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然采光基本原理 1
1.1眼睛与视觉 2
1.1.1人眼的构造 2
1.1.2人眼的视觉特点 4
1.2基本光度单位及应用 7
1.2.1光通量 7
1.2.2发光强度 9
1.2.3照度 10
1.2.4发光强度与照度的关系 11
1.2.5亮度 13
1.2.6照度与亮度的关系 16
1.3材料的光学性质 18
1.3.1规则反射和透射 21
1.3.2扩散反射和透射 22
1.4可见度及其影响因素 24
1.4.1亮度 25
1.4.2视角 25
1.4.3亮度对比 26
1.4.4识别时间 27
1.4.5避免眩光 29
1.5颜色 31
1.5.1颜色的基本特性 31
1.5.2颜色定量 36
2日光与光气候 39
2.1太阳辐射 39
2.2日光在大气中的传输 39
2.2.1散射 40
2.2.2吸收 42
2.2.3消光 42
2.2.4色温 42
2.3大气成分 43
2.3.1大气的化学成分 43
2.3.2大气中的粒子 44
2.4光气候 45
2.4.1光气候的组成 45
2.4.2光气候的影响因素 46
2.4.3中国的光气候状况 47
2.4.4中国的光气候分区 48
3采光设计原理 49
3.1参考天空的定义 50
3.2天空亮度分布 51
3.3天然采光设计 54
3.3.1光与空间 54
3.3.2光与建筑 55
3.3.3天然采光历史 57
3.3.4城市规划中的天然采光 59
3.3.5建筑设计中的天然采光 62
3.3.6采光系数 78
3.3.7窗洞口 78
3.3.8采光设计标准值 84
3.3.9采光质量 87
3.4天然采光计算 88
3.4.1天然采光图表计算方法 88
3.4.2天然采光计算机模拟方法 93
3.5天然采光设计步骤 95
3.5.1搜集资料 95
3.5.2选择窗洞口形式 96
3.5.3确定窗洞口位置及可能开设窗口的面积 96
3.5.4估算窗洞口尺寸 97
3.5.5布置窗洞口 97
4建筑中的天然采光系统 98
4.1不同光环境下的采光策略 98
4.1.1天然光环境组成 98
4.1.2天空状况 99
4.2天然采光系统概述 99
4.2.1带遮阳的采光系统 100
4.2.2无遮阳的采光系统 100
4.3天然采光系统的特征 110
4.3.1挡光板 110
4.3.2百叶窗和百叶帘 111
4.3.3棱镜面板 112
4.3.4激光切割板 113
4.3.5角度选择型天窗(激光切割面板) 113
4.3.6光转向遮阳 114
4.3.7阳光导向玻璃 115
4.3.8带全息光学元件的天顶光偏转玻璃 116
4.3.9带全息光学元件的方向选择性遮阳 116
4.3.10Anidolic天花系统 117
4.3.11Anidolic天顶开口 118
4.3.12Anidolic太阳能百叶窗 119
4.4采光系统性能 119
4.4.1使用漫射光的遮阳系统 120
4.4.2使用太阳直射光的遮阳系统 120
4.4.3利用漫射光的无遮阳系统 121
4.4.4使用直射光的无遮阳系统 121
4.5控制灯光对天然光的响应 121
4.5.1天然光控制 122
4.5.2照明控制 122
4.5.3照明控制系统的组成 123
4.6天然采光新发展 126
4.6.1基于气候的采光模型 127
4.6.2采光度量标准 128
4.6.3先进的玻璃系统和材料 131
4.6.4采光环境测量的新方法 137
4.6.5采光与节能 138
4.6.6未来方向 139
5模拟技术在建筑采光设计中的应用 141
5.1天然采光模拟技术 142
5.1.1计算方法 143
5.1.2光照模型 143
5.2天然采光模拟软件 148
5.2.1软件特点 148
5.2.2软件功能 149
5.2.3操作流程 149
5.3建筑采光软件的安装与设置 150
5.3.1软件和硬件环境 150
5.3.2软件的安装 150
5.3.3用户界面 151
5.3.4采光设置 153
5.4建筑采光模型建模 156
5.4.1单体建模 156
5.4.2总图建模 197
5.4.3辅助工具 200
5.5建筑采光分析 206
5.5.1采光计算设置 206
5.5.2主要分析 213
5.5.3辅助分析 222
6建筑采光设计实例分析 232
6.1恒博华贸中国网球协会训练基地 232
6.2哈尔滨松北院区联建项目 234
6.3横岗中心小学项目 237
6.4梦泽山庄改造工程 238
6.5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培养基地 243
6.6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实验楼扩建项目 245
附录A 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248
附录B 建筑采光检测 249
参考文献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