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发展及其形态演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12220076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柳州城市的萌发条件及其历史沿革、城市发展的历史人文条件;第二部分为“柳州城市的个案研究”,分别阐述柳州城市职能及其性质的历史发展、封建时期柳州城市形态的演变、近现代柳州城市的空间转型;第三部分为“柳州城市建筑的发展”;第四部分为“城市发展规律与研究结论”。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城市、城市发展、城市形态 1

第二节 柳江流域及其文化溯源 2

一、自然地理条件 2

二、人文地理条件 3

第三节 复杂多元的柳江文化源流 7

一、地域文化源流的复杂性 7

二、文化类型的多元碰撞 8

第四节 中原对柳江流域的开发及其城邑形成 10

一、开发前柳江流域世居民族区的分布特点 10

二、柳江南岸:中原文化经柳的早期栖息地 11

三、汉至唐初柳江流域地方治所的频繁迁移 11

四、柳州城市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阶段划分 14

第二章 民族矛盾、文化传播与柳州城市发展 17

第一节 柳州的历史人口及其“民”“夷”结构 17

一、柳州的历史人口 17

二、明清“民”“夷”空间的对立与融合 19

第二节 民族矛盾发展对柳州城市的影响 25

一、民族矛盾缓和期:唐宋柳州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26

二、民族矛盾激化期:明柳州人口规模的倒退 27

三、民族融合后:清柳州经济的大发展 32

第三节 柳州的文化传播、交流及其城市发展 34

一、儒释道在唐宋马平的传播 34

二、外来地域文化对明代至民国马平城的影响 35

三、伊斯兰文化、基督教在清马平城的传播 37

四、清末民初多宗教、多民间信仰交织的文化格局 38

第四节 汉族为主体的柳州近代社会与地方自治 40

一、汉族为主体的柳州近代商绅 40

二、近代柳州社会的地方自治 41

第三章 柳州城市职能的历史发展 44

第一节 柳州城市发展与广西四城鼎立 44

一、“轴向→面状→轴向”演变的广西军事城市体系 45

二、“扇形网状→向心网状”发展的广西城镇经济体系 51

第二节 柳州政军职能(“城—堡”军事体系)的形成 55

一、区域交通促使唐柳州治城址的调整与稳定 55

二、唐代粤西政军中心南移促使马平城址固守江北 57

三、民族矛盾与柳州“城—堡”及其军事设施建设 57

第三节 柳州经济职能(桂中商埠)的形成与发展 61

一、明清区域贸易下“桂中商埠”的形成与发展 61

二、新桂系对柳州的重点建设 68

三、近代避难人口促进城市产业发展 70

四、近代战争引发的军工企业及军事建设 74

五、柳州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形成与发展 74

第四节 军事促进西南交通枢纽的形成与发展 80

一、清“改土归流”与相思埭的疏浚 80

二、清末柳江的新式航运与“桂柳邕”铁路筹建 82

三、新桂系主导的广西腹地公路网的建设 82

四、抗日战争与湘桂铁路、黔桂铁路建设 83

五、柳州帽合机场及其军用价值 84

第四章 “城—堡”到“桂中商埠”的形态演进 86

第一节 柳州故城池的营建、调整及修拆 86

一、唐宋土城 86

二、明清城池 87

三、清至民初城墙的修筑及拆除 92

第二节 明代马平县的“城—堡”军事防御体系 93

一、城:山环水抱,据险设防 93

二、墙营壕城组合,北面重点防御 93

三、堡:散列南岸,步步为营 94

四、明马平县城堡的防御特点分析 97

第三节 明清马平城池的防洪体系 98

一、洪灾影响:明清城址对唐宋故城的微调 98

二、扼守驿道,凸岸造城 100

三、“堵”:墙体材料的外砖内土 103

四、“导”与“蓄”:城市井漏及排、蓄水系统 103

五、“适”:用地性质适应竖向变化 105

六、明清马平城的桥梁、渡口及码头 107

第四节 明至清初马平城市格局的形态特征 108

