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认同整合机制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荣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7036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在梳理社会学理论研究传统基础上,对社会认同的理论视域和学科视角予以明确。同时,结合动态的历史变迁过程,将社会认同及其整合机制的研究置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围绕互联网时代社会认同的发展变化,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网络现象和网络事件的研究,进而辩证分析互联网时代社会认同及其整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对互联网时代社会认同的整合机制和重构路向进行了构建和探索。具体而言,互联网时代中社会认同的整合机制包括多重身份的协商机制、多元利益的协调机制、文化观念的凝聚机制、认同信息的互动机制、社会情绪的安全阀机制。与此同时,也需要对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认同进行引导和重构,以提高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度。其中,重构理念即“以文化为核心、以信息为资源、以身份为动力、以社群为归属”,重构资源则包括传统文化资源、中华民族的族群文化等社会认同的基础性资源,同时,还要在外在条件上给予一定的推动,这些外在条件主要包括:网络认同平台的建构、网络舆论现实化的促进条件、网络信息的过滤机制以及多元网络协商机制的建立。

第一章 社会认同研究进路 1

第一节 社会认同的学术史 2

一、哲学:同一性 2

二、心理学:自我认同、群体认同 3

三、社会学:时空变迁中的秩序与认同 5

第二节 当下“认同”研究述评 13

一、国内“认同”研究文献梳理 13

二、国内“认同”研究现状述评 33

第二章 社会学视域下的时代变迁与社会认同 38

第一节 社会认同的社会学研究 38

一、认同、“自我”与“身份” 38

二、社会认同中的社会秩序与变迁 42

三、社会认同研究传统的开启 45

第二节 社会认同的基础 53

一、社会认同的结构基础、观念框架与关系根基 54

二、社会认同的建构基础、资源与动力 58

第三节 时代变迁与社会认同 64

一、时代变迁中的社会认同 65

二、时代变迁中的社会认同整合机制 66

三、计划体制下的政治认同 67

四、市场浪潮中的经济认同 69

第四节 网络空间里的文化认同 73

一、文化:身份认同的主维度 73

二、公众、信息、社会生活:社会认同的重要标志 74

三、网络空间中文化认同的重要特征 76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社会认同的分化和冲突 80

第一节 虚实结合的认同主体 80

一、现实与虚拟:两种身份 81

二、两种身份下的认同过程 81

三、两种身份下的认同冲突 84

四、两种身份下的认同结果 86

第二节 传统社会认同基础的分裂 88

一、时空基础的变迁 88

二、国家、市场与社会的新格局 90

三、身份认同基础的虚拟化和碎片化 95

第三节 社会认同过程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96

一、主动性认同的增强 97

二、建构性认同的增强 99

三、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增强 102

第四节 社会认同机制的多元化与动态化 103

一、从单一到多元: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认同机制 104

二、从静态到动态: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认同基础 106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中社会认同的动力和资源 109

第一节 网络认同:网络空间里的社会认同 109

一、网络认同的界定与识别 110

二、网络认同的主动性、建构性、流动性 112

三、网络认同的力量 113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社会认同的动力结构 115

一、社会生活:认同内容的源动力 115

二、媒介空间:认同环境的推动力 118

三、公共交往:认同主体的内驱力 122

第三节 信息:网络空间中社会认同的资源 127

一、信息即资源 127

二、社会记忆与社会认知 128

三、信息对公共空间的整合 137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社会认同的整合机制 141

第一节 多重身份的协商机制 142

一、身份协商理论 142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多重身份 143

三、建构互联网时代的多重身份协商机制 146

第二节 多元利益的协调机制 154

一、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利益格局 154

二、多元利益格局中的社会认同 160

三、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利益协调机制 163

第三节 文化观念的凝聚机制 170

一、文化与信息 170

二、互联网时代社会认同的文化转向 172

三、网络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174

四、文化观念凝聚机制的构成 177

第四节 认同信息的互动机制 185

一、媒介即信息 185

二、信息与认同 186

三、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认同 188

四、认同信息的互动机制 189

第五节 社会情绪的“安全阀”机制 191

一、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情绪及其表达 192

二、“安全阀”机制及其构成 194

三、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阀” 195

四、社会情绪“安全阀”机制的建立 197

第六章 互联网时代社会认同的重构路向 200

第一节 重构理念 200

一、以文化为核心 200

二、以信息为资源 203

三、以身份为动力 205

四、以社群为归属 207

第二节 基础性资源的运用 210

一、传统文化的基础 211

二、血缘文化的纽带 212

三、地缘文化的凝聚 214

四、业缘文化的拓展 216

第三节 外在条件的供给 218

一、网络认同平台的建构 218

二、网络舆论现实化的促进条件 220

三、多元网络协商机制的建立 221

结语 223

参考文献 226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