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京剧的形成 1
第一节 社会状况 2
第二节 花、雅竞艳 3
第三节 地方戏曲争相进京 6
第四节 京剧从徽班脱胎而生 23
第五节 对京剧形成做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 46
第二章 清末京剧艺术的发展 65
第一节 京剧繁荣的社会条件 66
第二节 京剧剧目的丰富与变革 68
第三节 新一代演员及其艺术成就 87
第四节 观众群的扩大和演出场所的扩展 140
第五节 京剧票房、票友的增加 145
第六节 培养京剧艺术人才的主要基地——科班 147
第七节 清代宫廷戏剧对京剧的积极作用 152
第八节 京剧艺人的社会组织 166
第九节 京剧女班和女演员的出现 170
第十节 京剧传向全国 174
第三章 南派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183
第一节 京剧南来前的上海剧坛 184
第二节 上海徽班的发源地——里下河徽班 187
第三节 京剧南来 188
第四节 上海京班戏园及其管理体制 190
第五节 外国文艺形式的输入对中国戏曲的冲击 196
第六节 南派京剧的形成 197
第四章 清末京剧的改良活动 207
第一节 文艺革新运动 208
第二节 京剧改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倾向 209
第三节 京剧改良运动中的作家和作品 213
第四节 京剧改良运动的高涨 215
第五节 时装京戏的特色及意义 234
第六节 京剧改良的衰微及其历史意义 238
第五章 辛亥革命以来京剧艺术的发展 243
第一节社会状况 244
第二节京剧艺术的新风貌 245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京剧剧目 267
第四节 京剧音乐伴奏和舞台美术的新发展 279
第五节 京剧理论研究与宣传活动 294
第六章 京剧表演流派空前繁荣 321
第一节 京剧表演流派概述 322
第二节 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形成发展原因 323
第三节 京剧表演流派的传承方式 324
第四节 京剧表演流派 325
第七章 京剧走向世界 403
第一节 梅兰芳访日演出 404
第二节 绿牡丹、十三旦、小杨月楼访日演出 409
第三节 梅兰芳访美演出 412
第四节 梅兰芳到苏联访问演出 416
第五节 程砚秋访问欧洲 422
第八章 战争年代的京剧 433
第一节 社会概况 434
第二节 国统区的京剧 434
第三节 沦陷区的京剧 452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京剧 459
第五节 抗战胜利后京剧界的概况 501
后记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