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太极 1
何谓天理 4
理气论 7
格物致知 10
理一分殊 13
“所以然”与“所当然” 16
“体”与“用” 19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22
心与理一 25
心统性情说 28
尊德性而道问学 31
人心道心 34
知与行 37
敬通贯动静,成始成终 40
义利之辨 44
何谓道统 47
“三纲五常”与尊卑问题 50
仁是生生之心、爱人之理 54
存天理,灭人欲 58
如何是圣贤气象 61
澄心静坐 65
如何面对生死 69
如何理解“即物思维” 73
如何理解“交替与对立” 76
如何理解“感应” 79
如何理解“变化” 82
天学的主要内容 85
地说的主要内容 89
何谓阴阳五行 92
易数与易象 95
人生天地间 98
丰富的数学知识 101
格君心之非的意义 105
朱子社仓法 108
经世亦是随时 111
“王霸之辨”的要义 113
为政以德,无为而治 117
任贤使能 120
德刑相兼 123
圣人之可学 126
《乡约》善俗 129
治家“四本” 132
面对自然灾害 135
六劾唐仲友 138
华夷之辨 142
军政改革 145
治军省赋 148
重农而不弃商 151
轻徭薄赋 154
反思盐法 157
经界之法 160
鹅湖之会 163
朱子与书院 166
白鹿洞书院揭示 169
小学与大学 172
大学明道 175
先立大本 178
朱子与师道 181
如何理解“泛观博览,由博返约” 184
如何理解“志向高明” 187
如何理解“为己之学” 190
读书六法 194
《童蒙须知》 197
《小学》 200
《家礼》 203
《学校贡举私议》 206
《玉山讲义》 209
如何理解“文道合一” 212
如何理解“诗理和合” 215
诗教的理论特色 218
风雅颂与赋比兴的理论特色 221
《楚辞集注》的文学理论特色 224
《九曲棹歌》的体例特色 227
礼乐思想 230
乐教的主要内容 233
书学理论的特色 236
论画的主要观点 239
天理史观的主要思想 242
依经解义 245
《四书集注》 248
《近思录》 251
《诗集传》的诗学地位 254
《韩文考异》的朴学成就 256
朱子《春秋》学的特点 259
《通鉴纲目》的纲目体特色 262
《八朝名臣言行录》的史学价值 265
《伊洛渊源录》的史学特色 268
朱子旅游思想 271
朱子学在台湾 274
朱子学在韩国 277
朱子学在日本 280
东亚朱子学 283
朱子学在东南亚 286
朱子学在欧洲 289
朱子学在北美 292
朱子学的世界性意义 295
朱子门人知多少 298
朱子家世的渊源 301
朱子学何时成为官方哲学 304
朱子对中国文化有何贡献 307
后 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