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曲艺著
  • 出 版 社:北京: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9903770
  • 页数:140 页
图书介绍: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迅速发展时期所出现的一个理论学派,是世界范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新的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类型,属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之一。本书讲述了被誉为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旨趣在于,它展开了对世界体系的资本主义现状和历史的总体性研究,反映了要求化解南北矛盾、超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建构世界和谐的人类理想和社会发展愿景。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1.1 选题的背景 1

1.1.2 选题的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6

1.2.1 国外研究现状 6

1.2.2 国内研究现状 7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0

1.3.1 研究方法 10

1.3.2 研究思路 10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0

1.4.1 创新点 10

1.4.2 不足之处 11

第2章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含义与理论渊源 13

2.1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含义 14

2.1.1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进程 14

2.1.2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概念界定 15

2.2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17

2.2.1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及其对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 17

2.2.2 法国年鉴学派的理论研究范式及其对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 26

2.2.3 中心与边缘的依附理论及其对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 36

2.2.4 耗散结构理论的系统开放性思维方法及其影响 47

第3章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55

3.1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生成的背景及其理论渊源 56

3.1.1 沃勒斯坦思想形成的背景 56

3.1.2 沃勒斯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57

3.2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 63

3.2.1 沃勒斯坦从马克思原著之中获取灵感的世界体系解析理论 63

3.2.2 变化中的世界体系的周期性结构 66

3.2.3 关于三个地带划分理论 68

3.2.4 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 69

3.2.5 西方学者对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态度 71

第4章 阿瑞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76

4.1 阿瑞吉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77

4.1.1 阿瑞吉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77

4.1.2 阿瑞吉世界体系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78

4.2 阿瑞吉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82

4.2.1 关于世界体系的发展动力问题 82

4.2.2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扩张的实质 83

4.2.3 对反体系运动的理论认识 83

4.2.4 中国崛起与未来世界体系的更迭 84

4.2.5 关于马克思学说的有效性问题 85

4.2.6 阿瑞吉的世界主义视域 88

4.2.7 阿瑞吉对市场经济多样性的理论论证 89

4.3 阿瑞吉世界体系理论之评析 91

4.3.1 阿瑞吉的世界体系理论的新左派理论性质 91

4.3.2 关于世界体系中的东亚纳贡体系的价值定位问题 92

4.3.3 阿瑞吉研究世界体系的方法评析 93

4.3.4 阿瑞吉世界体系论的特质 95

第5章 弗兰克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97

5.1 弗兰克思想形成的背景及渊源 98

5.1.1 弗兰克世界体系论形成的背景 98

5.1.2 弗兰克世界体系论形成的过程及渊源 101

5.2 弗兰克构建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概念分析框架 104

5.2.1 弗兰克的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理论视域 106

5.2.2 替代西方中心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及其分析方法 107

5.3 弗兰克与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比较分析 108

5.3.1 世界体系的内涵与特征方面的不同界定 109

5.3.2 关于世界体系的主要结构的差异性认识 110

5.3.3 关于世界体系的主要周期节奏的不同看法 111

5.3.4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扩张内原动力问题 112

第6章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评析 115

6.1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116

6.1.1 深化了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评 117

6.1.2 修正和创新性构建了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120

6.1.3 整合西方各种社会科学理论资源的总体性方法 124

6.2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126

6.2.1 狭隘的欧洲中心主义 127

6.2.2 历史观中的虚无主义与消极悲观主义 128

6.2.3 模糊的乌托邦理论特质 130

6.2.4 结论 131

后记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