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初情势(1912—1927) 1
第一节 军阀恣睢的年代 4
一、社会党昙花一现 4
二、反对袁世凯独裁 7
三、齐卢军阀祸害地方 9
第二节 在反帝浪潮中 14
一、从“五四”到“五卅” 15
二、反帝斗争中的地方主题 22
第三节 大革命洪流席卷苏州 27
一、大革命思潮起伏 28
二、工农觉悟起来 36
第四节 地域经济的艰难转型 43
一、多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43
二、民初时势与经济转型 52
第二章 革命洗礼(1927—1937) 61
第一节 工农革命风潮 63
一、工潮:以铁机丝织业为中心 64
二、农潮与农民运动 82
第二节 在民族危亡时刻 104
一、国难渐深渐近 104
二、苏州耆绅的抗日呼号 107
三、营救“七君子” 110
第三章 近代气象(1927—1937) 119
第一节 经济结构的近代性 121
一、城乡工业的发展 122
二、村落女红的特质 127
三、特色产品的价值 140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近代功能:以商会为中心 146
一、苏州商会的近代转型 146
二、苏州商会与乡村发展 150
三、苏州商会与地方治理 153
第三节 计划变迁:乡村改进 157
一、徐公桥:教育的力量 158
二、唯亭山:“社会福音” 177
第四章 战争浴火(1937—1949) 205
第一节 苏州抗日烽火 208
一、苏州的沦陷 208
二、“江抗”在东路 214
三、反“清乡”斗争 219
第二节 窳败不堪的经济与社会 224
一、日伪势力的摧残 224
二、走入绝境的百姓生计 231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在苏州的终结 237
一、武装反抗 237
二、民主运动 240
三、走向新时代 245
第五章 社会生活(1912—1949) 255
第一节 苏式生活的沿袭与变异 258
一、茶馆生涯 258
二、庙会生活 264
三、婚姻俗例 286
第二节 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 301
一、道教的影响力 301
二、佛教的世俗化 307
三、基督教的渗透 314
第三节 近代生活方式的成长 323
一、物质生活的洋化 323
二、休闲生活的新趋向 330
三、公共卫生事业的提倡 334
第六章 文化教育(1912—1949) 339
第一节 传统艺术的坚守 342
一、昆曲的传习 342
二、评弹及其教化 345
三、宝卷的宣讲 353
第二节 民国文化的苏州性格 356
一、闲适的市民文化 357
二、革命的文化思潮 369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更新 377
一、近代苏州教育体系 378
二、教育对象的平民性 380
三、教育理念的近代性 389
四、教育理想的民族性 395
结语 403
大事记 406
参考文献 415
后记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