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哲学通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正聿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040077965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哲学专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它围绕“哲学是什么”展开论述,引导学生拓宽和深化对哲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 1

第一节 进入哲学思考 1

一、“爱智”的哲学 1

二、对“自明性”的分析 4

三、品味黑格尔的比喻 9

第二节 拓宽哲学视野 15

一、“普遍规律说” 15

二、“认识论说” 16

三、“语言分析说” 17

四、“存在意义说” 18

五、“精神境界说” 18

六、“文化批判说” 19

七、“文化样式说” 20

八、“实践论说” 21

第三节 面向生活之思 23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23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25

三、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 28

小结 31

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 33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33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 33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内涵 35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39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41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 44

一、反思的维度 44

二、反思的思维 47

三、反思的对象 48

四、反思的特性 51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 53

一、反思的层次 53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 55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 57

四、前提批判的历史发展 59

五、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 60

小结 62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 64

第一节 常识、科学和哲学 64

第三章 超越常识的哲学 64

二、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 66

第二节 人类生活的常识基础 68

一、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 68

二、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70

三、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 72

第三节 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74

一、常识的经验性与哲学的超验性 75

二、常识的表象性与哲学的概念性 76

三、常识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 78

四、常识的非批判性与哲学的批判性 80

五、哲学的常识化与常识的哲学化 81

小结 83

第四章 反思科学的哲学 85

第一节 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85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 85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86

三、哲学对科学的前提批判 90

一、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92

第二节 哲学反思科学的主要内容 92

二、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96

三、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98

四、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101

五、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 103

第三节 反思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105

小结 109

第一节 “本体”问题 110

一、“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 110

第五章 寻求本体的哲学 110

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 114

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 117

第二节 “真”的问题 120

一、“真”的概念解析 121

二、“真理”与“思想的客观性” 123

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 125

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 129

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 131

一、“善”的哲学追问 133

第三节 “善”的问题 133

二、价值和价值论 134

三、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 136

第四节 “美”的问题 137

一、美与人的存在方式 137

二、美的存在与创造 139

三、美的发现与体验 141

第五节 关于人的哲学 142

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 143

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 143

三、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 144

小结 145

第六章 哲学的派别冲突 147

第一节 全面认识哲学的派别性 147

一、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看哲学的派别冲突 147

二、哲学理论的派别性与层次性 148

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 150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51

一、“本原”问题 152

二、“认识路线”问题 153

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154

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57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60

一、辩证法的概念解析 160

二、辩证法的自在性与自为性 164

三、辩证法的批判性与形而上学的非批判性 167

一、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170

第四节 经验论与唯理论 170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 172

三、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 175

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178

一、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 178

二、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 180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与融合 183

小结 185

第七章 哲学的历史演进 187

第一节 哲学发展史的涵义 187

一、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 189

第二节 哲学发展的多重透视 189

二、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哲学史 191

三、从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透视哲学史 193

第三节 哲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195

一、哲学观的变革与哲学理论的发展 195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 197

三、哲学问题的自我相关和自我超越 198

小结 199

第一节 现代哲学的理论前提 201

第八章 哲学的现代革命 201

第二节 “实践转向”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204

一、“实践转向”的哲学论纲 204

二、“实践转向”的哲学革命 208

三、实践论的反思方式 211

第三节 “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哲学 212

一、“语言转向”的根据与意义 212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反思方式 215

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217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哲学改革与哲学走向 220

小结 222

第一节 哲学的品格 224

一、向上的兼容性:深厚的历史感 224

第九章 哲学的修养与创造 224

二、时代的容涵性:强烈的现实感 225

三、理论的系统性:巨大的逻辑感 226

四、思想的开放性:博大的境界感 227

第二节 哲学思维的训练 229

一、哲学的求真态度 229

二、哲学的反思取向 232

四、哲学的创新意识 233

三、哲学的批判精神 233

五、哲学的分析方式 234

六、哲学的辩证智慧 236

第三节 哲学态度的培养 237

一、高举远慕的心态 238

二、慎思明辨的理性 239

三、永无止境的求索 241

小结 243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