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沿革第一章 建县 52
第二章 境域 55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6
第一节 清代政区 56
第二节 民国政区 56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政区 58
第二篇 自然地理第一章 地质 75
第一节 地层 75
第二节 构造 77
第三节 地史 77
第二章 矿藏 地热资源 78
第一节 矿藏 78
第二节 地热 78
第三章 地貌 79
第一节 低山槽坝 79
第二节 浅切低山 79
第三节 中切低山 79
第四节 中山深谷 80
第四章 气候 82
第一节 日照 82
第二节 气温 83
第三节 地温 84
第四节 降水 85
第五节 湿度 86
第六节 蒸发量 88
第七节 风 88
第八节 云量 88
第九节 无霜期 88
第十节 物候 89
第五章 水文 92
第一节 河流 92
第二节 水能 95
第三节 地下水 95
第四节 河水特征 96
第六章 土壤 97
第一节 土壤类型 97
第二节 土壤养分 102
第七章 生物 104
第一节 植物 104
第二节 动物 105
第三节 珍稀动植物 106
第八章 灾异 107
第一节 旱灾 107
第二节 水灾 108
第三节 涝灾 109
第四节 风灾 110
第五节 冰雹 110
第六节 地震 111
第七节 雷击 112
第八节 其它灾害 112
第三篇 民族 人口第一章 民族 116
第一节 源流 116
第二节 构成 分布 117
第三节 政治 经济 文化 11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20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20
第二节 出生死亡 120
第三节 迁出 迁入 120
第三章 人口分布 124
第一节 人口密度 124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24
第四章 人口构成 126
第一节 性别 126
第二节 年龄 126
第三节 文化 129
第四节 行业职业 130
第五节 婚姻 132
第六节 姓氏 134
第五章 人口普查 134
第六章 人口控制 135
第一节 政策措施 135
第二节 成效 139
第四篇 经济综合第一章 经济概况 141
第一节 经济发展 141
第二节 经济结构 143
第三节 经济效益 147
第二章 人民生活 150
第一节 城镇 150
第二节 农村 150
第三章 计划统计 15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51
第二节 统计管理 154
第四章 物价 156
第一节 市场物价 156
第二节 物价管理 160
第三节 物价改革 161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162
第一节 市场管理 162
第二节 工商登记 164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166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166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 167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168
第一节 计量制度 168
第二节 衡器管理 168
第三节 标准监理 169
第五篇 农业 170
第一章 土地制度 170
第一节 地主土地所有制 170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71
第三节 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制 173
第四节 初级农业社 173
第五节 高级农业社 173
第六节 人民公社 174
第七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74
第八节 国营农(林)场 175
第二章 农业生产 176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76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78
第三章 土地利用及改造 185
第一节 耕地面积 185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85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186
第四节 耕作制度 187
第四章 农业技术 188
第一节 品种改良 188
第二节 作物栽培 192
第三节 肥料施用 196
第四节 植物保护 197
第五节 农业机械 200
第五章 管理 2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1
第二节 经营体制 202
第三节 劳动效益 203
第六篇 林业 206
第一章 林业资源 206
第一节 林地 206
第二节 林种 208
第三节 珍稀木竹 220
第四节 林副产品 222
第二章 林业生产 223
第一节 采种引种 223
第二节 育苗 223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24
第四节 林木培育 230
第五节 林业科技 230
第三章 森林保护 232
第一节 护林防火 232
第二节 封山育林 233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234
第四章 森林采伐 234
第一节 零星采伐 234
第二节 计划采伐 234
第五章 林业管理 235
第一节 机构 235
第二节 林权 236
第三节 管理体制 236
第四节 木材管理 237
第五节 育林基金 237
第七篇 水利 239
第一章 农田灌溉工程 239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39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43
