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概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儒林等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6196·111
  • 页数:411 页
图书介绍:

植物与环境 1

第一章 植物的环境与环境因子 1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1

二、环境因子 3

(一)太阳辐射 3

三、植物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 4

第二章 植物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8

一、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变化 8

(二)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9

(三)水体及植物群落内的光照状况 12

(一)植物的光能吸收与转移 20

二、植物物质生产的能量来源 20

(二)净光合作用与光强的相关性及有关生态类型 27

(三)光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6

三、光能的信息作用 37

(一)光形态建成的概念 37

(二)光周期现象 39

第三章 植物与大气 42

一、大气中CO2与植物的干物质生产 43

(一)大气中的CO2 43

(二)植物的CO2交换 44

(三)CO2交换与物质生产 45

(四)植物群落的生产力 55

(一)大气中的氧气 58

二、氧气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58

(二)氧气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59

(三)植物对氧气供应不足的适应 60

三、氮与植物的氮代谢 62

(一)自养植物的氮代谢 62

(二)大气中氮的利用 63

(三)微生物对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与矿化作用 65

(四)菌根及其作用 67

四、植物与大气污染的生态关系 68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70

(三)植物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73

五、风的生态意义 75

(一)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童义 77

第四章 植物与水分的生态关 77

一、陆生环境中的重要水分形态 77

(二)大气中的“可见”水汽与不可见水汽 79

(三)降水 81

(四)土壤水分 83

二、植物的水分平衡 86

(一)植物的水分吸收 86

(二)植物的水分消耗 90

(三)植物的水分平衡 95

三、以水分关系为基础的植物生态类型 99

(一)水生植物 99

(二)旱生植物 100

(三)中生植物 102

第五章 植物与温度 104

一、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 104

(一)地表温度的时间与空间变化 104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 106

(三)水体中的温度成层现象 108

(四)植物的体温与群落内的温度变化 110

二、植物生命过程对温度的需要 115

(一)基点温度 115

(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热的需要 116

(三)低温,积温对发育的影响 121

(四)温度对植物分布的限制作用 124

(一)极端温度对植物的伤害 125

三、极端温度的伤害作用与抗沮性 125

(二)植物的抗温性 127

第六章 土壤的生态作用 135

一、植物无机生物元素的源泉 135

(一)植物的无机生物元素 135

(二)植物的矿质元素吸收和运输 137

(三)无机生物元素的利用与排除 140

二、植物的土壤生态类型 141

(一)土壤pH与植物 141

(二)盐化生境中的植物生态类型 147

(三)沙生植物 150

第七章 生态适应 152

(一)生态适应的概念 152

(二)适应性的起源 154

(一)生态型的概念 157

二、植物的生态型——种内适应性的分化 157

(二)新生态型的形成 159

(三)生态型的划分及其意义 160

三、生活型——趋同适应的典型 162

一、适应及其起源 162

(三)适应性的最终变化 166

植物分布区与植物区系 167

第八章 植物分布区 167

一、植物分布区的概念 167

二、植物分布区的起源与形成 170

(一)分布区的单区起源与多区起源 170

(二)分布区的形成 171

三、影响植物分布的自然因素 174

(一)连续分布区与间断分布区 180

四、分布区的类型 180

(二)按种性质划分的分布区 187

第九章 植物区系的历史变迁与现代概况 191

一、植物区系的概念 191

二、植物区系的历史变迁 196

(一)种子植物出现前后的地表概况 198

(二)植物区系的演化概况 200

(一)世界植物区系分区概况 202

三、现代世界主要植物区系概述 202

(二)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与区划 207

植物群落 219

第十章 植物群落的结构 219

一、植物群落及其结构的概念 219

二、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外貌 220

(一)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220

(二)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垂直结构) 223

(三)植物群落的层片结构(群落的生活型组成) 225

(四)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镶嵌性) 227

(五)周期性与群落的季相 228

(一)以种类组成为基础的最小面积 230

三、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230

(二)多度与密度 232

(三)盖度 235

(四)体积和重量 238

(五)频度 238

(六)重要值 240

第十一章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 241

一、植物群落的形成与发育 241

(一)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241

(二)植物群落在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43

(三)植物群落的发育 243

(一)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其原因 245

二、植物群落的演替 245

(二)演替类型的划分 246

三、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 248

(一)早生演替系列 248

(二)水生演替系列 249

四、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251

(一)次生演替的一般情况 251

(二)次生演替的主要特点 253

五、演替顶极理论 254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分类 256

一、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256

(一)植物群落的分类床则 256

(二)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 260

二、农业植被的分类 264

(一)农业植被的概念和分类原则 264

(二)我国农业植被的分类系统 266

第十三章 主要陆生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269

一、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269

(一)热带的植被类型 269

(二)亚热带植被类型 277

(三)温带的植被类型 284

(四)寒带植被类型 290

(五)隐域植被类型 291

二、植被分布的一般规律 293

(一)植被分布的概念 293

(二)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296

(三)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298

三、中国植被区划 301

(一)植被区划的基本概念 301

(二)中国植被区划的依据 303

(三)中国植被区划的单位 304

生态系统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11

第十四章 生态系统 311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311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313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315

(一)垂直结构 316

(二)水平结构 317

(三)营养结构 318

四、地球表面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319

(一)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319

第十五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流) 324

一、能量与物质生产 324

(一)能量的概念 324

(二)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328

二、能流分析 338

(一)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能流分析 338

(二)能量损耗的形式 343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347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 347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分配 347

(二)营养金字塔 350

第十六章 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物流) 353

一、物质与物质循环的概念 353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56

(一)水循环 356

(二)碳循环 358

(三)氧循环 360

(四)氮循环 361

(五)磷循环 364

(六)硫循环 366

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 368

(一)营养物质循环 369

(二)营养循环的实例 377

第十七章 生态平衡与自然保护 381

一、生态平衡 381

(一)生态平衡及其机理 381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383

二、自然保护与自然保护区 388

(一)加强自然保护的意义 388

(二)自然保护区类型 391

(三)自然保护区的选建原则 393

附录 395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395

(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特征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