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测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室编写
  • 出 版 社: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室
  • 出版年份:1973
  • ISBN: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齿轮原理 1

§1—1 概 述 1

(一)对齿轮传动的精度要求 1

(二)齿轮传动的类型 3

(三)齿轮的种类 4

§1—2 渐开线齿轮啮合的基本概念 7

(一)渐开线啮合的概念 7

(二)渐开线啮合的定义及名称 8

(三)原始齿形 16

(四)修正齿轮 19

1.高度修正 21

2.角度修正 22

3.去缘修正 23

(五)园柱斜齿轮 24

(六)渐开线园柱齿轮外啮合传动尺寸的计算公式 29

§1—3 摆线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 33

(一)摆线啮合的性质 33

(二)摆线啮合的概念 35

(三)钟表啮合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 37

1.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 37

2.龆轮几何参数的计算 40

3.针轮啮合计算公式 45

4.瑞士钟表啮合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 45

(一)齿轮的加工误差 48

第二章齿轮传动的误差及公差 48

§2—1 齿轮传动中误差的来源 48

(二)齿轮各部分误差的分析 49

1.渐开线齿形误差 49

2.齿轮的各种偏心及其影响 50

3.齿轮运动偏心的形成 51

4.周节误差 57

5.周节累积误差 59

6.齿圈径向跳动 63

7.齿向误差 64

8.齿厚误差 64

(一)园柱齿轮的精度要求 66

§2—2齿轮传动公差标准的简单介绍 66

1.运动精度规范 67

2.工作平稳性精度规范 68

3.接触精度规范 68

4.侧隙精度规范 68

(二)园柱齿轮的精度等级 69

(三)齿轮毛胚的公差 70

1.齿顶园直径公差和径向跳动公差 70

2.齿轮端面对轴心线的不垂直度 71

3.齿轮内孔的配合精度 71

4.齿轮传动公差的基本定义和符号 72

§8—3 蜗轮传动的基本参数 76

1.蜗轮蜗杆的传动比 (2 76

1.终结检查 90

2.工艺检查 90

(二)检查项目及仪器的选择 91

第三章渐开线齿形的测量 96

§3—1 渐开线齿形的坐标测量方法 96

(一)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法 96

(二)座标测量仪器 98

(一)齿轮的检查形式 99

(三)渐开线座标测量仪的精度分析 99

1.测量装置及其原理 99

选择 99

§2—3 齿轮的检验项目及测量仪器的 99

2.精度分析 102

§3—2渐开线齿形的比较测量方法 110

(一)单盘式渐开线检查仪 110

(二)万能渐开线检查仪 111

1.靠模杠杆式万能渐开线检查仪 112

2.正弦杠杆式渐开线检查仪 113

3.固定园盘式渐开线检查仪 114

§3—3 齿形误差曲线的处理 118

(一)测量长度的计算 118

1.按啮合长度计算测量长度 119

2.按工作园决定测量长度 120

(二)齿形误差的性质 121

(三)齿形误差的处理 123

(四)测量头的选择 125

§3—4 关于渐开线仪器的精度问题 129

(一)单盘式渐开线检查仪的测量链 129

(二)靠模式万能渐开线检查仪的测量链 130

(三)固定园盘式渐开线检查仪的测量链 132

(四)渐开线仪器的零位误差与仪器的精度 133

§3—5 单盘式渐开线检查仪的机构精 136

度计算 136

(一)机构精度的概念 136

(二)单盘式渐开线检查仪机构的误差分析 138

1.滚动直尺的误差 138

2.基园盘的直径误差 140

3.基园盘的装配与使用误差 142

4.工件安装影起的误差 143

5.测量头歪斜引起的误差 144

6.仪器的综合误差 147

(一)渐开线仪器的工作条件与测量误差的关系 151

§3—7 关于渐开线仪器量值的统一问 151

题 151

线检查仪的经验 151

§3—6 推荐一个工厂使用单盘式渐开 151

(二)用渐开线样板统一渐开线仪器的量值 153

第四章周节和周节累积误差的测 158

量 158

§4—1 周节的测量 158

1.周节仪 158

2.万能测齿仪 161

§4—2 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 164

(一)角度测量法 164

1.角节仪或光学分度头 164

2.仪器的组合测量法 164

3.半自动周节检查仪 168

(二)比较测量法 170

1.周节累积误差的计算方法 170

2.算图或计算尺方法 172

(三)最佳跨测齿数 173

§4—3 跨齿测量周节累积误差 175

