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益惩肃之理”的法理解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江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19732622
  • 页数:2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通过研究“不益惩肃之理”,为当今人类对死刑是否具有特殊震慑力提供一个传统的视角。具体而言,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不益惩肃之理”的背景、内容及对其深层意义的理解和反思;第二部分结合“周末隋初”的社会混乱和冲突,分析了“乱世”之下“不益惩肃之理”的治理逻辑;第三部分分析了法律儒家化、墨家“兼相爱”以及佛教“积善余庆”这三个视角下对残酷死刑的批判态度,构成了“不益惩肃之理”的学理基础;第四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礼刑、情法等天道观念进行阐述,论证了“宽刑育物”的天道观念;第五部分在前述部分的基础上,论述了对死刑威慑论从迷信到终结的思想变化,对古代残酷死刑方式的从保留到反思的过程。

引论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综述 7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35

四、研究方法与限制 40

第一章 作为另类思想的“不益惩肃之理” 42

第一节 北周末年最后一次车裂 43

一、终结“五马分尸”酷刑 43

二、双面的隋文帝 46

三、重刑主义的“分水岭” 51

第二节 隋开皇以前的死刑从重化思想 53

一、残酷死刑威慑主义的传统 53

二、“杀一儆百”的工具论传承 55

三、“除害止杀”的生道论观念 62

第三节“不益惩肃之理”的表达与反思 65

一、“不益惩肃之理”思想的三重表达 66

二、“义无所取”对“杀一儆百”的反思 71

三、“斩绞除恶”与“除害止杀”的冲突 74

第二章“不益惩肃”的治理逻辑 79

第一节“周末隋初”的乱世之像 80

一、“昏狂酗醟”暴君统治造成的混乱 80

二、“内诸夏外夷狄”的极端民族冲突 86

三、“百业凋零”的脆弱社会经济 89

第二节“乱世”缘何“不益惩肃”? 96

一、“车裂”引发的社会暴乱 96

二、“安忍之怀”酿造的暴君臆想 98

三、社会文化对死亡与流血的厌倦 100

四、传统治理理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 101

第三节“化死为生”的仁政选择 103

第三章“仁者之刑”的学理底蕴 107

第一节“诛而不怒”:法律儒家化的人性思考 108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儒家化运动 108

二、法律儒家化对残酷死刑的批判 119

第二节“兼相爱”:墨家构建的“仁”之社会 123

一、“兼相爱”与“一同天下之义” 124

二、“兼爱”对死刑滥用的限制 126

第三节“积善余庆”:佛教文化带动的观念改变 128

一、隋文帝成长史中的佛缘 129

二、人性慈悲对“同类认同”的改变 132

三、“三报论”对滥杀统治的反震慑 134

第四章“宽刑育物”的天道观念 138

第一节“法自然重时变”的立法理念 139

一、制礼作刑,则天象地 139

二、取适于时,济育群生 143

三、天人相通,不法常可 145

第二节“养化本明刑助”的司法文化 148

一、情法两尽,人为称首 149

二、推心待物,明察平恕 151

第三节“任天道宽刑宪”的整体反思 154

一、任运天象,刑不滥及 154

二、疏简人怨,育物惟宽 158

第五章 死刑威慑论的“消解”与“余绪” 161

第一节 残酷死刑威慑力迷信的终结 162

一、“重典酷杀”理念的颠覆 162

二、后世对于“不益惩肃”思想的继受 164

第二节 残酷死刑执行方式的保留 166

一、“威慑论”与“工具论”的长期浸染 167

二、“灵与肉”的双重煎熬 169

三、“死刑表演”的症结所在 172

第三节 死刑威慑观的“他者”之声 174

一、从诛怒到劝惧:走出死刑立法威慑论的误区 174

二、从常刑到适时:死刑执行方式威慑力的附加功能 177

三、“国之所恃不在威刑”:司法文明史的整体反思 179

结语 183

参考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