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研究价值 1
二 课题的当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4
三 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24
第一章 西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考察 28
第一节 西方实践观的理论述评 28
一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实践观探讨 28
二 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实践观 36
第二节 实践观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根本变革 41
一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变革 41
二 理解马克思实践思想内涵的三个维度 47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阐发 52
一 卢卡奇与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53
二 阿尔都塞与哈贝马斯的实践观 56
三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论述 59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生成 62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历史形态的初步确立 63
一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思想的萌生 63
二 革命文学运动时期实践观内涵的初步确立与转换 67
第二节 人民本位实践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思想体系的成熟 71
一 人民本位实践观的确认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71
二 政治实践与文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理论的提出 75
三 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人学思想的演进 77
第三节 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 83
一 话语的实践逻辑 83
二 革命伦理与人民本位的话语实践观 85
三 批评的政策性话语与实践逻辑的演变 88
第三章 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认识论特征 93
第一节 实践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核心 93
一 以《实践论》《讲话》为代表的实践的认识论批评范式 94
二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文学批评模式 99
第二节 从反映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106
一 从反映论到辩证的反映论、审美反映论 107
二 从审美反映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108
第三节 实践认识论批评范式反思 113
一 认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体系建构不可缺少的环节 113
二 经验化倾向的实践认识论批评 115
三 从实践认识论到实践生存论 119
第四章 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体性问题 123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体性问题的理论核心 124
一 人民大众为主体的革命实践主体观 124
二 启蒙与革命语境下的个人——阶级实践主体 129
第二节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推进与建构 132
一 文学是人学:启蒙与社会主义文学观念架构下的文学主体观 132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艺术生产主体问题 137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体性问题反思 141
一 实践主体的内在转换与主体性问题的反思 142
二 主体性实践观与“实践美学”的构建 147
第五章 政治伦理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价值取向 152
第一节 文学实践的政治伦理特质 153
一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政治伦理尺度的建构 153
二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政治伦理价值规范功能的体现 156
第二节 政治伦理价值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价值评判的内在尺度 158
一 中国传统伦理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伦理尺度 158
二 思想改造与革命伦理 164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伦理价值尺度反思 168
一 个体责任与人民性价值尺度的建立 168
二 从文学的人性到文学的人民性 171
三 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政治伦理尺度 173
结语 176
参考文献 180
后记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