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题解与缘起 2
二 研究音乐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5
三 研究现状综述 11
第一章 隋唐乐舞艺术生产 23
第一节 隋唐乐舞艺术的规模与形式 25
一 宫廷乐舞 25
二 寺庙音声及其传播 34
三 宫廷与民间的散乐百戏、杂剧 39
第二节 隋唐宫廷乐舞生产 42
一 宫廷乐舞机构 42
二 乐人 53
第三节 隋唐寺庙音声供养 59
寺庙音声供养人及其供养方式 59
第四节 隋唐民间乐舞生产 61
一 散乐百戏 61
二 歌舞戏 62
三 参军戏、傀儡戏 63
四 杂戏与杂剧 64
五 文人与乐人的艺术经济关系 66
六 富商、权贵与乐人之经济关系 77
第二章 隋唐乐舞艺术消费 83
第一节 宫廷乐舞消费 84
一 宫廷乐舞的功能及消费概况 84
二 宫廷乐舞的消费成本 89
第二节 民间乐舞消费 99
一 青楼伎馆 99
二 旗亭酒楼 102
三 东西市 103
第三章 唐代乐舞生产、消费的经济基础 107
第一节 唐代前后期的赋役制度 108
一 唐代前期的赋税制度——租庸调 108
二 唐代后期的赋税制度——两税法 113
第二节 太常音声人的“色役”制度 115
一 太常音声人的乐舞赋役性质 115
二 乐人选拔制度 116
三 上番制度 117
第三节 太常音声人“一同民例”的经济赋役制度 118
一 大常音声人承担的“一同民例”赋役 118
二 太常音声人的杂徭 120
三 太常音声人的其他赋役获免情况 120
第四节 寺院音声为用的经济基 121
一 音声供养 121
二 伎乐供养 122
第五节 民间乐舞生产、流通的市场基础 125
一 乐器市场 125
二 歌诗市场 126
三 乐伎买卖与雇佣市场 126
四 艺术培训市场 127
第四章 唐代法律文书中涉及乐舞活动的相关事项 129
第一节 唐代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131
第二节 唐代法律文书中的涉乐事项 133
一 与音乐相关的道德规范 133
二 唐代法律文书中的乐人身份问题 137
三 唐代“音乐法制”的性质 146
第五章 隋唐乐舞经济模式的建立与变迁 147
第一节 隋代乐舞经济模式的建立与变迁 149
第二节 唐代前期乐舞经济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150
一 初唐时期乐舞经济模式的建立 150
二 盛唐时期乐舞经济模式的完善 151
第三节 唐代后期乐舞经济模式的复建与乐舞经济中心的下移 153
第六章 唐代乐舞经济模式的变迁及其影响 157
第一节 中晚唐乐舞经济模式的变迁及其影响 158
第二节 唐五代乐舞经济模式与两宋之比较 171
余论 181
参考文献 186
后记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