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一、毛木耳起源和分布 1
二、毛木耳生产现状 2
(一)毛木耳发展状况 2
(二)生产经营与栽培方式 3
三、毛木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
(一)生产经营 3
(二)基础研究 4
(三)原料和环境 4
(四)生产技术 4
(五)精深加工 5
(六)品牌和市场 5
第二章 毛木耳生物学特性 6
一、分类与形态 6
(一)分类地位 6
(二)形态特征 6
二、毛木耳生活史与栽培周期 7
(一)生活史 7
(二)栽培季节与生产周期 7
三、生活特性 8
(一)营养条件 8
(二)生长温度 10
(三)水分 11
(四)酸碱度 12
(五)空气 12
(六)光照 12
第三章 毛木耳生产环境与设施 14
一、毛木耳对生产环境的要求 14
(一)空气环境 14
(二)生产用水 15
(三)生产场地 15
二、毛木耳生产设备与设施 16
(一)拌料设备 17
(二)装袋(瓶)设备 17
(三)灭菌设备 17
(四)接种设备 18
(五)发菌设备 19
(六)发菌设施 19
(七)出耳设施 20
(八)耳棚配套设备 29
(九)烘焙设备 29
(十)其他用具 30
第四章 毛木耳适栽区域与主栽品种 31
一、毛木耳适栽区域 31
二、主栽品种介绍 32
(一)国家级审定品种 32
(二)地方审定品种 36
(三)特色品种 39
第五章 毛木耳制种技术 44
一、基本概念 44
(一)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 44
(二)繁育体系 44
二、毛木耳菌种生产管理与要求 45
(一)菌种生产管理 45
(二)菌种生产要求 46
三、毛木耳母种制作 47
(一)工艺流程 47
(二)棉塞制作 47
(三)母种培养基配制 47
(四)母种扩繁 50
四、毛木耳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53
(一)生产流程及材料准备 53
(二)培养料配方 53
(三)培养料分装 54
(四)培养料灭菌 55
(五)冷却 56
(六)接种与培养 56
(七)制种过程中注意事项 57
五、生产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58
(一)母种培养基凝固性差 59
(二)接种物萌发不良 59
(三)菌丝生长不良 60
(四)杂菌污染 60
第六章 毛木耳优质栽培技术 63
一、黄背木耳栽培技术 64
(一)生产季节选择 64
(二)原材料准备 64
(三)拌料 65
(四)装袋 67
(五)灭菌 68
(六)接种 69
(七)发菌 70
(八)排场 73
(九)出耳管理 74
二、白背木耳栽培技术 77
(一)拌料 78
(二)装袋 78
(三)灭菌 78
(四)接种 78
(五)发菌 79
(六)排场 79
(七)出耳 80
第七章 毛木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82
一、绿色防控措施 82
(一)生态调控 82
(二)理化诱控 83
(三)生物防治 83
(四)综合防控 84
二、主要病害及防控 87
(一)常规性杂菌 87
(二)侵染性病害 90
(三)生理性病害 92
三、主要虫害及防治 93
(一)多菌蚊 93
(二)菌蝇 93
(三)螨类 94
(四)夜蛾 94
(五)马陆 95
(六)蛞蝓 95
(七)蜘蛛 96
第八章 毛木耳采收与加工技术 97
一、适时采收 97
(一)采收标准 97
(二)采收方法 98
(三)盛耳容器 98
(四)晾晒方法 98
二、分级、包装、贮运 99
(一)毛木耳分级 99
(二)毛木耳包装 102
(三)毛木耳安全贮运 103
三、精深加工技术 104
(一)毛木耳蜜饯 105
(二)毛木耳果冻 105
(三)毛木耳罐头 105
(四)毛木耳面条 106
(五)毛木耳饮料 106
(六)毛木耳粉 107
(七)其他食品和产品 107
附录 108
一、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 5099—2002) 108
二、食用菌卫生标准(GB 7096—2003) 11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毛木耳NY/T 695—2003) 114
四、四川省地方标准(毛木耳菌种DB 51/T1059—2010) 121
五、福建省地方标准(毛木耳菌种DB 35/658—2006) 130
六、福建省地方标准(毛木耳栽培技术规范DB 35/T 659—2006) 140
参考文献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