(一)跨齿补点测量方法 175

(四)按180°测量周节累积误差 175

(五)跨齿测量方法比较 176

(二)跨齿测量的计算方法 179

§4—4 周节及周节累积误差测量中的 187

某些问题 187

1测量力 187

2.过定位 188

3.两测头不在同一园周上 189

第五章齿厚及公法线的测量 191

(一)固定弦齿厚的测量 191

§5—1 齿厚的测量 191

1.固定弦齿厚和齿高的计算 192

2.固定弦齿厚的测量 195

3.在固定弦上测量M值 197

(二)分度园弦齿厚的测量 199

1.分度园弦齿厚的计算 199

(三)用M值测量分度园齿厚 201

1.外啮合M值的计算 201

2.分度园弦齿厚的测量 201

2.内啮合M值的计算 203

(四)始厚齿形位移量的测量 204

1.量棒的选择及调整 205

2.原始齿形误差与其他偏差的关系 207

§5—2 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209

(一)公法线长度的计算方法 209

1.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 211

2.公法线长度计算表格 215

1.公法线千分尺 215

(二)公法线的测量 215

2.公法线测齿卡尺 216

3.万能测齿仪 218

第六章径向跳动、齿向、基节的 221

测量 221

§6—1 径向跳动的测量 221

1.测量头的选择 221

2.测量仪器与方法 222

§6—2 齿向误差的测量 223

(一)齿轮导程检查仪 223

(二)用光学分度头和千分表测量 225

(四)万能接触检查仪 227

(三)用渐开线检查仪测量 227

1.基节仪 229

§6—3 基节的测量 229

2.万能测齿仪 232

3.万能工具显微镜 234

§7—1 概 述 238

(一)国外齿轮综合测量的现状 238

第七章齿轮的综合测量 238

(二)国内齿轮综合测量的现状 240

§7—2 双面啮合综合检查 242

(一)度量中心距极限偏差的测量 242

1.中心距的计算与调整 242

2.标准蜗杆作双面法检查时常出现噪音 244

的原因 244

3.测量压力的选择 244

4.其他参数的测量 245

(二)双面啮合滚动图形及图形分析 246

2.双面啮合误差综合的作用 247

1.图形的误差分析 247

(三)标准齿轮的正确使用 248

1.标准齿轮的修正 249

2.标准齿轮和标准蜗杆的比较 250

§7—3 单面啮合综合检查 252

(一)仪器概述和测量原理 252

1.仪器的测量范围 252

2.莫尔条纹的形成和测量原理 254

3.传动系统 257

(二)标准元件的选择 258

(三)单啮仪的应用 259

1.动态误差曲线 262

2.齿向误差曲线 265

§8—2 基本蜗杆 269

1.三种基蜗杆的形成 269

第八章蜗轮的测量 269

§8—1 概 述 269

2.渐开线蜗杆 272

3.阿基米德蜗杆 272

4.法向直线蜗杆 274

2.蜗轮蜗杆的模数 278

3.蜗杆的特性系数q 278

4.蜗轮蜗杆的几何尺寸 279

(一)周节的测量 281

(二)周节累积累差的绝对测量方法 281

§8—4蜗轮的测量方法 281

(三)仪器组合测量法 282

1.用分度台定位进行组合测量 283

2.用两只千分表定位读数进行组合测量 284

(四)蜗轮—度盘刻线测量方法 284

(五)机床运动误差的测量 288

(六)磁分度检查仪测量机床运动误差 289

§8—5 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 290

1.测量端面周节与法向周节的误差关系 290

2.测量轴线与周节不重合的误差 292

3.万能测齿仪的示值误差 294

4.用绝对法测量周节的误差 295

第九章插齿刀 299

§9—1 插齿刀的基本概念 299

(一)插齿刀分类 299

(二)插齿刀的演变 301

§9—2 插齿刀的前角和后角 304

(一)前 角 304

(二)后 角 305

§9—3 插齿刀的测量问题 306

(一)插齿刀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306

(二)插齿刀几何尺寸计算举例 309

第十章园锥齿轮的传动和测量方 317

法 317

§10—1 直齿园锥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 317

(一)直齿园锥齿轮传动的几个基本参量 317

(二)直齿伞齿轮的刨削原理 320

(三)直齿伞齿轮的测量方法 324

1.伞齿轮毛胚的测量 324

2.伞齿轮各部分的测量 326

§10—2 螺旋伞齿轮的测量方法 331

(一)螺旋伞齿轮的形成原理 331

(二)螺旋伞齿轮的加工方法 333

(三)螺旋伞齿轮的测量方法 337

※ ※ ※ ※ 341

附录一 341

常用数值 341

角度与弧度 341

附录二 343

(一)计算用表格 343

(二)代数 372

(三)三角 376

(四)几何 384

(五)微积分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