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郁达夫小说的抒情性特征——“沉沦”却又不甘沉沦的孤独者的写作 1
第一节 抒情传统与郁达夫小说叙事结构转变 2
第二节 “零余者”形象与现代性主体建构 8
第三节 深自忏悔、孤独感伤生命基调与抒情性特征 18
第四节 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结构与作家不甘沉沦的反抗 23
第二章 “情绪的体操”与“抽象的抒情”——抒情传统与沈从文的小说 37
第一节 从潜心探究艺术美到“抽象的抒情” 38
第二节 抒情传统与沈从文的短篇小说 71
第三节 《边城》:“向生命的神性凝目”的抒情性 90
第三章 抒情传统与萧红的创作 109
第一节 “生命边界的孤独者”写作的抒情性特征——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 111
一、“生命边界的孤独者”写作 113
二、“无主名”的生命悲寂体验 125
三、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136
第二节 限知视角与限制叙事的小说范本——萧红《呼兰河传》再解读 144
一、隐含作者、叙事结构、情节性以及限制叙事的可能性 147
二、童心和诗心的意向结构与非成人视角的叙事策略 156
三、如入化境的限制叙事:“我的人物比我高” 164
第三节 固定人物的限知视角与限制叙事——以《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婆婆形象为例证 174
一、转换性人物有限视角和固定人物有限视角 175
二、固定人物的限知视角与限制叙事 180
三、固定人物限知视角与限制叙事里的叙述转换 189
第四章 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抒情传统与汪曾祺的小说 197
第一节 抒情传统与“汪氏文体”特征 198
第二节 叙事与抒情:贴近人物叙述 227
第三节 道是无情却有情——以《异秉》《受戒》《岁寒三友》《大淖记事》等为例 237
第五章 抒情传统与迟子建“小说的丛林” 257
第一节 抒情传统的赓续和扩展:童心与诗心的文学书写——以萧红、迟子建为例 260
一、童心、赤子之心烛照下的景物描写 262
二、童心、诗心与物我两忘的文学书写 270
第二节 神性书写与迟子建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278
一、神性书写中的风景、人性与“抒情传统” 281
二、沿循着文学的路写历史与构建日常生活美学 287
三、神性书写:小说素材与情节性、故事性向抒情性的转化 292
第三节 最是沧桑显温情——以迟子建中篇小说《候鸟的勇敢》为例 296
附录 谢有顺:《“70后”写作与抒情传统的再造》 305
后记 有情的历史,有情的文学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