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区微型绿道空间体系建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琼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112228522
  • 页数:2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高密度区土地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建构现代公共康体空间。针对城市高密度区的现实问题,整合绿道和街道两种空间形态,创新性的引入“微型绿道”的概念,以其尺度、组成及形式的灵活性,适应居民近地健身需求和高密度区的用地现实,重构传统绿道的空间形态。

1绪论 1

1.1 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核心问题 2

1.1.1 城市人居环境问题凸显,公众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

1.1.2 人、车、绿不能共生,生存性出行破坏了街道的生活性活力 4

1.1.3 城市康体空间体系缺乏网络化、均等化、公平化 5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6

1.2.1 国外研究进展 6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0

1.2.3 既有研究评析 13

1.3 微型绿道的提出 14

1.3.1 概念与范畴 14

1.3.2 内容与形式 18

1.3.3 视角与方法 19

2微型绿道空间体系的理论建构 27

2.1 理论基础 28

2.1.1 基于健康导向的健康城市规划理论 28

2.1.2 基于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公共空间设计理论 38

2.1.3 基于生态修复的绿色基础设施理论 43

2.2 内涵解析 46

2.2.1 微型绿道空间体系与城市科学发展 46

2.2.2 微型绿道空间体系与共生哲学 47

2.2.3 微型绿道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 48

2.3 创新与发展 49

2.3.1 对城市长效健康的强调 49

2.3.2 角度与切入点的不同 54

2.3.3 组成、分类与参数的差异 55

2.3.4 调查方法内容侧重点的不同 59

3微型绿道空间形态研究 63

3.1 微型绿道空间特征类型学研究 64

3.1.1 空间要素 64

3.1.2 空间尺度 70

3.1.3 空间维度 73

3.2 微型绿道空间形态定性研究 79

3.2.1 基于美学视角的微型绿道空间形态 79

3.2.2 基于健康促进的微型绿道空间形态 80

3.2.3 基于高密度区生态恢复的微型绿道空间形态 84

3.3 微型绿道空间形态定量研究 85

3.3.1 微型绿道几何形态的定量研究 85

3.3.2 微型绿道网络形态的定量研究 91

3.3.3 微型绿道空间序列的定量研究 95

3.3.4 微型绿道空间可达性的定量研究 102

4微型绿道空间体系建构模式研究 105

4.1 观点、目标与原则 106

4.1.1 观点 106

4.1.2 目标 109

4.1.3 原则 111

4.2 空间体系建构 113

4.2.1 空间分类建构 113

4.2.2 开发利用模式 131

4.2.3 设计实施策略 134

4.2.4 政策保障措施 142

4.3 动态调控模式 145

4.3.1 基本思路与步骤 145

4.3.2 动态调控理论与方法 147

4.3.3 评价指标与方法初探 149

5西安高密度区微型绿道空间建构研究 159

5.1 现状问题与背景分析 160

5.1.1 背景概况及相关基础研究 160

5.1.2 现状调查及问题统计 163

5.1.3 前期预测及模拟模型 167

5.2 空间建构模式及可行性探讨 172

5.2.1 建构原则 172

5.2.2 建构类型 172

5.2.3 建构模式 174

5.3 实施策略及对策建议 175

5.3.1 土地利用策略 175

5.3.2 交通规划策略 176

5.3.3 公众参与策略 177

5.4 典型区域调查及概念性方案 179

5.4.1 线路规划设计 179

5.4.2 代表性节点空间概念设计 181

5.5 本章小结 185

6结论 187

6.1 创新与发展 188

6.1.1 理论意义 188

6.1.2 实践意义 189

6.1.3 发展前景 191

6.2 研究结论 192

6.2.1 微型绿道对绿道的创新与发展 192

6.2.2 微型绿道空间形态研究 193

6.2.3 微型绿道立体建构模式研究 194

6.3 不足与展望 195

6.3.1 基于健康城市的微型绿道康体空间网络评价体系研究 195

6.3.2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微型绿道使用需求与活动方式预测研究 196

6.3.3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微型绿道康体空间设计研究 197

参考文献 198

附录一: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摘录 207

附录二:部分地方都市健身圈建设文件摘录 214

附录三:相关调查问卷及分析统计 215

附录四:代表性街道设计导则比较分析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