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伤寒论》六经(病)脉证病机辨治概要 3
第一章 太阳病脉证病机与辨治法度 3
第一节 六经之首为太阳 辨证施治要抓纲 3
一、太阳病定位定性 3
二、太阳病提纲证条文析义 4
第二节 依据虚实辨表证 中风伤寒须分清 5
一、太阳中风证 5
二、太阳伤寒证 6
第二章 阳明病脉证病机与辨治法度 8
第一节 阳明里实与中风 病性都为里热盛 8
一、阳明病定位定性 8
二、阳明病提纲证条文析义 8
第二节 阳明亦分里外证 证治要点必厘清 10
一、阳明病外证(阳明中风证) 10
二、关于白虎汤证的思考 10
第三章 少阳病脉证病机与辨治法度 19
第一节 少阳有表复有里 津液损伤胃气虚 19
一、少阳病定位定性 19
二、少阳病提纲证条文析义 20
第二节 少阳本证小柴胡 千古杂病第一方 21
一、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的四大主症 21
二、小柴胡汤证的或然证 21
三、少阳病(小柴胡汤证)核心病机与证治要点 21
第三节 少阳中风亦外证 血弱气尽病邪侵 26
一、少阳中风证特点 26
二、少阳中风证与太阳中风证鉴别要点 26
三、少阳中风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28
第四节 准确应用四逆散 辨证察机最关键 29
一、四逆散方证 29
二、四逆散条文解析 29
三、四逆散基本方义与功能 31
四、四逆散方证病机与主治证(症) 32
五、四逆散加味(《伤寒论》原方所附注加味) 33
六、四逆散辨证五大眼目 34
七、四逆散用法 34
第四章 太阴病脉证病机与辨治法度 35
第一节 太阴三阴最里层 病性虚寒要辨清 35
一、太阴病定位定性 35
二、太阴病提纲证 36
三、太阴病里证三焦分治 37
四、太阴病中风证 40
五、血分病辨治属于太阴病范畴 42
第五章 少阴病脉证病机与辨治法度 44
第一节 少阴属阴分表里 真阳虚寒为病本 44
一、少阴病定位定性 44
二、少阴病提纲证 45
三、少阴病分证 48
第二节 少阴表证有虚实 临证察机明辨识 48
一、少阴伤寒证 48
二、少阴中风证 53
第六章 厥阴病脉证病机与辨治法度 57
第一节 寒热错杂厥阴病 阴阳营血必辨清 57
一、厥阴病定位定性 57
二、厥阴病提纲证 58
第二节 厥阴独使系三阴 阴阳气血治在通 59
一、厥阴病本证主方 59
二、厥阴病类证主方 62
下篇 经方医案脉证病机辨治实录 67
第七章 经方医案临床带教辨析 67
第一节 仲景经方重表证 首明阴阳辨六经 67
医案〔1〕感冒,痹证 67
一、关于大阴旦汤的证治与病机 70
二、用经方不要固化思维 71
第二节 经方治咳重病机 证变机变方相宜 72
医案〔2〕咳嗽(肺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72
一、关于耳穴疗法 74
二、方势与合方 75
三、柴胡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76
四、关于《名医别录》 77
五、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病机 78
六、麻黄服后失眠的原理 79
七、见病知源,辨证识机,随核心病机而治 79
第三节 咽痛严重非小病 辨证察机思路清 80
医案〔3〕咽痛(上呼吸道感染) 80
一、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与小柴胡汤 82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证病机 82
第四节 气饮逆证多见 半夏厚朴方神奇 83
医案〔4〕咳嗽(支气管炎) 83
一、关于咳嗽的用方问题 85
二、半夏厚朴汤与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 86
三、服中药时饮食禁忌的经典法则 89
第五节 圆通用方治咳衄 疗效关键识病机 90
医案〔5〕咳嗽,鼻衄 90
一、遣方用药切记不可伤及胃气 92
二、经方医学理论的胃气内涵与层次 93
三、仲景经方医学法度贯穿保胃气理念 94
四、“药过十三,医必不沾”的含义 97
五、要懂保胃气,必须学经典 97
六、麦门冬汤方证病机 98
第六节 长期发热须详识 经方辨治有优势 100
医案〔6〕长期发热 100
一、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病机 102
二、关于参三七 104
第七节 紫癜病久证复杂 里邪出表是大法 104
医案〔7〕过敏性紫癜、感冒 104
一、半表半里阴证的两首重要经方 107
二、竹叶前胡汤方证病机 108
三、关于桂心和桂枝 109
四、关于《小品》黄芪汤 111
五、对“经方”流于表面的思考 112
六、“经方”的内涵 113
七、关于过敏性紫癜 118
八、《千金》前胡建中汤 119
第八节 头痛牙痛久不愈 三焦思辨调气机 120
医案〔8〕头痛,牙痛 120
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病机 122
二、头面部疼痛有效的药症 123
第九节 竹叶前胡用途广 厥阴层次必辨详 124
医案〔9〕头痛,乳癖(乳腺增生症) 124
第十节 胸痹多见厥阴病 竹叶前胡亦适用 129
医案〔10〕胸痹 129
