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论 社会学与中国文化启蒙》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海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9716526
  • 页数:597 页
图书介绍:面对中国文化启蒙的思考与实践困局,本书着意指出,启蒙理念与运动的再认识,其性质首先是作为理论课题,而非历史课题。如何揭示历史事实的意义与讯息,不能避免牵涉解析尺度与概念构成的重要考虑。本书就启蒙课题建构所取的进路,首先沿着韦伯式方法论入手,以探讨文化启蒙的理念型和类型学二者为主轴。在这分析基础上,本书在中间考察章节回顾了中国启蒙事业,检视中国启蒙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局限,以及与启蒙课题的联系。本书第三四部分展开对启蒙之社会学的正面论述,进行对启蒙过的后设社会学与社会本体论的深微构想。这四部分讨论,共同构成对文化启蒙课题的社会学解说、运作,以及对中国文化启蒙——中国文化——的社会学疏解。

序 金耀基 1

前言 1

内地版前言 1

序论 文化启蒙的课题Ⅰ.中国启蒙的困惑 3

Ⅱ.启蒙课题与启蒙运动 19

Ⅲ.启蒙的传统与犹豫 28

ⅰ.德国启蒙运动 28

ⅱ.法国启蒙运动 36

ⅲ.英国启蒙运动 41

ⅳ.小结 45

Ⅳ.议程的开展 47

ⅰ.中国启蒙的“繁复景观” 47

ⅱ.启蒙方法论 51

第一部 理念型第一章 启蒙理念型Ⅰ.引言 57

Ⅱ.启蒙理念型建构(1):核心价值 61

ⅰ.理念型方法论 61

ⅱ.“自主性” 72

ⅲ.“自觉性” 76

ⅳ.“知识” 78

ⅴ.结语 81

Ⅲ.启蒙理念型建构(2):取向与界线 82

ⅰ.论启蒙界线 82

ⅱ.界线的探索 86

(a)“突破” 87

(b)“明晰” 88

(c)“控制” 89

(d)“秩序” 90

ⅲ.小结 91

Ⅳ.结语 92

ⅰ.回顾启蒙理念型 92

ⅱ.从理念型到理念人 93

第二章 “启蒙”与“觉悟”——理念型研究的开展Ⅰ.引言 96

Ⅱ.启蒙与志业 101

ⅰ.论启蒙的非理性向度 101

ⅱ.从韦伯到启蒙 105

(a)科学志业重探 105

(b)科学志业与方法 108

(c)政治志业重探 111

(d)政治志业与伦理 115

Ⅲ.自我的重塑 119

ⅰ.“真人”的追求 119

(a)“成熟” 119

(b)“气魄” 121

(c)“化育” 122

(d)“恻隐” 124

ⅱ.诸神之战场 125

(a)迫切的生活 125

(b)自我的技艺 127

(c)理性的超越 129

Ⅳ.结语 130

ⅰ.灵魂深 130

ⅱ.人间条件 132

第二部 类型学第三章 启蒙类型学——破解启蒙心态 1

Ⅰ.引言 137

Ⅱ.启蒙类型学:基本形式 143

Ⅲ.启蒙类型学:类型的界说(1) 146

ⅰ.“道德—理性”向度 151

(a)“理性主义” 152

(b)“科学” 164

(c)小结 173

ⅱ.“道德—非理性”向度 175

(a)“气魄” 177

(b)“神圣” 185

第四章 启蒙类型学——破解启蒙心态 2

Ⅰ.引言 195

Ⅱ.启蒙类型学:类型的界说(2) 197

ⅰ.“非道德—理性”向度 197

(a)“玩世主义” 198

(b)“个人主义” 205

ⅱ.“非道德—非理性”向度 214

(a)“感官主义” 215

