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缘起和目的 1
1.2 研究方法 2
1.2.1 文献文物考证 2
1.2.2 实地考察 3
1.2.3 图像法 3
1.2.4 比较法与归纳法 5
1.2.5 典型个案法 5
1.3 已有研究成果与本书创新点 6
1.3.1 国内外聚落研究的多维视野 6
1.3.2 北京地区的传统村落研究 11
1.3.3 研究创新点 12
1.4 理论基础 13
1.4.1 人类聚居学理论 13
1.4.2 文化生态学理论 18
第2章 京西传统村落概述 24
2.1 “京西传统村落”界定 24
2.1.1 “京西”概念界定 24
2.1.2 “传统村落”范围界定 25
2.1.3 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保存数量众多的原因分析 29
2.2 京西自然环境 30
2.2.1 地形地貌 30
2.2.2 水文地质 31
2.2.3 气候条件 32
2.3 京西传统村落地理分布特征 32
2.3.1 深山区传统村落分布密度大 32
2.3.2 传统村落分布密度与海拔成反比 34
2.3.3 传统村落沿河流分布 34
2.3.4 传统村落沿古道分布 35
2.4 京西传统村落的风水与选址 37
2.4.1 灵水:静卧群山立玄武 38
2.5 本章小结 42
第3章 京西文化生态层级体系及传统村落成因分析 43
3.1 京西文化生态圈的层级结构分析 43
3.1.1 文化生态位 43
3.1.2 京西聚落文化的层级划分 44
3.2 京西聚落文化的层级格局 46
3.2.1 京西文化圈与其他文化圈的交错重叠 46
3.2.2 京西原初文化 49
3.2.3 京西文化生态圈内的层级谱系 49
3.3 文化群落在文化生态链上的传播 62
3.3.1 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京西古道 62
3.3.2 孕育文化并促进文化传播的永定河 64
3.3.3 与政治和经济相关的人口迁移 65
3.4 人地关系论与京西传统村落成因分析 66
3.4.1 人地关系论 67
3.4.2 京西传统村落成因 69
3.5 京西村落名称 84
3.6 本章小结 86
第4章 京西传统村落建筑地域特征 88
4.1 传统村落建筑实例测绘分析 88
4.1.1 民居建筑测绘分析 89
4.1.2 宗教建筑测绘分析 91
4.1.3 戏台建筑测绘分析 93
4.2 京西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地域特征分析 94
4.2.1 建筑结构体系 95
4.2.2 建筑与山地的结合方式 97
4.2.3 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 99
4.2.4 建筑装饰的运用 103
4.3 本章小结 107
第5章 京西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特征 109
5.1 京西传统村落街巷界面分析 110
5.1.1 侧界面 112
5.1.2 底界面 116
5.1.3 顶界面 117
5.2 京西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构成 119
5.2.1 主街 120
5.2.2 支线巷道 121
5.2.3 街巷节点 123
5.3 京西传统村落街巷平面形态 130
5.3.1 鱼骨型街巷 132
5.3.2 棋盘型街巷 133
5.3.3 核心型街巷 133
5.3.4 放射型街巷 134
5.4 本章小结 134
第6章 京西传统村落精神文化空间特征 136
6.1 宗教信仰空间 136
6.1.1 三家店:免受自然灾害的保护神 137
6.1.2 圈门:与经济生活相关的保护神 140
6.1.3 琉璃渠:由古道交通形成的宗教建筑特殊功能 142
6.1.4 灵水:保佑登科及第的儒家思想 144
6.1.5 桑峪:多元信仰的和谐共存 144
6.2 戏台娱乐空间 145
6.2.1 京西传统村落戏台空间分布特点 145
6.2.2 京西古戏台实例 147
6.3 京西民间戏曲与民俗 149
6.3.1 京西民间戏曲 150
6.3.2 京西民俗 150
6.4 本章小结 155
第7章 京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156
7.1 聚居病理研究与京西传统村落 156
7.1.1 聚居病理研究 156
7.1.2 当前京西传统村落的“聚居病状”特征与成因 157
7.2 京西传统村落的保护 160
7.2.1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及与村落保护相关的国际宪章、建议 160
7.2.2 传统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适应性保护 162
7.2.3 京西传统村落保护中绿色节能技术的融入 172
7.3 京西传统村落的发展 178
7.3.1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 178
7.3.2 传统村落影视基地发展 187
7.3.3 传统村落主题产业园发展 189
7.4 本章小结 193
结语 194
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