第三节 提水 248
第二章 防洪排涝工程 252
第一节 防洪工程 252
第二节 排涝工程 253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54
第四节 水文监测 255
第三章 人畜饮水工程 255
第一节 人工井 256
第二节 机井 256
第三节 蓄水池 256
第四节 饮水渠(管) 256
第五节 提水站 258
第四章 渔业生产 259
第一节 江河养鱼 259
第二节 基地养鱼 259
第三节 稻田养鱼 260
第五章 水利管理 26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60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61
第三节 用水管理 261
第四节 多种经营 261
第八篇 畜牧 乡企第一章 畜牧生产 262
第一节 猪 262
第二节 牛 264
第三节 家禽 267
第四节 其它畜禽 268
第二章 疫病防治 269
第一节 疫病 269
第二节 防治 270
第三章 畜牧管理 271
第一节 机构队伍 271
第二节 检疫 药政 272
第四章 乡镇企业 272
第一节 企业门类 273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78
第九篇 工业 282
第一章 工业规模 282
第一节 工业体制 282
第二节 职工队伍 283
第三节 工业产品产量 284
第四节 工业产值 286
第五节 固定资产 286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88
第一节 电力工业 288
第二节 缫丝工业 290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91
第四节 建材工业 292
第五节 食品加工 294
第六节 服装 297
第七节 化学工业 297
第八节 冶金工业 299
第九节 纺织工业 300
第十节 陶瓷工业 301
第十一节 竹木藤加工业 302
第十二节 其他工业 302
第三章 管理 304
第一节 体制 304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05
第三节 计划 306
第四节 生产管理 307
第五节 质量管理 308
第六节 安全管理 308
第十篇 煤炭 310
第一章 煤炭资源 310
第一节 煤炭储量 310
第二节 煤炭分布 314
第二章 煤炭开采 315
第一节 经营性质 315
第二节 开采方式 319
第三节 安全生产 323
第四节 经营管理 325
第三章 煤炭勘探 329
第一节 早期考查 329
第二节 地质普查 329
第三节 矿区勘探 330
第十一篇 交通邮电第一章 交通 338
第一节 陆路 338
第二节 水路 346
第二章 运输 347
第一节 陆运 347
第二节 水运 350
第三章 运输管理 351
第一节 行政管理 351
第二节 路政管理 352
第三节 养护管理 352
第四节 交通监理 354
第五节 公路绿化 355
第四章 邮政 3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55
第二节 网络 358
第三节 函件包裹 360
第四节 汇兑 361
第五节 报刊发行 361
第五章 电信 363
第一节 电报 363
第二节 电话 363
第六章 邮电管理 365
第十二篇 商业第一章 商业体制 367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368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369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69
第四节 国营商业 371
第二章 市场 373
第一节 商业网点 373
第二节 集体贸易 373
第三章 购销 375
第一节 粮食 油脂油料 375
第二节 农副产品 380
第三节 生产资料 382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 385
第五节 副食品 388
第六节 外贸商品 390
第四章 饮食服务 392
第一节 饮食业 392
第二节 服务业 392
第五章 管理 39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94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95
第三节 仓储 运输管理 396
第十三篇 财税金融第一章 财政 398
第一节 体制 398
第二节 收支 399
第三节 管理 407
第四节 财政监督 410
第五节 审计监督 410
第二章 税务 411
第一节 税制 411
第二节 税种 412
第三节 税政管理 421
第四节 利润监交 422
第五节 税源培植 422
第三章 金融 423
第一节 机构 423
第二节 货币 425
第三节 信贷 426
第四节 储蓄存款 431
第五节 结算 433
第六节 其它金融业务 434
第十四篇 城建第一章 县城 437
第一节 城垣 437
第二节 市政工程 438
第三节 公用事业 445
第四节 园林 卫生 447
第二章 乡场 农房 448
第一节 乡场 448
第二节 农房 453
第三章 直管公房 453
第一节 接收房屋 453
第二节 新建房屋 454
第三节 私房改造 454
第四节 住宅安排 454
第四章 建筑 45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55
第二节 设计施工 456
第三节 建筑技术 456
第四节 建筑机具 457
第五节 建筑材料 458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和规划 458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458
第二节 城乡规划 459
第六章 旅游景观 459