(b)“权威主义” 225

ⅲ.结语 237

Ⅲ.启蒙课题的重构 237

中间考察中间考察:中国启蒙事业Ⅰ.论启蒙事业 245

Ⅱ.中国启蒙事业提纲 250

ⅰ.历史轨迹 250

ⅱ.社会运动 252

ⅲ.社会神话 256

ⅳ.反传统 259

ⅴ.民族主义 262

ⅵ.启蒙事业的黄昏 264

Ⅲ.儒学与启蒙:论“儒学第三期发展” 266

ⅰ.中国文化文化中国 266

ⅱ.唐君毅 269

(a)天人之道、幽明之故 269

(b)中国文化视野 273

(c)人生与人文 275

(d)人文、文化、悲剧 278

(e)判教与还元 285

(f)附论:牟宗三 290

ⅲ.杜维明 293

(a)国际学坛 293

(b)“以边陲为中心” 301

(c)灵根自植? 307

ⅳ.诠析新儒学 313

Ⅳ.结语 316

第三部 后设社会学第五章 社会学的启蒙(1)——社会学理论解题Ⅰ.引言 323

ⅰ.从文化启蒙到社会学 323

ⅱ.社会学的论述空间 327

Ⅱ.论社会与社会学 331

ⅰ.论社会 331

(a)描述性界说 332

(b)概念性界说 335

(c)“集合之集合” 338

ⅱ.论社会学 344

Ⅲ.社会学理论 347

ⅰ.社会学理论解题 347

ⅱ.理论知识的证立 351

ⅲ.启蒙与社会学理论 354

ⅳ.人本社会学 359

Ⅳ.理论逻辑的开展 363

ⅰ.“现代性”社会学 363

ⅱ.“后现代性”社会学 365

(a)“非核心化” 367

(b)“反基础论” 370

(c)“反必然性” 372

ⅲ.社会学:启蒙与退却 377

第六章 社会学的启蒙(2)——中国社会学解题Ⅰ.引言 382

Ⅱ.社会学的传统建构 391

ⅰ.学科性格问题 391

ⅱ.希尔斯论社会学传统 396

ⅲ.尼斯比特论社会学传统 400

ⅳ.传统的吸纳 402

Ⅲ.社会学的传统与中国化 405

ⅰ.背景脉络 405

ⅱ.传统与中国社会学论述 413

ⅲ.从“普遍”到“特殊” 420

Ⅳ.后设社会学 424

ⅰ.转化与契合 424

ⅱ.志业与承担 426

ⅲ.人文与诠析 429

ⅳ.反思与载体 432

Ⅴ.结语:中国社会学与中国文化 437

第四部 社会本体论第七章 启蒙与社会轸域——社会本体论范畴 1

Ⅰ.引言 441

Ⅱ.启蒙课题的轨迹 448

ⅰ.进路的重溯 448

ⅱ.类型建构问题 450

(a)类型的并列 450

(b)类型、境界、冲突 455

(c)个人的抉择 459

(d)启蒙与修业 463

Ⅲ.启蒙社会学:从课题到研究纲领 467

ⅰ.启蒙与社会的再认 467

ⅱ.启蒙社会学视野 470

ⅲ.人文、价值、社群 476

Ⅳ.结语 481

第八章 启蒙与神圣轸域——社会本体论范畴 2

Ⅰ.引言 483

Ⅱ.神圣社会学(1):普遍社会学之部 485

ⅰ.道德的纠结 485

ⅱ.神圣与社会 490

ⅲ.(非)神圣社会学(ⅰ) 498

ⅳ.启蒙与道德 510

Ⅲ.神圣社会学(2):中国社会学之部 514

ⅰ.(非)神圣社会学(ⅱ) 514

ⅱ.论天人之际 521

ⅲ.神圣、气象、圣贤 527

Ⅳ.结语 533

第九章 启蒙与文化轸域——社会本体论范畴 3

Ⅰ.神圣与文化 535

Ⅱ.论中国文化构成 547

ⅰ.“传统” 548

ⅱ.“抒情” 560

Ⅲ.文化、启蒙与救赎 571

Ⅳ.结语:启蒙与现代化 583

索引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