——《象》 168
71、释乾坤之经文——《文言》 169
72、阐释《易经》义理的“系辞” 169
73、筮占的八种基本图象——“八卦” 169
74、点明性命之理、天地之位的“说卦” 170
75、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说明“序卦”、“杂卦” 171
76、筮辞何以占卜吉凶祸福 171
77、卦象释义的浓厚巫术色彩 173
78、元、亨、利、贞,事物发展始终的解说 175
79、阴阳混合为“太极”,天地为“两仪” 175
80、一阴一阳之谓道 178
81、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 179
82、《易经》的儒家阐发——《易传》 179
83、断定一卦之义的《彖辞》 181
84、“几”者动之微、吉之兆 181
85、《周易》的结构 182
86、《易经》中的科学性与神秘性 183
87、《易经》的哲学思想 184
88、附录《易经》: 188
90、官制史的始作俑者《周礼》 205
89、研究先秦礼仪的珍贵资料《仪礼》 205
91、记录先秦丧礼、祭礼的《礼记》 206
92、《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 207
93、“分”是“礼”的核心和主旨 207
94、天、地、人之间的制约关系 209
95、“礼”的本质在于尊祖反初 210
96、附录《礼记》: 211
97、寓褒贬、别善恶之《春秋》 228
98、阐发《春秋》微言大义的《公羊传》 229
99、审慎周严、质朴无华的《谷梁传》 230
100、庞大丰富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 231
101、《春秋》与《左传》之比较 232
102、附录《春秋》: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