第十五 篇党派群团第一章 国民党筠连县党部 462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62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6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筠连县地下组织 463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6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64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筠连县委员会 465
第一节 机构 465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468
第三节 中心工作 469
第四节 党务活动 486
第四章 其他党派 494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筠连县党部 494
第二节 中国民社党筠连县党部 494
第五章 群众团体 495
第一节 民国群团组织 495
第二节 当代群团组织 496
第十六篇 政权第一章 清末及民国民意机构 506
第一节 议事会 参事会 506
第二节 临时参议会 507
第三节 参议会 509
第四节 乡镇民代表会 512
第二章 人民共和国权力机构 513
第一节 县各届人民代表大会 513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16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27
第三章 民国时期行政机关 527
第一节 县公署 县政府 527
第二节 区乡镇保甲 531
第四章 人民共和国行政机关 532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532
第二节 基层政权 540
第五章 政协筠连县委员会 54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41
第二节 工作 544
第十七篇 政法第一章 民国政法 550
第一节 警察 550
第二节 检察 552
第三节 司法 553
第二章 人民政法 554
第一节 公安 554
第二节 检察 559
第三节 审判 563
第四节 司法行政 568
第十八篇 民政第一章 优抚安置 570
第一节 优抚 570
第二节 安置 573
第二章 救灾救济 573
第一节 救灾 573
第二节 救济 575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76
第一节 孤老孤儿生活保障 576
第二节 残疾人员安置 577
第三节 麻风病人收养防治 577
第四节 游民收容遣送 578
第四章 婚姻 殡葬 578
第一节 婚姻管理 578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79
第十九篇 劳动人事第一章 社会劳动力构成 580
第一节 城乡构成 580
第二节 行业构成 581
第二章 职工源流 582
第一节 干部 582
第二节 工人 584
第三节 知青安置 586
第三章 职工待遇 588
第一节 薪俸 588
第二节 劳动工资 589
第三节 津贴 补贴 592
第四节 奖金 593
第五节 职工福利 594
第四章 劳动保护 5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8
第二节 安全教育 598
第三节 安全检查 598
第四节 锅炉管理 599
第五节 防尘防毒 599
第六节 劳保食品 600
第五章 职工管理 600
第一节 职能机构 600
第二节 行政编制 600
第三节 任免 601
第四节 职工调配 602
第五节 职工培训 602
第六节 精减下放 603
第七节 行政监督 604
第八节 考核奖惩 605
第二十篇 军事第一章 军事机构 606
第一节 团防局 606
第二节 国民自卫总队 606
第三节 国民兵团 606
第四节 军事科 607
第五节 人民武装部 607
第六节 武装委员会 608
第二章 驻军 609
第一节 建武营 609
第二节 楚军 609
第三节 川军 609
第四节 滇军 609
第五节 靖国军 609
第六节 保安队 610
第七节 人民解放军 610
第三章 县属武装 610
第一节 团练 壮丁 610
第二节 团防 611
第三节 自卫常备中队 611
第四节 民众自卫总队 611
第五节 基干大队 611
第六节 警卫营 612
第七节 武装警察部队 612
第八节 民兵 612
第四章 兵役 615
第一节 国民兵役 615
第二节 人民兵役 616
第五章 人民防空 618
第一节 组织沿革 618
第二节 防范活动 618
第六章 兵事纪略 619
第一节 迎解武装的组织与活动 619
第二节 永绥盐大游击队活动纪略 619
第三节 红军游击队战斗在筠连 620
第四节 平息反共游击军 621
第二十一篇 教育第一章 普通教育 627
第一节 县学书院私塾 62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28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29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31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 634
第二章 专业 职业教育 634
第一节 职业学校 634
第二节 师范学校 635
第三节 进修学校 636
第三章 成人教育 637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637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637
第三节 函授教育 638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 639
第五节 自学考试 639
第四章 教育教学 639
第一节 学制改革 639
第二节 课程设置 640
第三节 教学方法 64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642
第五节 体育卫生工作 644
第六节 考试与招生 645
第七节 勤工俭学 646
第五章 教师 647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47
第二节 教师待遇 648
