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概述 1
第二节 环境科学概述 11
第三节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综述 15
第二章 环境社会学总论 22
第一节 环境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22
第二节 环境社会学的学科体系 38
第三节 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2
第四节 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57
第五节 环境社会学的地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9
第三章 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 76
第一节 环境问题 76
第二节 社会问题 93
第三节 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辩证关系 98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社会组织 113
第一节 社会组织 113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 121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政府和企业 128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非政府组织 133
第五章 环境问题与社会保障 144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144
第二节 环境社会保障 153
第三节 建立环境社会保障制度 157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 169
第六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 175
第一节 人口与人口问题 175
第二节 资源与资源问题 188
第三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96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科学技术 202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 202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 212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22
第八章 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 229
第一节 环境意识 229
第二节 环境教育概述 237
第三节 环境教育的分类与内容 245
第四节 环境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49
第九章 环境文化 261
第一节 文化与环境文化 261
第二节 环境文化建设 268
第三节 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 280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城镇化 287
第一节 城镇化概述 287
第二节 城镇化产生的环境问题 295
第三节 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02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 308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 308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 326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新型工业化 342
第一节 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342
第二节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352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61
第十三章 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 370
第一节 建设项目概述 370
第二节 环境评价概述 386
第三节 建设项目社会环境评价 396
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421
第一节 公众参与概述 421
第二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441
第三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要素 446
第四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运行机制 454
第五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保障机制 462
第十五章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指标体系 471
第一节 环境承载力 471
第二节 环境指标体系概述 474
第三节 环境指标综合体系 479
第四节 综合指标体系中的环境指标 490
第十六章 环境友好型社会 498
第一节 环境友好型社会概述 498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 503
参考文献 509
后记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