一、U岸:促进明清马平城的套城格局 108

二、不居中十字街为轴的东西格局 111

三、民族矛盾下明清马平城对封建礼制的传承 112

第五节 马平城主要道路及用地的演变 114

一、唐宋马平城厢的街坊 114

二、明末清初:“城—堡”→“城+市”的形态演进 114

三、清中叶内城增加的经济用地及宗教祭祀建筑 117

四、晚清军事机构裁撤与西半城及沿江的商业街网 119

第六节 柳州“山城水”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120

一、唐柳宗元奠定的马平山水建城观 120

二、明堪舆术影响下的马平“山城水”格局 122

三、清马平八景与“山城水”格局的确立 124

四、清末柳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 126

第五章 “桂中商埠”到“西南交通枢纽”的空间转型 128

第一节 清末马平城为基础的近代空间转型 128

一、新旧建筑类型的并存与置换 128

二、民国时期马平城开放街网的生长、细化与归并 129

三、民国17年火灾引发的城市改造 131

第二节 居中的近代马平城市空间轴线 133

一、开放街网形态带动原明清城市中心西移 133

二、新公建促进道台塘为轴的东西对称格局 134

第三节 民国时期马平城道路系统的整修与扩展 134

一、道路的拓宽、修直与材料的加固 134

二、古代驿道向城市道路的转化 134

三、柳江桥促进的城市空间南拓 134

第四节 柳江东南岸方向拓展:工农实业新区的设立 136

一、伍廷飏与新桂系及其柳州城市建设成就 136

二、柳江农林试验场与柳庆垦荒局 137

三、因柳申升省会建立的工业及工业区 138

四、抗战时期工业企业对工业区的充实 139

第五节 南向跨江延伸:申省目的驱动的新区建设 141

一、柳州申省的建设活动及其成果 141

二、南岸交通枢纽促进城市空间轴线南延 144

第六节 向北拓展:沙塘的“乡村建设” 146

一、新桂系与柳州“乡村建设” 146

二、柳州沙塘“乡村建设”活动的位置 147

三、沙塘试办区内的村落城堡 147

四、沙塘“乡村建设”实践的历史成就与评价 149

第七节 近代柳州“山城水”空间格局的完善 152

一、柳江南北两岸的城市意象与景观空间轴线 152

二、南岸新城市核心:公共建筑+商业街网+新型公园 155

第八节 抗战后柳州的城市规划活动 157

一、《大柳州“计划经济”实验市建设计划草案》 158

二、《柳州市区初步计划图》 162

第六章 柳州城市建筑的发展 165

第一节 桂中壮侗苗瑶的土著民居 165

一、清以前史料里的粤西土著民居 165

二、土著干栏建筑的空间与构造特点 166

三、土著民居文化中的崇拜 168

四、柳州土著建筑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169

第二节 柳州历史建筑的城市文化意义 169

一、柳州唐宋明“亭轩堂阁院房”:形胜处选址 169

二、唐代至清代柳侯祠:位尊地方保护神的柳宗元 172

三、唐柳州东亭:具文化象征的馆驿建筑 174

四、民国柳州乐群社:城市新轴线的空间核心 183

第三节 柳州外来建筑与土著建筑的文化融合 185

一、宋代柳州灵泉寺:融合土著民居空间文化 185

二、清代马平客家民居:融合土著民居装饰题材 187

第四节 中原及外来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 191

一、马平的衙署、学宫(书院):传承中原建筑文化 191

二、清代马平的会馆建筑:外来地域文化 194

第五节 建筑类型的新发展及其多元建筑风格 195

一、现代建筑在公共建筑、官邸等方面的建设 195

二、西洋建筑在官署、府邸、宗教领域的建设 197

三、南洋建筑(骑楼)在商业街的建设 197

第六节 柳州城市建筑材料应用的发展 198

一、灾害促使清代至民国建材使用的变化 198

二、适应洪水淹没范围的建材使用策略 199

结语 203

一、造城经验(历史实证方面) 203

二、理论研究经验 205

三、课题的突破点及后续研究 207

图录 210

表录 222

参考文献 224

附录 234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