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论题缘起 1
二、学术史回顾 4
三、基本思路和方法 9
四、主要框架 12
第一章 诞生于日本的丙辰学社 16
一、成立缘起 16
二、创始人群体分析 27
三、主要活动 35
四、归国运动 43
第二章 从丙辰学社到中华学艺社 46
一、首度分散到再度聚集 46
二、改名为中华学艺社 62
三、中华学艺社的早期活动 66
四、陷入“低迷”及调整 77
第三章 迁入新楼成“一统” 82
一、建筑新社所 83
二、围绕社务改革之讨论 92
三、日本入侵与中华学艺社的应对 100
四、全面抗战前的短暂繁荣 108
第四章 衰落与消亡 125
一、全面抗战时期 125
二、恢复时期 131
三、中华学艺社的终结 142
第五章 群体聚合与组织变迁 150
一、社员发展状况 150
二、群体之聚合 153
三、拓展关系网络 162
四、组织机构变迁 171
第六章 知识生产与再生产:中华学艺社的出版物 191
一、发行《学艺》杂志 191
二、发行《中华学艺社报》 204
三、编译书籍 207
第七章 知识场域的扩展 217
一、召开年会 217
二、举行演讲 227
三、研究机构 236
四、创办图书馆 242
五、学术交流 245
六、举办展览 257
第八章 兴学办校 262
一、学艺大学的始末 262
二、学艺中学 277
三、其他教育活动 284
四、小结 287
第九章 沟通中西学术的尝试 288
一、何谓“学艺”? 289
二、“学艺”路径之选取 294
三、学术转型中的日本因素 303
四、瞻前顾后:对中国文化转型的省思 312
第十章 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和传承 318
一、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318
二、辑印古书 330
结语 347
一、“学艺救国”理想的尝试 347
二、珍贵的成功经验 350
三、瓶颈与缺陷 352
附录 359
一、中华学艺社历次社章 359
二、中华学艺社大事记 382
参考文献 412
后记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