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问题之提出与开显 1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问题揭示 2
第三节 旧研究范式之考察 5
第四节 新研究范式之分析 9
第五节 研究方法、材料及本书架构 14
第一章 释和 20
第一节 和之两系三义及其旨归 23
一、道家所论之天和与心和 23
二、儒家所论之伦理世界中的人和 33
三、儒道论和的殊途与同归 35
第二节 “和”在嵇康思想中的内涵与意义 37
一、嵇康思想中“和”的层次 38
二、“和”与“越名教而任自然” 42
三、嵇康思想中“和”的道家特质及其展开 44
第二章 性和与情平——性情论 46
第一节 嵇康以平和论性情的内涵 52
一、性和 53
二、情平 55
三、和心 58
四、心与性情 59
第二节 嵇康性情论的扩展 60
一、明胆异用,不能相生 60
二、性动与智用 62
三、抑引与从欲 64
四、计而后动与自然之应 65
五、物情顺通与越名任心 66
第三节 嵇康的君子人格及其人格实践 69
一、君子人格及其特点 69
二、隐逸、游仙与竹林之游 72
三、拒仕、起兵与嵇康之死 74
四、君子人格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及其解决 77
第三章 性和与形全——玄学养生论 79
第一节 养生之道 81
一、元气论与神仙实有 81
二、命定与信顺 84
三、还质易性 87
四、形神相亲 89
第二节 养生之术 92
一、清虚静泰 93
二、养神 95
三、毓形 98
四、遗生与至乐 104
第三节 玄学养生论与道家、道教养生学之比较 107
一、哲人生命与神仙信仰 108
二、养生长寿与求仙不死 110
三、文士道教与太和境界 112
第四章 和声与政本——音乐教化论 116
第一节 先秦汉魏儒道乐教观概述 117
一、儒家乐教观概述 117
二、道家乐教观概述 124
三、儒道乐教观的相异与融合 127
第二节 “以和为体”的音乐美学 130
一、音声有自然之和 131
二、声音以平和为体 132
三、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 134
四、和声感人 135
第三节 “心为乐体”的乐教理论 136
一、声无哀乐 138
二、和声无象 140
三、乐教之本 143
第五章 个体性情与社会和谐——社会政治论 146
第一节 名教与自然 147
一、刑教、世教与名教 148
二、自然 151
三、越名教而任自然 154
第二节 对儒家社会历史观的批判 157
一、礼乐之情 158
二、仁义之真伪 160
三、难自然好学 161
四、批判儒家的圣人史观 163
第三节 理想政治人格与理想社会 165
一、圣人与至人 165
二、至德之世 167
三、嵇康社会理想的归结点 168
第六章 “尚和”论在魏晋玄理中的理论创见 170
第一节 “玄理”辨义 170
第二节 嵇康玄理的特点及内在逻辑 174
第三节 “尚和”与魏晋玄理的主题 176
第七章 嵇康玄学与魏晋玄学分期说反思 183
第一节 玄理、玄谈与玄风 183
第二节 魏晋玄学分期说反思 187
第三节 嵇康玄学在魏晋玄学中的价值重构 192
附录一 “玄学”称谓流变考论 195
一、玄学与三玄 195
二、玄学与三教 199
三、玄学与严复译词 203
四、玄学与科学 204
五、结语 205
附录二 《声无哀乐论》的论辩结构解析 206
附录三 从《声无哀乐辨》对嵇康声论的批判看黄道周的乐理乐教观 229
一、格物与文艺 229
二、哀乐之声与哀乐之情 231
三、声但有哀乐,更无善恶 232
四、哀乐中人甚于善恶 234
五、结语 235
附录四 嵇康著述及行迹年表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41
索引 256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