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思潮与服装思潮 1
一、思潮 1
二、服装思潮 2
三、古代主流服装思潮 2
第二节 近代社会思潮与服装新思潮 7
第二章 近代服装新思潮的启蒙 10
第一节 思想的启蒙 11
一、服装人文精神 11
二、服装科学精神 47
第二节 艺术的启蒙 66
一、“以美育代宗教” 66
二、服装款式 71
三、服装色彩 75
四、服装图案 78
五、服装搭配 81
第三节 技术的启蒙 84
一、服装工艺 84
二、服装保养 91
第三章 近代服装新思潮的代表人物 95
第一节 思想者 95
一、张竞生 95
二、张爱玲 105
三、黄觉寺 112
四、许地山 117
五、邰爽秋 123
六、毛吟槎 130
第二节 实践者 134
一、冯秋萍 134
二、叶浅予 140
三、陈嘉庚 149
四、金鸿翔 157
五、顾天云 168
第四章 近代服装新思潮的传播 175
第一节 传播形式 175
一、报刊 175
二、法律通告 207
三、演讲 210
四、竞赛 214
五、互动 217
第二节 传播之差 224
一、城乡之差 224
二、受众之差 230
第五章 近代服装新思潮的传统根基 240
第一节 先秦诸子 240
一、孟子的“仁” 240
二、墨子的“节用” 243
三、老子的“知足” 247
四、庄子的“逍遥” 249
第二节 明清之学 252
一、李贽的“童心” 252
二、李渔的“闲情” 255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59
一、从“仁”到“人” 259
二、从“异端”到“异服” 261
三、从“墨学”到“科学” 263
四、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266
第六章 近代服装新思潮的时代特色 268
第一节 “西化”与“化西” 268
一、“西化” 268
二、“化西” 273
三、被动的“西化”与主动的“化西” 278
第二节 “道”与“器” 280
一、重“道”轻“器” 280
二、“器”的提升 281
第三节 “新女性”与“新风貌” 284
一、新女性的形成 285
二、新风貌的展现 291
第四节 即时影响与后世影响 292
一、即时影响 292
二、后世影响 295
附录 298
附录一 近代期刊中宣扬天足思想的文献概览 298
附录二 近代关于女子剪发问题的争议与讨论 310
附录三 近代服装新思潮部分相关期刊及概览 315
附录四 近代城乡女子职业概览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