第三节 师资培训 649
第六章 经费设备 650
第一节 经费 650
第二节 设备 657
第七章 教育管理 658
第一节 行政管理 658
第二节 学校管理 659
第二十二篇 科技第一章 科技组织 661
第一节 直属机构 661
第二节 科技团体 663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64
第一节 专业科技人员 664
第二节 科技人才利用 665
第三节 职称评定 665
第三章 科技活动 667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67
第二节 培训服务 667
第三节 科技推广 668
第四节 学术交流 671
第四章 科技成果 672
第一节 科研课题及经费 672
第二节 科研成果 672
第三节 获奖项目 674
第二十三篇 文化第一章 群众文化 677
第一节 文化馆(站) 677
第二节 场镇文化活动 679
第三节 农村文化活动 679
第四节 机关单位自办文化活动 681
第五节 工会文娱活动 682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82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82
第二节 谜语 683
第三节 戏剧 684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685
第五节 曲艺 武术 687
第六节 美术 688
第七节 书法 摄影 689
第三章 图书 690
第一节 图书发行 690
第二节 图书借阅 692
第四章 电影 692
第一节 影片发行 692
第二节 电影放映 693
第五章 地方志编纂 693
第一节 明清《筠连县志》 693
第二节 民国《筠连县志》 694
第三节 新修《筠连县志》 695
第六章 广播电视 696
第一节 广播 696
第二节 电视 698
第七章 新闻 报刊 699
第一节 新闻 699
第二节 报刊 699
第八章 档案 700
第九章 文物古迹 701
第一节 名胜古迹 701
第二节 馆藏文物 704
第二十四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机构 706
第一节 县属机构 706
第二节 区 乡卫生院 707
第三节 厂矿学校医务所(室) 708
第二章 卫生队伍 设备 708
第一节 医疗人员 708
第二节 技术培训 711
第三节 医疗设备 712
第三章 医疗技术 713
第一节 中医 713
第二节 西医 71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15
第四节 护理 716
第四章 医药 716
第一节 中药材 716
第二节 药品 717
第三节 药政管理 718
第五章 卫生保健 719
第一节 公共卫生 719
第二节 传染病 地方病 720
第三节 妇幼保健 725
第六章 医政管理 726
第一节 医院管理 726
第二节 个体行医人员管理 727
第三节 医疗制度 727
第七章 体育 728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728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29
第三节 社会体育 731
第四节 竞赛体育 732
第二十五篇 社会风俗第一章 家庭 734
第一节 婚姻 734
第二节 家庭结构 734
第三节 称谓 735
第二章 习俗 736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36
第二节 岁时习俗 739
第三节 礼仪习俗 741
第四节 庙会 744
第五节 迷信活动 745
第六节 恶风劣习 746
第七节 社会新风 748
第三章 帮会 748
第一节 哥老会 748
第二节 青帮 749
第三节 三教会 749
第四节 宗祠 749
第五节 会道门 749
第六节 康谊学术励进社 750
第七节 民锋剧社 750
第八节 国术研究社 751
第九节 同乡会 751
第十节 同学会 751
第四章 宗教 752
第一节 道教 佛教 752
第二节 基督教 752
第三节 天主教 752
第四节 伊斯兰教 752
第五章 少数民族习俗 753
第六章 筠连方言 755
第一节 语音 755
第二节 词汇 770
第三节 语法词法 772
第四节 常用词语 776
第五节 谚语 780
第六节 歇后语 781
人物 783
一、人物传 783
陈先沅 783
陈尧祖 784
苏重淮 784
杨剑英 785
林见龙 785
田动云 786
曾省斋 788
罗与石 788
廖洪畴 789
陈先湖 789
陈道煌 789
胡紫健 790
二、人物略传 792
詹应昌 792
陈尔铭 792
母显宗 792
母德隆 792
詹八元 792
詹期帷 792
谢廷梁 793
刘华明 793
周大保 793
吴正枢 793
何兴明 793
母泽喜 793
张禄奎 793
廖国均 793
叶棪 793
吴履和 793
葛泽寰 794
詹书帷 794
应以荣 794
陈其损 794
郑佐卿 794
母泽贤 794
彭运传 794
周名成 795
李仕肱 795
张大生 795
三、人名录 795
(一)辛亥起义及护国战争死难者 795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烈士 795
(三)抗日出征阵亡官兵 796
(四)剿匪平叛烈士 797
(五)抗美援朝烈士 800
(六)中越边境自卫战和援越抗美烈士 802
(七)因公牺牲烈士 803
附录 805
一、文存 805
(一)重要文献辑选 805
(二)历代《筠连县志》序选 813
二、文粹 816
(一)散文 816
(二)诗 820
(三)词 823
(四)楹联 825
(五)谜语 826
三、古迹 826
编后记 840
编审记 841
四川筠连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 826
“筠连人”及四川古人类问题 832
万历钱法碑 碑文 835
顺治文碑 碑文 835
四、筠连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历任编委名录 836
五、筠连县新编《筠连县志》(初稿)、部门志著作人名录 838
跋 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