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用评级与信用评级机构:回顾与前瞻国际信评公司与市场 1
1.1信用评级的影响与发展:总论 1
1.2三大国际信评机构介绍 4
1.3信用评级介绍 6
2中国信评公司与市场的发展 12
2.1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12
2.2介绍中国信用评级公司 13
2.3中国信评公司与国际信评机构合作的历程 16
2.4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17
3中国是否存在信用评级膨胀的现象? 23
3.1信评机构评级膨胀现象的批评 23
3.2信用评级分布:国际信评机构 27
3.3信用评级分布:中国本土信评公司 30
3.4小结 41
4信用评级移转矩阵:另一个了解信用风险变化的工具 44
4.1评级调整与评级移转矩阵 44
4.2信用评级与评级调整对资金成本的影响:文献探讨 44
4.3国际信评机构对全球企业的评级调整状况 45
4.4中国的评级移转矩阵:与西方不同,评级调升高于评级调降的事实 47
4.5小结 67
5中国评级膨胀(恶化的信用质量)的现象是否已经改善? 69
5.1信用评级的标准是否已经改变? 69
5.2中国的评级标准是否改变?评级是否更重视质量? 71
5.3由各年初始评级了解评级膨胀现象是否获得改善? 79
5.4小结 87
6中国信用评级的特色:债项评级优于主体评级 89
6.1全球信评结果:债项评级多不高于主体评级 89
6.2中华信评公司债项评级的决定及其与主体评级的关联性 90
6.3中国债项评级高于主体评级的现象: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91
6.4中国债项评级高于主体评级的原因:第三方担保 99
6.5担保对债项评级提升的影响:由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的差距观察 103
6.6债券市场的担保的优缺点分析 108
6.7小结 109
7评级标准是否相同?中国信评公司与国际信评机构的比较 111
7.1主权评级与上限政策的影响 111
7.2信评机构发布的评级不一致的现象 113
7.3三大国际信评机构给予中国债券评级统计 115
7.4中国信评公司与国际信评机构发布的评级的对应性 118
7.5小结 133
8投资者付费评级模式更公正客观吗? 139
8.1信用评级模式的发展历程 139
8.2信用评级模式的现况 141
8.3信用评级质量的两个效果:声誉机制与利益冲突 142
8.4投资者付费模式的评级质量较佳:文献探讨 143
8.5中债资信主体委托评级分布 144
8.6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主体委托评级移转矩阵 148
8.7小结 151
9委托评级与主动评级是否存在差异性? 153
9.1中债资信信用评级的分类 153
9.2主动提供的信用评级相关学术文献研究 155
9.3中债资信主动评级与委托评级的分布 157
9.4中债资信主动评级移转矩阵 165
9.5小结 168
10主动评级可以改善评级膨胀的问题吗? 170
10.1向下偏误在中国与西方是否相同? 170
10.2主动评级是否向下偏误:文献探讨 170
10.3委托评级与主动评级是否存在差异性? 172
10.4小结 198
11中国债券违约现况与信用评级能否预测违约的发生? 201
11.1国际信评机构未能准确预测违约的例子 201
11.2中国非金融信用债的违约 202
11.3发行人付费模式的信评公司能否预测中国债券违约? 209
11.4小结 229
12中国信用评级质量良窊与是否具有信息内涵? 230
12.1如何评估信用评级质量的良窊? 230
12.2信用评级是否具有解释力:文献探讨 231
12.3三大国际信评机构的信用评级能否解释违约几率? 232
12.4中国本土信评公司的信用评级与违约几率的关联性 236
12.5债项评级能否解释债券的风险溢酬? 248
12.6小结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