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上篇 中国城镇化演进轨迹 7
一、中国城镇化历史沿革 7
(一)城镇化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辨析 7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至计划经济时期项目带动城镇化阶段 10
(三)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快速增长阶段 14
二、城镇化的积极作用 18
(一)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19
(二)拉动国内有效需求 21
(三)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23
(四)促进社会管理制度创新 24
(五)促进共同富裕 25
三、城镇化:中国工业化的客观历史过程 26
(一)城镇化的客观必然性 27
(二)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体系 32
四、城镇成长的动力分析——以上海郊区城镇为例 37
(一)上海郊区城镇成长的内动力 37
(二)上海郊区城镇成长的外驱力 42
五、“新常态”对新型城镇的内在要求 46
(一)“新常态”对新型城镇化提出挑战 46
(二)“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 48
六、不同地区间小城镇成长的路径选择 52
(一)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路径选择 52
(二)中部地区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59
(三)城镇化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东北地区为例 61
(四)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路径选择 69
下篇 中国城镇化传统路径反思 79
土地聚集——城镇化传统路径反思之一 79
一、规模扩张与土地资源浪费 79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浪费 80
(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浪费成因分析 84
二、土地聚集与大城市郊区城镇化——以上海为例 88
(一)城镇化土地聚集来源于土地向郊区扩张 89
(二)城镇化土地聚集来源于土地向耕地扩张 90
(三)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征收速度惊人 92
三、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冷思考 94
(一)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积极意义 94
(二)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带来的问题 96
(三)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引起的问题成因分析 100
(四)对策 102
四、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104
(一)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相关研究 105
(二)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机理分析 110
(三)合理利用土地稀缺资源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建议 114
人口聚集——城镇化传统路径反思之二 120
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分析 120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 121
(二)人口流动中的问题 123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129
(四)对策建议 135
二、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分析 140
(一)外来流动人口特征分析 140
(二)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对小城镇成长正负效应分析 148
(三)上海市郊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153
产业聚集——城镇化传统路径反思之三 155
一、产业集聚与大城市郊区城镇化——以上海为例 155
(一)制造业产业聚集促进郊区城镇发展 155
(二)产业聚集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157
(三)主导产业功能定位,决定小城镇类型多样化 161
二、后工业化时代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成长动力 163
(一)后工业化时代大城市郊区城镇“增长极”选择受到挑战 163
(二)“增长极”战略转换的理论支撑 165
(三)小城镇新“增长极”选择现实路径 167
公共物品供给——城镇化传统路径反思之四 171
一、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公共物品供给的决定因素:国外研究综述 171
(一)产业集聚引致私人经济部门发展 171
(二)区域经济增长引致财政支付能力增强 172
(三)报酬差异引致低收入人口流入 174
(四)低收入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支付能力不高 176
二、小城镇公共物品供给困境 177
(一)小城镇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178
(二)供给不足的成因分析 180
(三)供给途径的理论分析 181
三、小城镇公共物品供给对策与建议 183
(一)城镇化宏微观层面公共物品供给对策 183
(二)供给主体多元化:开启公私合作,引入私人部门 185
(三)资本结构多元化:推进投融资,加快地方财政改革 185
四、小城镇基建中应用PFI模式的障碍与破解 186
(一)PFI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186
(二)PFI模式难以在小城镇基建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189
(三)建议:PFI“中国化”“小城镇化” 193
生态影响——城镇化传统路径反思之五 196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196
(一)生态文明的理论阐释 196
(二)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矛盾凸显 203
(三)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理论分析 222
二、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224
(一)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镇化建设 224
(二)生态城镇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226
总结 230
一、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30
二、质量提升的可持续城镇化路径 231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 231
(二)制度创新,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制度保障 231
(三)机制创新,保证公共物品供给 233
(四)确保制度实施的监督机制 234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