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工程实验的意义和教学目的 1
第二节 环境工程实验的教学要求 2
第三节 实验教学考核 3
第一部分 实验设计与创新实验 4
第一节 工艺实验设计基本原理 4
第二节 单因素实验设计 8
第三节 双因素实验设计 11
第四节 正交实验设计 12
第五节 创新实验 30
第二部分 实验数据处理 36
第一节 误差 36
第二节 准确度 39
第三节 精密度 40
第四节 工作曲线中可疑值的检验 41
第五节 有效数字修约及运算规则 42
第六节 实验数据表示方法 45
第三部分 环境工程工艺实验 52
实验一 沉淀实验 52
实验二 混凝沉淀与混凝气浮实验 59
实验三 加压溶气气浮工艺 64
实验四 砂滤工艺 69
实验五 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73
实验六 活性污泥耗氧速率测定 80
实验七 氧转移速率测定 83
实验八 SBR处理工艺 87
实验九 塔式生物滤池工艺 94
实验十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99
实验十一 生物转盘工艺 104
实验十二 UCT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09
实验十三 反硝化加碳源实验 113
实验十四 浸入式MBR系统工艺 118
实验十五 UASB高效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121
实验十六 厌氧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测定 127
实验十七 污泥比阻的测定 132
实验十八 超滤工艺 137
实验十九 连续流活性炭吸附工艺 144
实验二十 离子交换工艺 148
实验二十一 芬顿(Fenton)试剂氧化降解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实验 153
实验二十二 加氯消毒工艺 159
实验二十三 紫外消毒工艺 162
实验二十四 水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维护与比对实验 165
实验二十五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171
实验二十六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179
实验二十七 静电除尘器除尘实验 184
实验二十八 填料塔吸收SO2实验 189
实验二十九 噪声污染控制实验 191
实验三十 土壤修复实验 198
第四部分 监测分析实验 201
实验一 水样采集 201
实验二 pH的测定 205
实验三 电导率的测定 208
实验四 浊度的测定 211
实验五 残渣的测定 218
实验六 色度的测定 223
实验七 溶解氧的测定 227
实验八 凯氏氮的测定 233
实验九 氨氮的测定 237
实验十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243
实验十一 硝酸盐氮的测定 247
实验十二 总氮的测定 251
实验十三 总磷的测定 254
实验十四 余氯的测定 259
实验十五 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 266
实验十六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269
实验十七 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272
实验十八 化学需氧量(CODcr)在线自动监测实验 281
实验十九 氨氮在线自动监测 285
实验二十 空气中二氧化硫(SO2)监测 289
实验二十一 空气中氮氧化物(NOx)监测 296
实验二十二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 302
实验二十三 空气中PM10和PM2.5监测 306
实验二十四 空气中可沉降颗粒物监测 310
实验二十五 区域声环境监测 313
实验二十六 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监测 317
实验二十七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 320
实验二十八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监测 323
实验二十九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 327
实验三十 污水生物处理中生物相的观察 332
附录 342
附录一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摘录) 342
附录二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摘录) 348
附录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摘录) 349
附录四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摘录) 352
附录五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摘录) 354
附录六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摘录) 356
附录七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摘录) 357
附录八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摘录) 365
附录九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摘录) 367
附录十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79—1996)(摘录) 369
附录十一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摘录) 383
附录十二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2008)(摘录) 384
附录十三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2011)(摘录) 385
参考文献 386