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4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 5
1.2.1 研究思路 5
1.2.2 研究技术路线 8
1.2.3 研究方法 9
1.3 研究的难点、创新点 9
1.3.1 研究的难点 9
1.3.2 研究的创新点 10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13
2.1 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研究综述 13
2.1.1 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 13
2.1.2 相关研究综述 15
2.2 相关理论基础 29
2.2.1 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 29
2.2.2 公共物品理论 35
2.2.3 外部性理论 38
2.2.4 博弈理论 41
2.2.5 契约理论 43
第3章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及其区域优先级判别的基础 46
3.1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基本属性的辨析 46
3.1.1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概念内涵的界定 46
3.1.2 人地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 48
3.1.3 人际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 50
3.2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区域的优先级判别的概念内涵及模型设定 54
3.2.1 优先级判别的概念内涵 54
3.2.2 优先级判别的重要性 55
3.2.3 优先级判别的准则 56
3.2.4 优先级判别的模型设定及相关参数解释 58
3.2.5 优先级判别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中所处的阶段 60
3.2.6 优先级判别的工作步骤 63
第4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调研过程 66
4.1 研究区域概况 66
4.1.1 研究区位及功能定位 66
4.1.2 自然地理概况及项目政策执行情况 69
4.2 调研过程及数据来源 72
4.2.1 调研过程 72
4.2.2 数据来源 73
第5章 研究区现有补偿政策的不合理性及博弈证明 75
5.1 相关利益者构成及补偿标准所应涵盖的内容 75
5.1.1 相关利益者构成 75
5.1.2 补偿标准所应涵盖的内容 80
5.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83
5.2.1 地方政府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项目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84
5.2.2 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及设定 85
5.2.3 结果与分析 88
5.2.4 研究小结及启示 94
5.3 政府与牧民之间的博弈 96
5.3.1 牧民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项目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96
5.3.2 博弈模型假设与设立 98
5.3.3 结果与分析 100
5.3.4 研究小结及启示 101
5.4 本章总结 103
第6章 研究区实施优先级判别的现实基础及实践检验 105
6.1 禁牧补偿与禁牧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目标之间的关系 105
6.1.1 研究方法 106
6.1.2 基础数据及预处理 109
6.1.3 结果与分析 111
6.1.4 基本结论 122
6.2 草畜平衡补偿与区域受偿差异 123
6.2.1 研究方法 125
6.2.2 基础数据及预处理 127
6.2.3 结果与分析 128
6.2.4 基本结论 131
6.3 本章总结 132
第7章 研究区实施优先级判别的实证及效率性分析 134
7.1 优先级判别模型中各相关参数的估算 134
7.1.1 水源涵养理论量的估算 134
7.1.2 退化风险的估算 135
7.1.3 参与成本各组成部分的承担主体及估算 142
7.1.4 草地水源涵养贡献量和参与成本总额的估算及解释 144
7.2 不同微观补偿区域的分级及特征分析 147
7.2.1 判别系数的估算及不同微观补偿区域的分级 147
7.2.2 特征分析 149
7.3 各级补偿区域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有效性分析 152
7.3.1 各级补偿区域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 152
7.3.2 各级补偿区域补偿有效性 153
7.4 基本结论 156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157
8.1 研究结论 157
8.1.1 现有补偿政策存在不足及不合理之处 157
8.1.2 补偿标准、草地水源涵养贡献量存在空间差异性 158
8.1.3 不同微观补偿区域的分级、补偿总额、特征及效率 159
8.2 不足及展望 160
参考文献 163
附录1 访查地及牧户基本情况 177
附录2 草原区牧户调查问卷 183
附录3 部门访查所获二手资料清单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