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研究概述 14
第一节 名物化问题研究综述 14
第二节 汉语词类标准问题研究综述 43
第三节 结语 51
第三章 句法功能的不对称 53
第一节 谓词韵律特征的不对称 53
第二节 谓词性成分结构方式的不对称 62
第三节 搭配功能的不对称 68
第四节 句式制约条件的不对称 73
第五节 主谓短语用作主宾语的不对称 74
第六节 谓词性主宾语句法功能不对称的语义动因 87
第四章 语义特征的不对称性 100
第一节 事物性 101
第二节 指称性 107
第三节 使因性 119
第四节 典型性 122
第五节 结语 130
第五章 语用表现的不对称 132
第一节 话语功能的不对称 132
第二节 信息结构的不对称 138
第三节 标记词的不对称 139
第四节 自由度的不对称 149
第五节 衔接功能的不对称 152
第六节 出现频率的不对称 159
第七节 结语 165
第六章 谓词性成分指称性强弱的制约因素 166
第一节 前期研究综述 166
第二节 句法位置的制约 168
第三节 结构类型的制约 170
第四节 语义特征的制约 172
第五节 谓语动词类型的制约 177
第六节 标记词的制约 178
第七节 结语 182
下编 187
第七章 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的历时考察 187
第一节 先秦时期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问题考察 187
第二节 先秦以后谓词性主宾语句的发展 202
第三节 结语 215
第八章 汉语名物化问题的类型学考察 217
第一节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名物化的用法及规律 217
第二节 中外名物化标记的比较研究 234
第三节 结语 237
第九章 谓词性主宾语句个案分析 238
第一节“V +Num+是+Num”构式考察 238
第二节“VP +AP”结构与中动句关系考察 257
第三节“敬请× ×”构式的多角度研究 271
第四节 动词拷贝句 282
第十章 结语 291
第一节 本书所做的基本工作和主要结论 291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295
附录 298
参考文献 323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