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雕塑的古代、现代和当代 1
一、中国雕塑的现代之路 2
二、当代雕塑的两个传统 9
三、“当代”与“雕塑”的矛盾及当代雕塑的边界 10
第二节 关于当代雕塑史的写作和研究 12
一、当代雕塑史写作有没有可能? 12
二、当代雕塑与艺术制度 14
三、当代雕塑史的写作方法 15
第一章 突破传统,新雕塑的兴起:1979—1989年 19
第一节 思想解放和知识转型 20
一、转折的前奏 20
二、启蒙和新知识 21
第二节 当代雕塑的兴起 24
一、星星美展 24
二、民间的活力 27
三、本土新视野 29
第三节 学院的变化 36
一、新生力量 36
二、教学改革 40
第四节’85新潮和形式革命 41
一、社会干预和文化批判 41
二、形式问题 43
三、形式与观念 45
四、材料实验 48
五、抽象的形态 50
六、具象的变奏 52
本章小结 56
第二章 个体觉醒,多元化的形成:1990—1999年 59
第一节 世俗社会和雕塑新机制 60
一、走向世俗社会 60
二、新机制、新展览 63
三、雕塑理论和媒体传播 70
四、雕塑教学改革 71
五、国际交流 74
第二节 个体觉醒,多元趋势 75
一、20世纪90年代当代雕塑创作的特点 75
二、先锋的姿态 76
三、文化符号与社会批判 82
四、日常的世界 89
五、具象的魅力 91
六、语言的拓展 99
七、本土守望 105
第三节 介入公共空间 113
一、户外平台 113
二、当代雕塑对公共空间的介入 115
本章小结 116
第三章 全球视野,新媒介的转换:2000年以来(上) 119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雕塑新格局 120
一、视觉文化和图像时代 120
二、当代雕塑的代际交替和创作分层 122
三、当代雕塑的国际互动和交流 122
四、雕塑专业场馆建设 123
五、多样化的雕塑展览 125
六、当代雕塑的理论、批评和传播 128
七、雕塑教学的研讨与改革 130
八、雕塑市场 133
第二节 青年雕塑家的崛起 138
一、四大青年雕塑展 138
二、嬉戏的图像 145
三、心物再造 151
四、科技雕塑 163
第四章 全球视野,新媒介的转换:2000年以来(下) 169
第三节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雕塑的关键词 170
一、身体的发现 170
二、时间和剧场 174
三、场域和互动 176
四、当代具象雕塑 177
五、物品·材料·形体 194
六、生态雕塑 205
七、文化怀旧和传统想象 212
八、写意雕塑 219
第四节 介入社会和公众参与 223
一、大型户外雕塑活动 223
二、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 226
三、重返社会现场 230
四、参与式艺术 233
本章小结 240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