第十一节 心慌胸痛腿不安 辨清表里是关键 132
医案〔11〕心悸,痹证 132
第十二节 胸痹悸喘证候重 核心病机靶点明 135
医案〔12〕胸痹,心悸,喘证 135
一、心力衰竭理论的中西医异同 137
二、关于水气与水湿痰饮 138
三、真武汤方证病机 139
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证病机 140
五、黄芪不仅治疗表虚也治疗里虚,可修复心肌 140
第十三节 寒热错杂多经病 据机合方更适宜 144
医案〔13〕胸痹,心悸 144
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病机 146
二、苓桂术甘汤方证病机 147
三、肾着汤方证病机 149
第十四节 寒热错杂属厥阴 小柴胡汤亦建功 150
医案〔14〕眩晕,心悸 150
一、关于“六经”的基本含义 151
二、小柴胡汤方证病机及应用思路 153
三、茯苓泽泻汤方证病机 157
第十五节 中风病久证候杂 机变方变临证察 158
医案〔15〕眩晕,中风 158
一、前胡与柴胡 160
二、桂枝加黄芪汤 163
三、《外台》深师黄芪汤 164
第十六节 掌握扶阳必仲景 阴阳和合方圆融 165
一、关于扶阳学术思想的思考 165
二、关于刘止唐、郑钦安及其学术特点 166
三、扶阳学派的基本特点 169
四、曲解郑氏理论,辨证不明阴阳,以致扶阳学说颇受争议 171
五、学好扶阳学术,必须学好并掌握仲景《伤寒》理法 172
六、阳虚阴盛者非附子不能救阳 174
七、附子的功效特点及主治病证 175
八、附子有扶正和祛邪的双重功效 175
九、应用附子贵乎明理,综合评估患者基本状况 177
十、张仲景《伤寒论》中应用附子的主要指征 177
十一、郑钦安应用附子的依据 179
十二、本人应用附子的基本经验 179
十三、附子要安全务必正确煎 180
十四、应用附子的注意事项 181
十五、附子中毒的基本症状 182
十六、附子中毒的预防与救治 182
十七、关于附子与半夏合用的问题 182
十八、关于附子与大黄合用的问题 184
第十七节 中风寒热夹虚实 辨证治疗抓主机 185
医案〔16〕中风 185
一、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病机 187
二、黄芪竹叶汤方证病机 187
第十八节 中风寒热夹虚实 辨证治疗抓主机 189
医案〔17〕眩晕,心悸 189
一、竹叶前胡汤解析 191
二、《千金》小前胡汤方证病机 192
第十九节 寒热错杂厥阴病 乌梅善用能建功 193
医案〔18〕痹证,眩晕 193
一、乌梅丸方证病机 195
二、关于中医学术的基本现状 197
第二十节 表里同病寒热杂 黄连汤善治厥阴 199
医案〔19〕痞满,泄泻,痹证 199
一、黄连汤方证病机 201
二、诃梨勒散方证病机 202
三、关于病机的理解 202
第二十一节 寒热错杂厥阴病 善用泻心是真功 203
医案〔20〕痞满,泄泻 203
一、半夏泻心汤方证病机 205
二、关于腹诊要点 206
三、防风的功能 208
第二十二节 经方治癌辨病机 证变机变方亦奇 209
医案〔21〕腰痛,胁痛 209
一、《千金》温脾汤方证病机 212
二、《千金》(吴萸)前胡汤方证病机 212
第二十三节 泄泻病久重胃气 甘草泻心对病机 214
医案〔22〕泄泻,痞满 214
一、甘草泻心汤方证病机 216
二、关于不寐多与胃相关的问题 217
第二十四节 肺癌术后咳嗽频 寒热并治通气机 218
医案〔23〕咳嗽(肺癌术后),痞满 218
一、关于肺癌 219
二、橘枳姜汤方证病机 221
第二十五节 读经弄懂医圣意 泻心止痛须明鉴 221
医案〔24〕胃痛 221
一、半夏泻心汤方证病机 223
二、延胡索的功能 224
第二十六节 辨治消瘅重胃气 津血气机理明晰 224
医案〔25〕消瘅(糖尿病) 224
一、竹叶前胡汤 227
二、糖尿病经方辨治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27
第二十七节 辨证关键明阴阳 方机相应则圆融 232
医案〔26〕消渴,胁痛 232
一、辨证首明阴阳 233
二、大阴旦汤方证病机 234
三、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证病机 236
第二十八节 郁证辨治重气机 柴胡龙骨牡蛎剂 237
医案〔27〕郁证,不寐 237
一、六经辨证思路 238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病机 239
第二十九节 不寐辨治方证广 遣方思维须放宽 240
医案〔28〕不寐 240
一、黄连汤方证病机 242
二、栀子甘草豉汤方证病机 243
第三十节 颈性眩晕伴消渴 调和枢机是关键 244
医案〔29〕眩晕,颈椎病,糖尿病 244
一、竹叶前胡汤与柴胡桂枝汤 246
二、柴胡桂枝汤方证病机 247
三、桂枝加葛根汤方证病机 248
第三十一节 痹证病机风寒湿 明辨阴阳经方治 248
医案〔30〕痹证 248
小续命汤方证病机 250
第三十二节 痛经病机寒瘀滞 养血祛瘀调冲任 254
医案〔31〕痛经 254
一、当归四逆汤方证病机 256
二、桂枝茯苓丸方证病机 257
第三十三节 淋证病机多湿热 清利佳方猪苓汤 258
医案〔32〕淋证 258
一、猪苓汤方证病机 260
二、用经方要处处顾护津液 261
三、从“参禅三境界”悟中医辨治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