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选题的依据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三 主要理论观点 18
四 采取的研究方法 19
第一章 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1
第一节 社会思潮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2
一 社会思潮的内涵 22
二 社会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7
第二节 当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 33
一 当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 33
二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新特点 45
三 警惕各种社会思潮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49
第二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产生及演变 51
第一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历史性考察 52
一 虚无主义 52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语境 60
第二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演进轨迹 62
一20世纪初的“全盘西化”思潮 63
二“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虚无主义 73
三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发展演进 76
第三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21世纪重新泛起的背景 83
第一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国际因素 83
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处于低潮 84
二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85
三 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的渗透 87
第二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国内因素 89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复杂社会基础 90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认识根源 95
第四章21世纪初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态 100
第一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100
一 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否定和颠覆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 100
二 用所谓“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将革命和现代化对立起来 102
三 虚无阶级分析方法,为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势力做翻案文章 103
四“戏说”“恶搞”历史,为娱乐、消费历史提供条件 103
五 推崇唯心史观,用历史假设颠覆历史 104
第二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态 105
一 由学术性研究转化为公开化的政治诉求 105
二 以反批判的形式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106
三 利用网络新媒体塑造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 108
四 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9
五 加紧对青年大学生群体渗透 109
第三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危害 111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 111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 117
第四节 实现中国梦必须汲取苏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惨痛教训 120
一 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120
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123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130
第一节 划清两种历史观的界限 130
一 是维护历史的客观性,还是虚化客观历史 131
二 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从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因子 139
三 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回到历史唯心主义 143
第二节 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 148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科学判断为近代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 149
二 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157
第三节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162
一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163
二 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和发展 168
三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172
四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给予我们的根本启示 177
第六章 坚持唯物史观,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181
第一节 正确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 181
一 正确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原则 182
二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90
第二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195
一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196
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199
第三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08
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08
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210
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12
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13
第四节 借力网络新媒体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主旋律 216
一 新媒体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强势媒体 216
二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事关国家政治安全 218
三 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218
四 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主旋律 222
第七章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25
第一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新进展 226
一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提升党对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26
二 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和形式创新,凝心聚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28
三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231
第二节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 234
一 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任务艰巨 234
二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念难度加大 235
三 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变化,新媒体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 236
四 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渗透遏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任务十分繁重 237
第三节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战略任务 238
一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正确方向 238
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 239
三 严格压实压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良好局面 240
四 抢占思想舆论阵地,主流意识形态要敢于和善于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亮剑 241
五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242
结语 244
参考文献 246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