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话 1
一、电视首先是技术 1
第一节 电视与传播技术文化的演进 2
1.口语——图画——文字 5
1.1 口语 5
1.2 图画 8
1.3 文字 9
2.电报——电话——电传真 11
2.1 电报 12
2.2 电话 13
2.3 电传真 15
3.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18
3.1 报纸 18
3.2 广播 22
3.3 电视 25
3.4 网络 34
第二节 电视的技术美学特征 43
1.电视的本质是技术 43
1.1 拍摄的物质材料 43
1.2 编辑的技术手段 45
1.3 传播的通讯途径 48
2.电视的传受特性 49
2.1 传真性 49
2.2 覆盖性 50
2.3 现场性 51
2.4 家庭性 53
2.5 包容性 53
二、影视作为一门叙事语言 56
第一节 视觉语言 56
1.语言/影像 56
1.1 语言是什么 56
1.2 影像是什么 57
2.画/像 64
2.1 人工性/技术性 64
2.2 摹真性/传真性 68
第二节 分解组合 77
1.画面 77
1.1 构图处理 77
1.2 摄角/摄距 86
1.3 光线/色彩 93
2.镜头 107
2.1 镜头的操作功能 107
2.2 摄像的美学特征 109
2.3 运动镜头 115
2.4 镜头组接 120
3.蒙太奇句子 124
3.1 蒙太奇 124
3.2 蒙太奇的艺术功能 134
3.3 蒙太奇句型 138
4.场面 140
4.1 转场过渡 141
5.段落 146
5.1 叙述蒙太奇 146
5.2 表现蒙太奇 151
6.全片 163
6.1 影视节奏 163
第三节 声音 170
1.认识声音 171
1.1 关掉电视伴音的三种感受 171
1.2 声音的作用 171
2.声音构成 172
2.1 言语 173
2.2 音响 173
2.3 音乐 174
2.4 无声 175
3.声像关系 176
3.1 声像一体 176
3.2 声像对位 178
4.声音空间 181
4.1 基本认识 181
4.2 声音空间感 181
三、电视节目构成形态 183
第一节 新闻节目 185
1.认识电视新闻 186
2.电视新闻的类别 190
2.1 消息性新闻 190
2.2 调查性新闻 196
2.3 评论性新闻 207
第二节 纪实节目 217
1.基本概念 217
1.1 纪实 217
1.2 纪实与真实 218
1.3 纪录与虚构 220
1.4 专题片与纪录片 221
2.纪录片演进历程中的知识谱系 222
2.1 卢米埃尔的纪录游戏 222
2.2 弗拉哈迪与《北方的纳努克》 223
2.3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学派 224
2.4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 227
2.5 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 231
2.6 伊文思的三次转折 233
2.7 怀斯曼的冷静观察 236
2.8 新纪录电影 239
2.9 科技式超常纪录 242
3.我们的分析评说 244
3.1 旁观式纪录轨迹 245
3.2 参与式纪录轨迹 246
4.解说词 256
4.1 文体特征 256
4.2 四功能说 257
第三节 谈话节目 266
1.认识谈话 266
1.1 从日常谈话到电视谈话 266
1.2 人际交流场 270
1.3 语言的盛宴 272
2.谈话样式 276
2.1 论辩式 276
2.2 访谈式 277
2.3 试论式 283
3.主持人 285
3.1 语言能力 287
3.2 操控能力 289
3.3 个人魅力 290
第四节 娱乐节目 295
1.电视娱乐 295
1.1 传播功能之一 296
1.2 生产快乐 297
2.娱乐节目类型 299
2.1 娱乐资讯 299
2.2 游戏节目 299
2.3 真实电视 306
四、电视节目传受效应 315
第一节 节目传播 315
1.节目策划 316
1.1 频道 318
1.2 栏目 324
1.3 节目 332
2.节目策略 342
2.1 定位策略 342
2.2 包装策略 347
2.3 编排策略 349
第二节 观众接受 355
1.自娱的环境——受众的场效应 356
1.1 自娱性享受形态 356
1.2 私有化观赏领域 357
2.分散的个体——受众的构成意识 359
2.1 内驱力 360
2.2 自信心 361
2.3 窥视欲 362
五、电视传播文化论 367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文化景观 367
1.多种声音,多个世界 369
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369
3.一种声音,多个世界 371
第二节 电视的政治文化功能 373
1.媒介政治 373
2.媒介文化 378
第三节 电视对社会的引导和示范 381
1.主题图式 383
2.行为模式 385
3.消费走势 387
六、电视批判理论 392
第一节 电视符号学 392
1.代表人物和学科背景 392
1.1 索绪尔与符号学 392
1.2 皮尔斯与符号学 395
1.3 罗兰·巴特与符号学 395
1.4 卡西尔与符号学 397
2.电视中的符号学 398
2.1 符号学首先运用在电影中 398
2.2 电视符号系统 402
3.电视符号系统的分类及特征 404
3.1 根据符码的基本性质、被感知方式以及表达功能分类 404
3.2 根据符码与交流者和指涉对象的相互关系、存在形态以及其在交流中的实施和功能状态分类 405
3.3 根据符码的受众性质分类 405
4.案例解析 406
第二节 电视叙事学 407
1.代表人物和学科背景 408
1.1 亚里士多德的叙事论 408
1.2 弗拉基米尔·普洛普的叙事论 409
1.3 米克·巴尔的叙事论 411
1.4 西摩·查特曼的叙事论 411
2.电视中的叙事学 412
2.1 电视是怎样和“叙事”联系在一起的 412
2.2 电视中叙事理论的主要观点 414
3.电视叙事功能和技巧 415
3.1 声像 415
3.2 叙事技巧 416
4.案例解析 417
第三节 精神分析学与电视 421
1.代表人物和学科背景 421
1.1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说 421
1.2 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422
2.电视中的精神分析研究 425
2.1 精神分析在电影研究中的贡献 425
2.2 精神分析与电视 426
2.3 电视和电影在接受上的不同 428
3.案例解析 429
第四节 结构主义与电视 432
1.代表人物和学科背景 432
1.1 结构主义的思想来源 432
1.2 结构主义的主要观点 433
2.电视中的结构主义研究 436
2.1 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研究 436
2.2 电视中的结构主义研究 436
2.3 电视中的后结构主义研究 437
3.案例解析 437
第五节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电视 439
1.代表人物和学科背景 439
1.1 女性主义的提出 439
1.2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 439
2.电视中的女性主义批判理论 442
2.1 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442
2.2 电视中的女性主义批判理论 444
3.电视中女性主义批判理论流派及特征 445
3.1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445
3.2 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观 446
3.3 激进女性主义 447
3.4 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观 448
4.电视与性别观念 448
4.1 媒介发展与女性受众的关系 448
4.2 电视中的“女子气” 449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与电视 451
1.代表人物和学科背景 451
1.1 理论来源及主要观点 451
1.2 主要代表人物 454
1.3 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性 456
2.电视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457
2.1 后现代主义怎样和电视联系起来 457
2.2 阿伯克龙比的观点 459
2.3 后现代主义研究在电视中的独特性 460
2.4 一分为二看待后现代主义电视理论 461
主要参考文献 463
后记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