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
1.1综述 1
1.2管节浮运方法介绍 2
1.2.1主要浮运方法 2
1.2.2基础资料收集 4
1.2.3一般要求 5
1.2.4浮运线路选择 5
1.2.5拖轮拖航方式 6
1.2.6安全要求 7
1.2.7航运安全要求 9
1.3管节沉放方法介绍 10
1.3.1通用管节沉放方法 10
1.3.2基础资料收集 13
1.3.3一般要求 14
1.3.4沉放前试验 14
1.3.5技术要求 15
1.3.6允许偏差 19
1.3.7沉放对接方式的选用要求 20
1.4浮运安装施工工艺简介 20
1.4.1先铺法基床浮运安装施工流程 22
1.4.2后铺法基床浮运安装施工流程 23
2浮运安装关键参数及相关系统确定 24
2.1概述 24
2.2沉管安装限制条件及作业窗口 25
2.2.1作业水动力分析 25
2.2.2沉管浮运控制参数研究 34
2.2.3沉管系泊控制参数 57
2.2.4沉管沉放控制参数 67
2.3沉放驳 68
2.3.1沉放驳设计参数 68
2.3.2沉放力学参数 70
2.3.3设计工况及工作条件 71
2.3.4沉放驳试验 71
2.3.5沉放船舶结构及系统 73
2.3.6作业时的工况 78
2.3.7沉管沉放装备 81
2.4沉放系统 84
2.4.1压载水系统 84
2.4.2沉管对接导向系统 96
2.4.3数控沉管拉合系统 99
2.4.4水力压接系统 102
2.4.5精调系统 108
2.4.6测控系统 141
2.4.7脱开系统 149
3港珠澳大桥沉管浮运安装工艺 156
3.1概述 156
3.1.1施工自然条件 157
3.1.2施工流程 159
3.2决策指挥系统 161
3.2.1决策机构 161
3.2.2决策流程 162
3.2.3现场指挥系统 162
3.3浮运安装保障系统 164
3.3.1浮运安装作业窗口管理 164
3.3.2泥沙预报预警系统 173
3.3.3水上安全保障系统 181
3.3.4沉管安装风险管理系统 185
3.4二次舾装 187
3.4.1简介 187
3.4.2沉管安装关键系统 188
3.4.3安装船进坞 198
3.4.4二次舾装作业及施工准备 200
3.4.5试运行 204
3.5浮运 205
3.5.1简介 205
3.5.2出坞 205
3.5.3拖航 209
3.5.4系泊 219
3.6安装 222
3.6.1施工流程 222
3.6.2沉放准备 222
3.6.3沉放 225
3.6.4对接 228
3.6.5贯通测量 229
3.6.6精调 229
3.6.7沉放时测量 231
3.6.8岛头段管节安装 232
3.6.9曲线段管节安装 233
3.6.10管节锁定 234
3.6.11舾装件拆除 235
3.7回填 235
3.7.1概况 235
3.7.2深水溜管回填船 236
3.7.3锁定回填 237
3.7.4一般回填 239
3.7.5护面层回填 240
3.8最终接头吊装 240
3.8.1常用最终接头施工方法 241
3.8.2概述 249
3.8.3最终接头尺寸 251
3.8.4安装限制条件 252
3.8.5二次舾装 254
3.8.6吊装作业 260
4浮运安装施工案例 271
4.1川崎港海底沉管隧道 271
4.1.1施工条件 271
4.1.2二次舾装 277
4.1.3拖航 284
4.1.4沉放 285
4.1.5精确调位 303
4.1.6封闭人孔及拆除舾装件 306
4.2东京湾临海公路沉管隧道 306
4.2.1工程目的 306
4.2.2项目概况 308
4.2.3二次舾装 308
4.2.4拖航 319
4.2.5沉放对接 322
4.3厄勒海峡沉管隧道 335
4.3.1当地条件 335
4.3.2海流预报系统 337
4.3.3管节浮运 345
4.3.4锚固系统 347
4.3.5沉放 349
4.3.6最终接头 351
4.4那霸港临港公路沉管隧道 353
4.4.1舾装 353
4.4.2拖航及系泊作业 354
4.4.3沉放对接 357
4.5新若户公路沉管隧道 359
4.5.1施工流程 359
4.5.2浮运安装确认 359
4.5.3拖航作业 360
4.5.4综合沉放调试 360
4.5.5沉放作业 360
4.5.6方向调整 360
4.5.7拉合 362
4.6韩国釜山—巨济沉管隧道 362
4.6.1概况 362
4.6.2隧道特点 364
4.6.3海洋环境 365
4.6.4压载水系统 366
4.6.5出坞浮运 367
4.6.6系泊 368
4.6.7沉放对接 369
4.7博斯普鲁斯海峡沉管隧道 374
4.7.1项目概况 374
4.7.2压载水系统 375
4.7.3锚泊系统 376
4.7.4流速预报模型 376
5管节浮运安装中出现的问题 378
5.1日本多摩川沉管隧道 379
5.2宁波常洪沉管隧道 379
5.2.1管节出现上浮现象 379
5.2.2水下截桩不到位导致E4管节无法沉放 379
5.3上海外环隧道 379
5.3.1 E3管节就位后因基槽回淤上浮 379
5.3.2 E2管节沉放过程中出现浅点及设备故障 379
5.3.3最终接头钢模板水下安装困难 380
5.4韩国釜山—巨济沉管隧道 380
5.5厄勒海峡沉管隧道 380
5.5.1概述 380
5.5.2事故 380
5.5.3第二天 381
5.5.4立即行动 382
5.5.5再利用标准 384
5.5.6现场恢复操作 386
5.5.7业主的观点与行动 387
5.5.8结论 389
5.6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 389
5.6.1 E15管节回淤 389
5.6.2回淤情况 389
5.6.3回淤原因分析 391
5.6.4主要应对措施 392
5.6.5两次回坞作业 399
5.6.6 E20船管异常晃动 403
6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相关实验研究 408
6.1浮运系泊演练 408
6.1.1演练目的 408
6.1.2演练情况 408
6.2锚抓力试验 411
6.2.1锚泊系统大抓力锚选型分析 412
6.2.2锚抓力试验区域、材料和关键工序控制 415
6.2.3锚抓力与起锚力试验结果 417
6.2.4沉管系泊沉放工程用锚分析 419
6.3碎石基床摩擦力试验 419
6.3.1研究内容 419
6.3.2试验方法、设备与摩擦系数的确定 420
6.4管节与基床摩擦力试验 430
6.4.1技术要求 431
6.4.2研究内容 431
6.4.3试验方法、设备与摩擦系数的确定 431
6.4.4设备率定 431
6.4.5碎石基床、淤泥碎石基床、砂基床铺设 431
6.4.6水平加载设备安装及加水 433
6.4.7模型称重、竖向加载 435
6.4.8水平加载测读数 435
6.4.9顶推位置布置、竖向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 436
6.4.10试验结论 438
6.5沉管管节浮运沉放物模试验 441
6.5.1试验研究内容 441
6.5.2拖曳试验 441
6.5.3沉放过程试验 441
6.5.4试验要求 442
6.5.5试验设计 443
6.5.6锚链及缆索的试验模拟 444
6.5.7模型设计 445
6.5.8试验方案 451
参考文献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